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波谲云诡的皇宫之中,就算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稍有不慎也会被皇帝冷落,可苏培盛只是一个毫无地位的太监,却能深受皇帝信任,让后宫嫔妃和前朝大臣都对他极其尊重。
苏培盛从身体残缺的太监一路走到“人生赢家”,相信很多观众和瓜姐一样对此深有疑问:苏培盛到底怎么做到的?
苏培盛能在尔虞我诈的紫禁城中一路顺利的走到大结局,离不开他与甄嬛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利用,更离不开他自己的机敏沉稳。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苏培盛却能在疑心深重的雍正身边安然无恙活到最后,他的心机谋略可谓是深不可测,就连谨慎聪慧的甄嬛也只能被他当做棋子利用。
在胤禛还是四阿哥时,苏培盛就被安排在他身边,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胤禛从籍籍无名的四阿哥到万人敬仰的雍正皇帝,苏培盛都始终陪在陪在胤禛身边贴心侍奉,胤禛的一言一行他都了熟于心。
苏培盛对雍正多年的细心观察与贴心照顾,使得他将皇上的心意揣摩的一清二楚,而他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宠爱与信任。
但苏培盛并没有因为自己得宠而逐渐膨胀,他在雍正面前依然谨小慎微忠贞不二,若非甄嬛的出现,苏培盛应该此生都会对皇上竭尽全力尽忠。
苏培盛早在雍王府时就陪着胤禛,他自然知道皇上对已故元妻的情深义重,他更知道长相酷似纯元皇后的甄嬛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从一开始他便有意讨好甄嬛,一方面不得罪贵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筹谋。
在之后的剧情中,甄嬛在后宫的晋升之路果然如苏培盛所预料的那样畅通无阻,而苏培盛也因自己的慧眼识人而有幸活到了大结局。
当皇帝在御花园偶遇到甄嬛后,他便无法自拔的开始迷恋甄嬛,日日独宠甄嬛。但甄嬛深知自己处在勾心斗角的后宫中,皇上的恩宠是后宫众多妃嫔都苦苦期盼的,她若是受到皇帝独宠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嫉妒陷害。所以为了避免性命堪忧的情况,她忍着心中的酸涩劝皇上雨露均沾。
皇上不想让甄嬛为难,只能忍着心中的不满去了齐妃的去处,但多年未曾侍寝的齐妃早已失去了与皇帝之间的共同话题,古板迟钝的她也不懂如何讨皇帝欢心,一个劲儿的说着“三阿哥又长高了。”皇上早已习惯甄嬛的细致周到,现如今却要面对齐妃的笨拙呆滞。皇上一时心烦不已,直接抛下齐妃起身离开。
离开了齐妃住处的皇上脸色阴沉,身后跟着的侍从更是大气都不敢出,只有苏培盛问了一句:“皇上,咱们现在去哪儿啊?”皇上冷着脸回了一句:“回养心殿”。可苏培盛却高呼道:“碎玉轩!”
皇上本意想回养心殿处理政事,可苏培盛直接将皇上送到了甄嬛的住处。难道说苏培盛没听清皇上的回答?还是苏培盛仗着自己得宠敢直接违抗旨意?
苏培盛了解皇上的脾性,才敢直接违背皇上的旨意将他送去碎玉轩。若是真让皇上回了养心殿自己一个人待着,皇上怕是更烦闷,到时候受罪的还是他们这些奴才。所以必须把皇上送去碎玉轩,让皇上见了他想见的人,心情就好了,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不受气。
而且值得观众注意的一点是,在苏培盛“假传圣旨”时,皇帝并没有对此直接表态。皇上的默不作声其实就是对苏培盛的认可,而苏培盛经此一事更是彻底明白了甄嬛对皇上的重要性,才会在后来为自己找到稳固的靠山。
甄嬛在看到皇上的“归邪返正”后,她意识到了自己对皇上而言的独特性,心中感动不已,与皇帝之间更是愈发恩爱,再也不顾不上后宫失宠的其他妃嫔。
甄嬛在后宫之中“一家独大”,后宫众人对她恨之入骨,明里暗里算计她,甄嬛实在是防不胜防。最终在“纯元故衣”与“莞莞类卿”的事情真相下,甄嬛彻底明白了自己对于皇上而言不过是个替身。她心灰意冷决意出宫,再也不想见到皇上,更不想在危机四伏的后宫中继续生活。
可甘露寺艰苦的日子让甄嬛无法承受,孤苦无依的她明白若是想要生存就必须回宫争宠夺权。可甄嬛在当初出宫时太过干脆无情,她如今无法把握皇上对她的心意,她思来想去只想到了苏培盛这个“工具人”。
甄嬛知道自己的贴身宫女崔槿汐和苏培盛是老乡,入宫后苏培盛对崔槿汐也是多有关照。甄嬛让崔槿汐瞧瞧去找苏培盛来试探皇上的口风。
苏培盛在宫中摸爬滚打多年,从崔槿汐一开口他就明白了甄嬛的意图,但他早已对崔槿汐倾慕多年,
如今他顺了甄嬛的心意,与甄嬛合作帮助她回宫,不仅是卖了甄嬛一个人情,更是满足了自己的私心需求。
于是,在苏培盛的安排下,甄嬛如愿和皇帝见面,重获恩宠风光回宫。而苏培盛便就此加入了甄嬛的团队,成为了甄嬛讨好皇上的有利“武器”。
而甄嬛在此番回宫后,完全丢下了自己心中的善良纯真,心中只有算计谋略。她知道自己是因为容貌像纯元皇后,那就必须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
在甄嬛对皇帝的刻意讨好下,她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才智,在后宫受到的恩宠再也无人能及。
然而随着甄嬛的恩宠与势力愈发壮大时,皇帝却因为年岁渐长而身体日渐虚弱。
国不可一日无君,面对着皇帝的日渐虚弱,后宫妃嫔与前朝大臣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算计,开始为自己找新靠山,精于世故的苏培盛自然也不例外。
苏培盛陪在皇上身边多年,他虽知道皇上对甄嬛的心思,但他对甄嬛没有全然的把握,以至于苏培盛一直效忠皇上和投靠甄嬛之间犹豫不决。直到一个关键人物的出场,让苏培盛彻底下定决心投入到甄嬛的阵营中。
“四阿哥弘历,人品贵重历练有成,堪承当大统!”
