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武帝独尊儒术,汉宣帝师从儒学泰斗澓中翁,为何都用法家治国
创始人
2025-07-31 23:02:28
0

汉朝在创立初期,尤其是经历了吕后乱政后,基本都是沿用黄老学术治国,讲究一个中庸。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汉武帝从小学习经学,所以他对儒家十分偏爱,以此设立了太学,选拔官员也是以儒学为主。

从汉武帝开始,汉家子弟基本都需要学习儒学,汉宣帝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也拜儒学大师澓中翁为师,精心学习儒术和经学。可是这两位皇帝有一个共性,他们都不用儒学治国,反而用法学治国。

汉武帝崇尚儒家,却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汉武帝是第一个扬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当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简直成了炽手可热的香饽饽,谁见到的都会拍个马屁,毕竟汉武帝重用啊!儒家大行其道,不少人都开始学习儒术,因为只有学习儒术,才能在官场横行无忌。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汉武帝时期,一共有13位丞相,12个人都没在丞相位上善终,只有一个公孙弘是在丞相位置上善终的。

那么他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其实他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他本人是一位儒学大师,此刻又畅行儒家,公孙弘自然是吃香的。可是汉武帝不需要你丞相掌权,你就没必要做什么事情了,所以公孙弘是深入了解了汉武帝的意图后,选择了这种为官之道。

酷吏张汤就是汉武帝手里的一把法家利剑。

那么汉武帝是真正的儒家信仰者吗?其实不完全是,因为他虽然向官场之中注入了儒家思想,却在背地里用法家治理国家。而法家在当时最重要的代表那就是酷吏。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到酷吏传,这里面详细讲述了11个酷吏的故事,其中有10个就出自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酷吏大家都认识,那就是汉宣帝时期大司马张安世的老爸张汤。

张汤是出了名的酷吏,也正是因此,汉武帝才会重用张汤,甚至将他升任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他将当时的丞相李蔡架空后,基本掌握了朝中所有大权。如果不是经济改革失败的话,张汤也不会自尽。其实张汤就是汉武帝的一把剑,用来实行法家治国的一把利剑。

汉武帝深切了解,儒家是臣子们学的,君王必须要用法家治国。

当然了汉武帝本人远不止这一把利剑,张汤去世以后,酷吏依旧层出不穷,法家治国的思想早就在汉武帝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知道如果宽以待人,没有形成按照制度办事的话,大汉朝将会混乱不堪。儒家思想确实好,可以教会臣子们如何报效国家,中心于自己的君王。这些是臣子们必须要去学习的,可是君王需要学吗?

君王不需要学,跟秦始皇一样,汉武帝只需要利用好这一点,管理好手里的臣子和天下子民。而管理天下子民和臣子,在当时来说最好的手段,那就是法家思想。这是不可更改的现实,只有法家思想才能够将大范围的人罗列到同一个制度当中去,大家按照制度来办事,不按制度的人,就会受到惩罚。

汉宣帝早年,跟随儒学大师澓中翁学习儒术。

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爷爷戾太子刘据就是被汉武帝给逼死的,而汉宣帝年幼的时候,是在牢里度过的。他长大一点后,受到丙吉和张贺的照料,这才在掖庭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是他的教育是一件重要的问题,在一番商议以后,他的老丈人许光汉居然为他请来了儒学大师澓中翁,。

澓中翁在这里传授他儒学思想,并且教他读《诗经》、《论语》、《孝经》等。当时任何一个想要做官的富家子弟,都在争着学习儒家典籍,许光汉之所以赞成汉宣帝刘询学习儒学,其实是在为他出去做官做准备。毕竟他是汉皇之后,而且戾太子的事情汉武帝也平反了,所以汉宣帝刘询早晚都是要去做官的。

学习了儒学之术,用道家之术防身,却在治国时候用法家思想。

汉宣帝简直就是一位天才,在婚后学习儒学思想十分快速,没多久时间就按照老师的要求,走遍大街小巷,体察民情。他也由此知道了民间疾苦和一些陋习。到了汉宣帝做了皇帝以后,他一反常态,成为了一名道家信徒,什么都不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大司马霍光掌权,他要明哲保身,必须要按照黄老学说一样,无为而治,什么都交给霍光来打理。可是等到霍光去世以后,汉宣帝正式掌握了皇权,他居然开始使用法家治理国家,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尤其是当时的儒生,他们认为自己出头之日来了,却依旧等不到明天的太阳。

汉宣帝的法家思想是从霍光这里学来的,汉元帝对此却十分不屑。

汉宣帝的法家思想不可能凭空得来,他也没有学习过任何法家思想的东西。那么这一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是从霍光这里学来的。霍光掌权这么多年,汉宣帝一直在旁边看着,他虽然不管,但是他可以学啊。霍光能够把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本事,是儒家做不到的。所以汉宣帝觉得对就继承了下来,其实汉宣帝不知道,霍光的这一套法家思想,那是跟汉武帝学来的。

(刘奭)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

不过奇怪的是,汉宣帝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对法家思想非常排斥,他劝说汉宣帝要按照儒家思想治国,对犯罪之人刑罚不能太苛刻。汉宣帝严厉地对刘奭强调:治国应该以霸道和王道杂治,可惜汉元帝并不听从。

汉元帝彻底废除法制,儒家思想充斥朝廷,而西汉也快灭亡了。

汉元帝并不理解父亲所谓的霸道和王道杂治的道理,他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儒家思想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崇拜。其实这是没什么错的,错就错在他不仅是太子,他将来也要做皇帝,一旦成为皇帝以后,如果只用儒家思想治国,一定会天下大乱。

汉元帝废除了法家的那一套,儒家子弟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除了教育大家信奉儒家,讲究忠君爱国以外,对国家的政策实施,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直接导致汉元帝时期吏治败坏,没有人管得了贪腐问题,儒家学者带头贪腐,整个西汉陷入了这种绝境之中。汉元帝刘奭去世后,仅仅25年,西汉王朝宣布灭亡。

总结:儒术是臣子知道,法制是帝王之道,汉武帝汉宣帝深知其中道理。

汉武帝和汉宣帝对儒家都比较推崇,可都在用法制治理国家,其实这本身就证明了一点,法制治理国家才是正道,而儒家学术,只适合让臣子们学习罢了。帝王如果只用儒家治理国家,那对西汉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2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国家地位和双边关系的转折点。此前,日本做为中华帝国的文化附庸,...
原创 古...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 古代两军征战是不可避免的,...
原创 唐... 李渊,字叔德,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为唐王朝开国皇帝,是西魏太尉李虎之孙,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
原创 最...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那是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的,人...
原创 精... 精品清朝历史小说《大清话事人》,诡道流仙侠新书《诡道神话》,番茄嫌疑复仇文《怒海镇渊》,精品都市文娱...
原创 上... 什么地方才能不长草呢?就算在沙漠之中,也阻止不了草的生长。可在千年前秦始皇修建了这样一条路,即便是过...
原创 新... 1942年前后,侵华日军不但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还从经济上实施严密的封锁,企图将根...
原创 他... 一提到晚清政府,无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叹息。但是清朝在列强环伺,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依旧在左宗棠的领导下...
原创 黑... 黑人有自身的种族天赋,他们身材比例好,运动天赋高,并且身体强壮,体力好。 可即使他们天赋异禀,也难逃...
原创 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人口数量都是衡量一个王朝兴衰与否的标准,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王朝就处于鼎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