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谷景生、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不朽功勋
创始人
2025-07-31 20:32:30
0

央视热播《上甘岭》,让我们回顾了当年那段壮烈的历史,再次感受了伟大的志愿军精神,再度体会了最可爱的人的爱国情怀。但是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的主人公,不仅是15军军长秦基伟,还有15军军政委谷景生,12军副军长李德生。

谷景生是山西临猗人,早年担任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泡沫”社社长,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成员。参与领导一二九运动。谷景生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谷景生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民运部部长,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城工部部长,第七地委书记,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五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

谷景生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谷景生任军政治委员兼中共昆明市委书记。1951年3月,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政委,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率先开展群众立功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在他的宣传和发动下,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事迹随着他的引导很快闻名中外,但是他从不宣传自己,让媒体和宣传部门多宣传秦基伟军长及中下级指战员,而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一二九运动时,谷景生作为地下党的北平市委书记,从事的是地下斗争,所做的工作鲜为人知,以至后来在人们的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回忆和中共党史著作埋没了他的历史功勋。谷景生对此三缄其口,坦然处之。很多人曾为他鸣不平,但他从未因此找过组织,只是表示自己只是做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毛主席会见谷景生

一二九运动和上甘岭战役都是中共历史上著名行的重大事件,但谷景生从不为自己在这两个重大事件上争取功绩,同时从不向外人讲起当年的经历,隐功埋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操。

李德生是二野的著名战将,在参加抗美援朝后担任十二军副军长, 在十五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初步胜利后,付出巨大代价后,志司总部命令十五军撤出阵地进行休整,由十二军负责接替防务,李德生义无反顾,率领全军担负了上甘岭战役后半部分的战斗任务。十二军同样付出巨大牺牲。李德生曾是这场战役的第一线总指挥,兵团司令员王近山对政委杜义德说:“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睡大觉了。”

李德生在上甘岭前线

李德生充分发挥了能打硬仗的作风。上甘岭战役共打了43天,他就指挥十二军打了30天,对打赢这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德生接受的任务是担任前线指挥所总指挥,统一指挥上甘岭前线的第十二军和十五军在上甘岭的所有部队。打好上甘岭后期战役,坚决守住上甘岭的重担,落在李德生身上。在李德生统一指挥下,上甘岭最前线的我十二军三十一师,一直坚守上甘岭阵地一个月。而且这一个月,打的全是最艰难的恶仗,也就是最艰苦、最危险的坑道战。

李德生将军在晚年

到11月28日,上甘岭我军阵地已经十分巩固,按照兵团命令,将阵地移交给第十五军。指挥所撤销。李德生率三十一师撤下来休整,至此,胜利地完成了兵团交给他的指挥上甘岭作战的任务。在李德生率部撤出上甘岭后,我军已经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这时国内编写志愿军通讯报道的记者和作家到现场来采访,他们写的报道、文章,都以当时的防守部队十五军的部队的情况为主,所以国内在宣传上甘岭战役时, 很少提到十二军,特别是三十一师的作用。十二军的许多指战员心里不舒服,都认为他们的作战功绩被抹杀了,私下里有很多牢骚。李德生获悉后,把有意见、发牢骚的指战员找来说:不管怎么宣传上甘岭战役胜利,都是志愿军的功绩。你有功劳,是抹不掉的,党和人民是记得的,不要计较这些。

李德生视察部队

李德生在他担任军长的十二军专门作出一个规定: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功劳,谁都不准再提,谁都不准再争。此后,军队中从未发生争上甘岭战役之功的事。李德生本人则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从不提自己指挥过上甘岭战役之事,直到他去世后,新华社的电稿中才披露了他曾担任上甘岭战役总指挥的历史事实。

李德生与谷景生一样,作为开国少将,深藏功名,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洪... 16岁时,洪秀贤第一次尝试去考秀才,没有考上,家里的家底也不够他全职考科举,他只得在朋友的介绍下到私...
原创 为...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发小”,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与刘邦成了“连襟”,学过《鸿门宴》的都...
原创 狄... 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相信都离不开神探狄仁杰。狄仁杰和包拯两个形象,是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其...
75年前的今天,贵阳解放了 75年前,贵阳迎来历史性时刻——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进入贵阳,贵阳正式...
原创 秦...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6年),姓嬴,名异人。 在大秦波澜壮阔的统一大业中,他无疑算不上“名君”...
原创 康... 第一说康熙在1656年宣布不允许汉人学习科学我查了1656年的时候康熙还不是皇帝还只有3岁当时是他的...
原创 大... 通过2020年的旧文“大明技术官潘季驯与严嵩、张居正的缘”,我们讲述了潘季训主管河道问题前的经历,主...
原创 满... 作为一个辽宁人,我以前根本就不觉得满族是少数民族。我也没觉得这满族跟汉族有啥区别,本身我家里亲戚就有...
原创 清... 一个王朝自有自己的兴衰荣辱,交迭更替,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归宿。所以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原创 为... 俗话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七下西洋的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中国之后的封建王朝中再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