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在位:1616~1626
享年:68岁
庙号: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子女:16子,8女
皇后(大福晋):乌拉那拉氏
继位人:皇太极(太宗)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积极建立国家政权。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东南加哈河、硕里加河两界中的平岗筑城三层,“建衙门楼台”。六月二十四日,“定国政,禁革作乱、窃盗、欺诈,立禁约法制”。万历二十三年,他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王子。万历三十三年,他又自称“建州地方等处国王”、“建州王”、“建州国汗”。在攻城略地、强化王权的同时,努尔哈赤还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创制满文
长久以来,女真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一直到努尔哈赤时,仍然是借用蒙文和汉文。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这十分不利于政令的通行,特别是战争时期,常常贻误战机。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颁行全国。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时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和10个特定字母。创制和颁行满文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步,扩大了与相邻民族的交往,并为后来女真的全面统一,建立“后金”政权,以至于人主中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满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特别是它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满文档案,成为今天研究满族和清朝历史的宝贵财富。
建立八旗制度
女真族是一个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组织生活中,形成了所谓的“牛录”制度。“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牛录制”利于小规模的征战,但它只是为狩猎而设,组织结构非常松散,不利于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努尔哈赤看到了这一制度的弊端,逐渐对其进行改造。
万历二十九年(1561),努尔哈赤编牛录为“四固山”,“固山”是满文,汉语译为“旗”。“四固山”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四旗颜色的确定,源于女真人射猎时各方所用旗之色。总领四方的,为居于北方的“汗旗”,以黄旗为标志。居于东方、西方、南方的,则是贝勒旗,分别以白旗、红旗和蓝旗为标志。后来又增加了四个旗,将原来的四色旗帜周围镶上边,黄旗、白旗、蓝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明朝万历四十三(1615)年,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职能的八旗制度正式确立。
努尔哈赤规定,所有人员都必须全部编入设定的八旗里面。一牛录有三百丁,设立牛录额真一员、代子二人、章京四人。五牛录为一个甲喇,设立一名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个旗,置固山额真一名、梅勒额真两名。八旗人员居住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遵守国法,纳赋服役,听从汗、贝勒统率,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锡伯人、达斡尔人、朝鲜人等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诏谕曰“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从此,满洲族的名称正式出现。
建立后金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举行登极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隐喻有天命所归的意思。他还将赫图阿拉城改名兴京,定为国都。赫图阿拉城是一个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宝地,西距抚顺200里,既有关山阻隔,也有大路通辽沈。努尔哈赤以这里为基地,图谋发展,将后金领土扩大到东至日本海、北至库页岛和外兴安岭、西至青海、西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的广大地区。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强大的后金国,出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自称“天命皇帝”,他致朝鲜国王书即钤“后金天命皇帝印”。努尔哈赤以天命思想来维持他的汗位和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他宣称,汗是天之子,汗之子是贝勒、大臣,而贝勒和大臣之子又是阿哈(奴隶)。随着努尔哈赤在东北割据的军事实力的扩大,以及明王朝统治势力的进一步衰落,他公开同明朝决裂,把攻伐明朝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