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保障。
楚王马殷在军事上的开疆拓土,国内的文治武功,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为后盾。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楚国都军判官高郁,不仅作为楚王马殷的高级智囊,大政方针出谋划策,还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改革家,尤其在经济领域。
不过在古代改革家一般没有好的归宿,高郁也不例外。
随着楚国社会逐渐稳定,生产力的恢复,农业的商品化,贸易往来的繁荣,以楚国为主产地的茶叶成为不同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
高郁看到了茶叶的商机,便向马殷建议,请农民自由采茶出卖给北方过来的商人,然后向商人征税,有钱反过来养军。
等于把以前政府垄断的如盐铁一样的茶叶市场对民间自由开放,这在当时是一个超越时代的经济举措,为解放当时楚国生产力是划时代的进步。
由于制度的解放,茶叶贸易的突飞猛进,高郁又及时提出设置茶叶专卖的回图务,由国家控制茶叶贸易,同时用每年给朝廷贡茶二十五万斤为交换条件,奏请中原朝廷批准,在汴、荆、襄、唐、郢、复等州设置回图务,运茶到北方,卖茶叶再换回棉花和战马。
楚国商人通过与北方茶叶贸易财源滚滚,同时也换回朝廷和军队军需品,楚国国富民安。
2
楚国茶叶贸易成功的同时,高郁发现蜀国到处种植桑蚕,丝绸贸易繁荣,而楚地农民不愿种桑养蚕,为了培养大家的养蚕兴趣,高郁又向楚王马殷建议,农民交税可以用丝帛代替。
此项政策一出,农民养蚕兴趣大增,产业慢慢行旺。
正确导向很重要。
高郁善于发现人性所在,以人性喜恶为引导,所以制定的经济政策就能成功。
3
针对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无法对他国商人直接征税,这种事怎能难倒天才的经济学家高郁,他向楚王马殷建议,用铅铁铸造钱币,替代铜钱,在当时铜比较稀缺,相当于现在的金本位,而铅铁就便宜很多了,相当于现在各国纸币,而且规定一个铜钱可以置换十个铅铁钱,还可以保持楚货币的稳定性而不至于通货膨胀。
其他国家商人在楚地贸易必须使用铅铁钱,而商人离境后这些钱又没有用处,就是一堆废铁,就好比现在出国外币带回国也不能直接使用,就在离岸口岸换回本国货币。
当时他国商人也是这样想,离开楚国以前就必须把铅铁钱花掉,换成其他货物离境,于是楚国用境内盛产的货物换回天下百货,楚国越来越富强。
高郁的经济理论就是放到今天也不过时,绝对是天才的经济学家。
楚国率先这样做经济越来越发达,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导致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用铅铁制造自己的货币,这样的结果既满足了经济发展贸易繁荣对货币的需求,又确保了各国的政治相对独立。
4
高郁为楚王马殷做强做大出谋划策,功莫大焉。
高郁一系列战略规划经济措施使楚国强大富强,引起周边其他国家的嫉妒,想尽办法离间高郁和马殷的关系,马殷对高郁信任有加,不受各种流言蜚语的影响。
史书记载高郁也不以为然,仗着有楚王信任,恃宠傲才,贪鄙骄奢,得罪不少人。
高郁平时生活奢侈,因担心所食井水不干净,就用银叶贴在水井的四周,称为‘拓里’,引得别有用心的同僚没少向楚王告黑状,不知道高郁是否故意学习古人,通过贪财彰显自己没啥追求,最起码让马殷放心。
龙德三年(923),晋王李存勖在魏洲(今大名县)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庄宗,改元同光。
为了祝贺庄宗灭梁定都洛阳,楚王马殷遣儿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马希范带着贡品入京师觐见庄宗,向后唐示好。
庄宗见到马希范少年机敏,非常喜欢,就问马希范道,听说楚国富民强,地大物博,洞庭湖水一望无垠。
马就回答道,陛下说笑了,皇家的车马向南去楚地巡视,洞庭湖水也就够让车驾喝水而已。
庄宗听后哈哈大笑,接着安抚其背说,以前听说湖南必定为高郁所图,今天看到楚王有如此虎子,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呀,高郁有何本事值得惦记啊!
