原创 东汉初年,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引进的“文吏”是哪三种人?
创始人
2025-08-02 09:03:38
0

东汉初年,刘秀为了巩固发展文官制度,“退功臣而进文吏”,将东汉中央、州、郡、县各级机构中军功人员的官职基本剥夺干净。为保证政权的正常运行,刘秀在“退功臣”的同时,又引进了大量“文吏”。对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所引进的“文吏”,包括三种人:儒生、文吏、儒法兼通的人。下面将东汉初年刘秀“进文吏”的情况做一下分析。

(一)引进替代功臣职位的文官

建武十三年以前,在东汉中央机构任职的功臣,主要是云台二十八将当中的功臣,这部分功臣因战功较大,职务也较高。建武十三年,刘秀基本上是将这部分功臣的官职剥夺去的。

刘秀在引进替代这些功臣的文宫时,主要是通过征召在社会上有声望的前朝退职文官,特别是那些不仕王莽,保持节操的隐人逸士,以及学识著于乡里的名儒。这部分文官也大多属于儒法兼通的人,因此受到刘秀的重用,官职也较高。下面主要根据刘秀时期三公中大司徒、大司空的任职情况,对刘秀引进的的文官进行分析。

东汉初年,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加强了尚书的权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过程。从“总摄群司”可以看出,刘秀称帝后,大司徒所掌握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建武三年伏湛之所以能够替代邓禹任大司徒是具有三个基本条件的。

第一、伏湛为西汉旧臣。

刘秀之所以用西汉旧臣是有其原因的。西汉末年,“汉再受命”理论、“谶纬”神学,以及“人心思汉”等现象在社会上十分泛滥。因此,各地割据军阀都利用这些思想,纷纷打出“拥刘”旗帜,以在广泛的社会领域树立自己正统权威地位,从而争取民心,增加自己的军事、政治力量。同时,运用社会舆论,美化自己,仇视敌方。

如绿林军拥戴刘玄为皇帝,建立仍然称作汉朝的更始政权;赤眉军则推戴汉景王之后的牧牛娃刘盆子为皇帝;梁王刘永是西汉梁孝王八世孙;卢芳则诈称汉成帝之孙刘文伯,被匈奴立为“汉帝”;王朗则诈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隗嚣则“承天顺民,辅汉而起";公孙述割据之初则“假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

刘秀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树立自己西汉皇室正统继承人的身份,也借助和运用了这些思想理论,但为了与其他军阀区别,以显示自己是真正“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他在运用上述思想的同时,还釆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可见,刘秀任用前朝旧臣也有迎合当时社会思想,树立自己正统权威的目的。此外,刘秀任用前朝德高望重的旧臣,也有争取人心的目的。刘秀给予卓茂的荣誉赏赐,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当时天下大势尚未明朗时,这对于能够引诱更多知识分子前来投奔东汉政权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刘秀用西汉旧臣,有树立自己正统权威争,取人心的目的,起到了招揽人才的作用。

第二、伏湛为名儒。

第三、伏湛有丰富的行政经验。

刘秀称帝后,先后任尚书大司徒司宣,邓禹西征关中时,代行大司徒事。由于伏湛不仅为前朝旧臣,而且儒法兼通,建武三年,刘秀才用其替代邓禹为大司徒。

在邓禹以后,刘秀再也没有任用过功臣为大司徒。但在伏湛以后的七位大司徒中,侯霸、蔡茂都为前朝旧臣,且儒法兼通;欧阳歙为前朝博士,也儒法兼通;玉況除为名儒外,曾为陈留太守,同样儒法兼通;戴涉情况不详;韩歆因攻伐有功;冯勤则因在事精于任职。

东汉刘秀时期有七位大司空。其中王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李通为刘秀妹夫,曾有过军功;窦融为刘秀亲家,且为新臣,也有过军功;朱浮也有军功;只有宋弘、杜林、张纯完全为引进的新官。东汉初年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是一个过程。因而,在建武二年这个时候,大司空是有相当大的权势的。

建武二年,刘秀用宋弘替代王梁为大司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宋弘为前朝旧臣,且有气节。

第二、第二、宋弘具有一定的学识。尽管传中没有宋弘文化学识的确切记载,但从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宋弘应是有一定的学识水平的,否则就不会对通博之士有较深了解的。

第三、宋弘有丰富的行政经验。西汉哀、平间作过侍中,王莽时为共工。刘秀称帝后,征拜为太中大夫,并且以清行致称。

可见,由于宋弘不仅为前朝旧臣,具有一定的气节,而且也是儒法兼通。建武三年刘秀才用其替代王梁为大司空的。

杜林是在建武二十二年任大司空的,张纯在建武二十四年任大司空的,这两人都一样,不仅都为名儒,而且都有理政之能,可谓儒法兼通。除此之外,杜林为西汉旧臣之后,其父成、哀间曾为凉州刺史,张纯西汉哀、平间曾为侍中。

从刘秀时期大司徒、大司空的任职情况可以看出,东汉初年刘秀在中央机构“退功臣"后,基本上是通过征召那些既是前朝旧臣,又是儒法兼通的人为官的。引进这些人为官,既可以起到为刘秀树立形象,争取人心,招揽人才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引导意识形态,理政治民的作用。

(二)引进其他文官

在许多人的通常意识下,认为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当中的“文吏”,只是指刘秀引进的那些替代功臣的文官,这是不恰当的。

第一、东汉建立后,所有的官职并非全由功臣能担任得了的,功臣只是担任了部分官职。因此,还需要引进其他文官充实到各级政府机构使政权能够正常运行。

第二、从统治方略上看,引进其他的文官与功臣同时任行政官职,可以牵制功臣,起到抑制功臣权势增长的目的。

第三、从统治方略上看,刘秀“退功臣而迸文吏”的真正用意是巩固发展文官制度,以维护统治,加强集权。巩固完善文官制度不仅需要大量的文官来充实各级行政机构,而且文官制度中的考核、监察、选拔等制度决定了一个职务上的文官是会经常更替的。