在皇上驾崩后,众大臣因为储君之位在葬礼上争吵不休,熹贵妃公开表示四阿哥时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时,苏培盛的反应却很奇怪,他先是观察了一下丧仪现场大家的反应,察觉到现场的尴尬后他立马附和甄嬛:“熹贵妃所言甚是。”
苏培盛的这一句话,表面上看是在顺从帮助甄嬛,但实质上是在向四阿哥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告诉众人四阿哥的皇位不容置疑。
因为甄嬛作为四阿哥的养母,她若是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从而假传圣旨登上皇位不是没有可能,她的话不可信。但是苏培盛作为服侍先皇几十年的人,深得先帝信任,他说出的话绝对是有一定分量的。
苏培盛在说完这句话后立马看向四阿哥,两人短暂对视后各自收回了目光,而苏培盛这一细微的反应也恰恰说明了他与四阿哥之间早就有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之后的剧情发展中,苏培盛帮助甄嬛力排众议扶持四阿哥上位,而他自然也得到了四阿哥的赏识,继续做着总管太监。直到自己身体虚弱力不从心后,才去了恩济庄安享晚年。
苏培盛作为雍正身边的得力助手,他对雍正绝无二心,那在皇嗣继位的问题上,他本应该听从雍正的命令扶持下一位皇帝,可为何他会自己不顾皇上旨意,自己谋算未来天下之君呢?
沉稳机警的苏培盛之所以会成为除了熹贵妃外,第一个支持四阿哥登基大统的人,是因为他早就看清楚了局势,甚至直接背叛了甄嬛投降四阿哥的阵营中。
其实早在四阿哥登基前,苏培盛就已经投靠了四阿哥。
苏培盛陪伴雍正多年,他自然清楚雍正膝下子嗣单薄。三阿哥本应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可他生性蠢笨,被皇帝嫌弃;五阿哥体弱多病不可能有继位的希望;六阿哥年龄尚小,且身份有疑点。
而四阿哥虽然出身低贱,不受皇上喜爱,但在他被熹贵妃教养后这个劣势就消失了。而且四阿哥勤奋好学,心思缜密,是最有天资也是最有可能登临皇位之人。
在四阿哥还是一个不得宠的低贱皇子时,苏培盛也对他以礼相待,从不低看于他。在最后先帝葬礼的关键时候,苏培盛选择四阿哥也是意料之中的明智之举。
弘历登基后,苏培盛作为先皇的贴身总管太监,知道众多宫廷秘事的他竟然可以安然无恙的活到七十岁高龄。在苏培盛去世后,他更是被乾隆亲赏墓碑和拓片,身为一个太监,这样的结局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
苏培盛能有这般好下场,除了因为他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外,也跟他能及时效忠四阿哥弘历有关,而这种种行为在本质上都离不开他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苏培盛能在谨慎多疑的雍正身边深受信任,足以说明苏培盛的聪明机智,他知道自己永远是奴才,对皇上永远恭敬用心。但在为皇上尽忠的同时他也不忘为自己寻找下一任靠山,为自己谋划,因为他心里清楚:“良禽择木而栖,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苏培盛为人处世的智慧让瓜姐深感敬佩,而瓜姐也更希望大家看剧不要只是浅显的看剧情发展,分析人物关系,我们更要从剧中从人物学到东西。若是我们能将苏培盛在宫中的机智谋略学会,然后将其运用到职场中,绝对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中有很多左右逢源,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们有眼力见,懂得审时度势,善于为自己谋划,从而让自己在职场中快速晋升。那我们就应该向这些聪明人学习,在不伤害无辜之人的情况下,适当的为自己谋利,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未来!在此瓜姐也祝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阅读此文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