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董卓曝晒汉武帝尸体,此事是真是假?
创始人
2025-08-01 13:32:39
0

若从其帝业成就来看,汉武帝的事业不输于任何一位中华帝王。

他手下名将如云,明星般的如卫青、霍去病等为他复旧拓新,彻底的解除了游牧民族带来的边患,另外如东北的朝鲜,西方的西羌、西南夷和西域诸国等,也莫不收入版图或夷为藩属,使汉武帝的权威加于四方,国土比秦时大了约一倍。

然而人皇终非天之子,莫有不老,莫有不死……帝王晚年一改壮年之英明情形的并不鲜见,自汉武以降,如东吴称帝后的孙权晚年猜忌心日重、精明如李隆基晚年亦不能脱“昏庸”之名,以及神武如康熙大帝,晚年亦有“懈政”之失等等。

探其究竟,以人而论,其因有三:

其一,人之将老,体虚智弱,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根本基础;

其二,是人类固有的老年心理作用,“老小老小”即是如此;

其三,具体到帝王心术,则不外乎梦长生、固政权、求得身后名。

以制度而论,则是皇权的终身制和无制约,不能让古代帝王在其最为辉煌的时候全身而退。

汉武晚年,据史书记载,其所谓荒唐,概指其“因梦”发难,被向来与刘据、卫子夫皇后有矛盾的大臣江充利用,导致父子见疑,夫妻反目,其原因可归于“老人心态”。

先太子被人诬陷以至于被废,汉武另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然而此时刘弗陵尚年幼,汉武又担心“母壮子弱”,为了避免日后的皇太后干政,汉武决定杀钩弋夫人,毫无夫妻情分、母子同心的人性化考虑,此一糊涂可归为“固政权”的原因。

饶是如此,后霍光势大以至有废立之权,虽然避免了汉武担心的母后干政,但外戚势力由此崛起,数个婴幼皇帝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汉武晚年糊涂行事的恶果。

后西汉及王莽而终,东汉由光武而兴,及至东汉末年,何进召董卓共同诛杀宦官则东汉又乱,后来何进为宦官所杀,董卓则短暂的掌握了中央政府的朝权。

史载董卓生性残暴,滥杀生灵,最受儒家指责的则是其擅自废汉帝一事,当时仅仅因为其个人好恶便废除了登上龙座仅五个月的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献帝,后刘协也被董卓牢牢控制,犹如玩偶。

然而自从董卓掌握中央权柄以来,各方势力驱逐董卓的浪潮从未停止。

内战既起,正常的生产活动必定受到重大影响,各方势力既要反对董卓,势必不会提供任何税收或给养与董卓,为了养兵夺权,盗挖帝陵取其陪葬以实后方,则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何况西汉之厚葬成风,自然令人垂涎。

历史可考的就有董卓同时代的曹操设“摸金校尉”,以墓葬充军备所用。

然而述及董卓盗挖汉武帝茂陵,似乎并无信史可考,又有穿凿其中的故事言及汉武陵墓内有预言“董卓去死”的字谜,触怒了董卓,使其欲以曝晒汉武尸体而泄愤则更为荒诞。

不过由此倒可以推断,此时代受战乱影响,各方军阀对粮草倍加重视,盗墓之事确有发生。将盗墓与汉武的故事放在董卓头上,亦反映对其之厌恶的情绪。

然而论及当时的史实,彼时士族力量已有苗头,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也有“唯才是举”的举才令,意图打破士族家庭垄断高官的局面。反过来想,董卓与其真的盗墓,不如笼络世家族获得人力、物力等更多的支持才算明智,可惜这只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评论当时人的行为,如果董卓真有如此见识,也不会被王允以计谋杀死,徒遭后人嘲笑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文/时针 中国古代以中原大地为中心,对其统治权展开争夺。秦灭六国之后,迎来了天下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原创 明... 杨荣,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所处居地...
原创 曹... 三国这段历史,好像读多少遍我们都不会厌烦,好像每一次重读,我们都会从其中发现全新的世界,以及全新的传...
“寻秦记·遇见兵马俑巡展”在石... 近日,“寻秦记·遇见兵马俑巡展”在石河子八一糖厂文创街区开展。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原创 美... 一个战争的狂魔,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它总是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这个狂魔,这个披着羊皮...
原创 大... 公元751年,唐朝著名将领高仙芝率领安西军团抵达恒罗斯,此时的大食帝国也组建了一支联军抵达了恒罗斯。...
原创 此...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就是说在强大的势力下,日子才更加好过。这句话放在国家...
原创 假... 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他能够得到什么职位,这是外国记者提出的犀利问题。周总理的回答震惊在场的所有人...
古代男子为何偏爱娶13、14岁... 如今,许多新时代的独立女性选择晚婚晚育。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人能强迫她们结婚生子。然而,在古代,...
原创 慈... 义和团运动最开始清朝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开始是为了反抗满洲的压迫统治而兴起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