庄宗看似漫不经心的几句话,就把马希范心里对高郁的仇恨种下,随时会爆发。
看来高郁在楚国经济领域的巨大贡献,在整个中原王朝都闻名遐迩,不亚于现在的网红明星,其实后唐庄宗就是作为高郁粉丝比较推崇,对马希范也就是把一些听到的别有用心离间的留言随口一说,而自以为聪明的马希范心中就留下了阴影。
马希范从京师返回见到父王马殷,就把庄宗评论高郁的话汇报给马殷,马殷笑着说,为王通过四方征战得天下,全靠用好人才,高郁为吾霸业出谋划策,庄宗必欲离间我们之间关系,使我国如梁太祖受离间罢免王彦章兵权一样,今天若除去高郁,正中其计。
马希范仍不死心,后来又把情况向兄弟马希声汇报,把本来就对高郁有意见的马希声更坚信自己的判断。
同光三年(925)秋,后唐庄宗派遣魏王李继岌和枢密使郭崇韬讨伐前蜀,两个多月就灭了前蜀,马殷收到消息非常吃惊,比楚强大得多的前蜀瞬间就被后唐灭掉,也感到恐惧,向后唐请求致仕,上表道,臣经营衡麓之间多年,勉强有菟裘之地,愿意归还印绶以养余生。
唐庄宗却优诏安慰。
在当时的情况下后唐庄宗兵强马壮,骄傲自大,根本就不会把楚马殷放到眼里,从这也可以看出,庄宗也不会为了一个高郁费尽心机挑拨离间。
5
但其他割据势力就不一定了,尤其荆南高季兴,多次离间高郁和马殷的关系,一心想让马殷把高郁除去,只是马殷对高郁信任有加,根本不听挑拔离间。
马殷这条线行不通,高季兴就考虑着从马殷一群蠢猪般儿子身上下手,故意派使者带信给节度副使、知政事马希声,说自己非常欣赏高郁,为高郁的能力所折服,盛赞高郁的丰功伟绩,并且希望和高郁结为兄弟,让马希声费心撮合,若能成全,定当重谢。
使者又故意对马希声讲,我听主公常说,‘马氏政事皆出于高郁’,感谢您的盛情款待,对殿下坦诚地讲,我家主公听说楚国重用高郁非常高兴,这对于楚国绝对不是好事,他日灭楚国的绝对是高郁也。
马希声这个猪脑袋,一个敌对割据藩镇的使者都能把他说动,主要先入为主的原因,兄弟马希范出使后唐回来也和他念叨过高郁的事,对高郁疑心越来越大。
马希声的妻哥,行军司马杨昭遂老想着替代高郁的位置,经常在马希声面前诋毁高郁,说高郁骄奢僭越,而且结交邻藩,请马希声诛杀高郁,以绝后患。
马希声这个猪脑袋着急向父王马殷汇报请求早点除去高郁,免得尾大不掉。
马殷还是比较清醒的,不像他几个儿子,各个蠢的像猪一样,对马希声讲,成吾大业者,高郁也,你千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马希声还是不服气,就退而求其次坚决要求免去高郁兵权,马殷妥协调任高郁为行军司马。
高郁不但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生气地对左右抱怨道,我跟随大王多年,鞍前马后兢兢业业一辈子,我准备在风景秀丽西山建房养老不干了,马家的狗崽子慢慢长大了,会咬人了。
高郁算了一辈子经济账,最后这点事就算不明白了,在这方面和荆南谋士梁震就显出了差距,梁震在荆南一直很低调,以白衣谋士自居,高季兴殂儿子高全诲即位,梁就赋闲养老不问政事。
6
高郁抱怨的话很容易就传到马希声这里,马希声非常生气,次日一早便矫诏传令包围高郁家,当场斩杀高郁,并诛灭其家族同党,榜谕中外,诬蔑高郁因谋叛被杀。
到了晚上,马殷还不知道高郁被杀的消息,只是这天大雾弥漫,马殷对左右讲,我从跟随孙儒到淮南开始,这么多年每遇到无辜被杀,就会出现这种天气,难倒今天马家也有什么冤死之人吗?
当随后收到高郁被杀的消息,马殷虽然难过得扼腕大哭,却并没有处罚马希声,毕竟年事以高,接力棒早晚要交给马希声手里,只能感叹一下而已。
据十国春秋记载,楚国有一工艺大师善于烧制瓷器,一次无意中温度失控,烧制出一条龙形器物,各种办法都不能扑灭,器物烧成灰烬才熄灭,唯有龙角不仅没有烧没,反而晶莹如玉,刚被调任行军司马的高郁听说后高价强行买走,有术士就说,高司马这是要招致祸灾啊!
抛开迷信说法,龙形器物本就大忌,处于风口浪尖高郁一点也不注意,灾祸怎能不至!
高郁在当时不利形势下没有一点危机意识,精明一辈子最后大是大非却糊涂至极,如此下场也是必然,只不过时间早晚问题。
7
长兴元年冬十月,楚王马殷身体不适,遣使诣阙请传位儿子马希声,很快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马殷有十几个儿子,老婆一大群,不分嫡庶先后,大家一视同仁,唯一的差别就是看谁漂亮,马殷喜欢谁而已,对于儿子一样,不分嫡庶不分长幼,就看马殷的喜恶。
长子马希振官至武顺节度使,但无心仕途,吟诗论道,二弟马希声因母宠而继承王位,马希振遂弃官为道士,寄情山水。
马希范和马希声是同一天出生,只是马希声生母袁德妃受马殷宠爱,马希声以母宠而得立。
十一月,楚王马殷薨,享年七十九岁。
马殷临死前给诸子遗言,兄弟相继,立宝剑于祠堂,违吾命者戮之!
诸将担心其他割据势力趁乱侵扰,建议调兵遣将守四方边境,然后再对外发丧,兵部侍郎黄损对大家讲,吾丧君有君,何备之有?应该马上派使节到京师及邻国通告老王爷薨新主即位。
唐主收到讣告诏曰,马殷官爵俱高,无以为赠,可谥曰武穆。
马希声即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