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这个官职,和我们的想象并不一样,在我们眼里,威风八面的大都督,原本在军队里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二线的官员,负责的是操持队伍的纪律。直到汉末三国时期,大都督才成为一个很高的官职。尤其是在江东的孙吴,更是涌现出了四大都督这样的军事人才。
这是因为当时孙权在当皇帝之前,他的职务只是一个将军,表面上还得服从朝廷,所以这样一来就等于把他手下的官员的官职都限制在了一定的规格之下,像周瑜,他也只能赶一个中郎将的职务,比起曹操那里什么前将军后将军征东将军,这些威风凛凛的称号,那可是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周瑜只是一个中郎将,他要指挥一场关系到整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个中郎将的头衔似乎压不住种人,毕竟和他平起平坐的,还有好几个中郎将,于是孙权就把都督这个头衔给他,就相当于把前线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周瑜,树立起了周瑜的指挥权威。当然,在三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都督是一个级别,周瑜,这个都督相当于集团军司令的级别,可是在曹操那里,同样的职务,可能就是一个团级干部,毕竟曹操那里官职可以随便封,不需要搞这么一套形式主义。 那么为什么蜀汉帝国,他手下的都督也比较少呢,这个怨谁?这得怪刘备,因为刘备本人就是一个都督,刘备本人打仗都是靠前指挥,冲锋陷阵也是常态,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一个周瑜来替他指挥,所以蜀汉帝国就不需要大都督这么一个职务,他们的皇帝自个儿就干了这个活。其实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恰恰相反,演义中的刘备很喜欢哭鼻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刘备是一个很坚强的汉子,勇敢好斗,老是和两行眼泪做伴的是曹阿瞒曹先生。 其实大家对于刘备这个人还是存在很多误解的,有许多人觉得刘备的军事能力不行,其实刘备也属于一流的军事家,只要看一看他亲自指挥的汉中之战,就可见一斑。刘备取汉中夺西川,都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他的作战指挥能力确实很强,其实刘备的短板是他的战略眼光问题,直到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集团明确了作战的方向,有了清晰的目标,在刘备出色的指挥之下,整个刘备集团才屡屡取得胜利,地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