因此,东汉初年,刘秀除了引进替代功臣官职的那部分文官外,还引进了大量非替代功臣官职的文官。

1、引进名儒

由于儒生的理想主义,以德教化等是封建统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一些需要德化教育的位子上刘秀也引进了一些名硕大儒。例如,在太傅一职上,刘秀就引进了卓茂。可见,太傅一职其职责德化教人,树立德义,这一职位只能由名硕大儒来担任。

可见,太子少傅这一职位专门是辅导太子读书的,其人选当然也必须是名硕大儒。此传还载一件事: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

刘秀引进这名硕大儒就是为“率斯道也”,引导全社会意识形态,以加强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发挥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

2、引进文吏

光引导不行,还需要管理。刘秀在引进名硕大儒的同时,还引进了一些文吏来加强吏治管理。由于通过读书入仕的人太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东汉初年,也有一些人,文化水平虽不高,而因善于理政在各级政府中任职,甚至被逐渐提拔到中央机构任职。例如,冯勤就是最初被辟为魏郡太守跳期功曹,因为有较高的才能,在事精勤,受到赏识,最终当上大司徒的。这些人也大多是通过察举的选拔方式,不断晋级的。

3、引进兼通儒法的人

引用兼通儒法的人,不仅能够以德教化,而且能够理政治世。东汉初年,刘秀引进了许多这样的人才。这些人因儒法兼通,往往具有更大发展前景,经过地方锻炼以后,许多人都能到朝廷为官,甚至官任三公。

综上所述,刘秀除了引进替代功臣官职的文官外,还引其他大量的文官。刘秀通过“进文吏”,特别是通过引进了大量兼通儒法的文官,不仅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还提高了行政效率。这对巩固发展文官制度,维护东汉政权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

(三)引进公府州郡掾属

根据汉代的征召制度,各级官署长官自己可以征召辟用属吏,作为自己的掾属即帮办人员,包括中央政府各部门的掾属和地方郡县的掾属。可见,东汉时期中央机构和地方州郡的长官都可以自己辟除属吏。东汉初年,刘秀引进新官后,由于这些新官没有参加过战争,他们在辟除自己的属吏时,一般不会辟除军功人员为属吏的,他们所辟除的属吏往往或是儒生,或是文吏,或是儒法兼通的人。

1、引进儒生为掾属

东汉初年,刘秀为发挥文官制度的统治,对儒家教育十分推崇,经学得到长足发展。士人的经学研习状况,就成为检验士人文化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此外,当时按照规定,不仅太学的博士弟子员毕业后可以为郎或为吏,州郡官学的学生成绩优异者也可以补吏,此外,私学受业的大量知识分子,也可以通过明经入仕。

因而,大量儒生进入东汉各级政权各级机构为吏。中央机构和地方州郡长官辟除儒生,除了儒生“经明行修”,“志节清白”外,也有借助这些儒生的影响来提高他们的声望。

2、引进文吏为掾属

儒生虽然“经明行修”,对引导意识形态,激励气节,树立士风有一定的作用,但“口能言治乱,而无能以行之”,封建国家各项政策法令有效的执行,还需要“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的文吏。东汉初年,刘秀引进新官后,他们在辟除自己的属吏时,往往还要辟除一些优于理政的文吏。

从上可以看出,郭贺、虞延被辟为大司徒掾属前,都曾任过州郡属吏,有处理地方具体事务的经验,将他们辟为属吏有利于提高各官府的办事效率。

3、引进儒法兼通的人为掾属

儒法兼通的人,不但“经明行修",具有一定的学识素养,而且还“晓习故事”,善于理政,是各级行政长官最愿辟除为掾属的。从“平徭赋,理怨结”、“举孝廉”可以看出,第五伦是儒法兼通的人。从钟离意通《春秋》、《诗》和举孝廉,以及“任以县事"可以看出钟离意也是儒法兼通的人。从上可以看出,第五伦、虞延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理政能力。他们被辟为掾属前,对于提高各官府的人才素质和办事效率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东汉初年,刘秀从巩固发展文官制度的统治方略出发“退功臣而进文吏”。在剥夺功臣官职的同时,将大批地主阶级的优秀知识分子吸引到统治阶级内部,成为东汉政权各级政府机构官吏的主要部分。这部分人大多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不少人都有过在前朝中央,以及地方基层小吏的工作经验,对理政比较熟悉,有助于东汉各级行政体系的有序运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辛庆忌(出生不详~公元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临洮)人。西汉名臣。父辛武贤,宣帝时任破羌将军。...
原创 明... 在当今探讨历朝历代的宦官乱政时,不少朋友会提出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明朝宦官乱政极为严重。可事实却是,...
原创 东... 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四大名著犹如四颗闪亮的明珠,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还因此产生了颇具...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抗金立场以及深切的爱国情怀,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一代人师严修》:以教育家精神... 电影《一代人师严修》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作品。该片以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为主人公,讲...
原创 同...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中,李达康和易学习早年从政时曾经在金山县搭过班子。易学习是金山县的县委书记...
避暑山庄超百件珍稀文物齐聚上海... 央广网上海11月20日消息(记者沈梅)“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宫廷文物特展”正在奉贤...
原创 与... 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最为倚重、信赖的异母弟,获封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在清朝历史上绝对是...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都成功地击败了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而明朝却未能像前两个王朝一样彻底打败蒙古人...
原创 成... 成吉思汗从战场捡来的孩子,被格外看重,因一个错误导致失去官职 文│小先生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