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事的开头,我们要先明白隋唐时期的“门阀”的含义
门阀: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士族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泛指以读书求取仕途的一个群体,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阶层。
党派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理想追求。归纳为一个党派的标准有:地域籍贯和政治理想。
一个王朝没有党派是不可能的,底下的臣子大部分是一条心的不是不可能,而是皇帝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因为这样会把皇权给架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过他早早做好准备,去应对根深蒂固、昌盛上百年的关陇贵族。唐朝初年,与关陇集团唱对角戏的正是新立出生的山东集团。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集团”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省。历史上在说山东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主要流行在秦汉时期;另一个说的就是太行山以东地区,这个说法虽然是后来的,但更为流行一些。
山东多豪杰义士,这是举世公认的,不管是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还是如今的山东省,皆是如此概况。《资治通鉴·唐纪》专门详细记载其中成员。文学馆学士共有十八位,最有名的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有相当数目的凌烟阁功臣在里面。
另外,“山东集团”与“关陇集团”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基本都是豪门大族,而山东豪杰则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主要是一批“性强勇、工骑射,组织坚固,从事农桑”的武力集团。
李渊晋阳起兵,入主关中建立唐朝,其中崭露头角的李世民被众人追捧追随,十八学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到文学馆的。文学馆是以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的两大文人心腹搭建起来的顾问机构,为秦王和秦王府出谋划策,在消灭割据政权角逐天下和争抢皇位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战争中的粮草调配、军务传达处理和中央协调关系等,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太平年间保护和整理图书典籍,文学馆的十八学士将这些事完美处理好。
山东集团
秦琼(秦叔宝)、
尉迟敬德、张公谨、张良、李勣、房玄龄、等等。
贞观年间实行的许多政策,都需要山东集团的配合与吸引关陇集团的火力;隋炀帝为何想迁都和三征高句丽,一是想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二是意图消耗关陇集团的地方力量。李世民顺利实行和普及科举制,也是立足于山东集团势大的基础上,摆脱门阀观念深厚、不愿科举希望垄断做官途径的关陇贵族影响,这才让寒门士子和将军有出头之地。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山东集团占比一半多,其余的分给江南集团和关陇集团,可见贞观年间他们的话语权多大,即便是世代勋贵的关陇集团也不能奈他们何。
当然世族的支持是背后,身在朝堂的秦王而言,拥有的
政治影响力
、
军事掌控力、政治斗争、
不断的努力不断的造就未来的
唐太宗李世民。
政治影响力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非常突出,在隋末天下大乱时,李世民打败了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击败了山西的宋金刚与刘武周,歼灭了河南的王世充与河北的窦建德,重创了山东的刘黑闼和徐圆朗,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消灭了绝大多数的敌人,奠定了唐朝建立的基础。
军事掌控力
战争
、依上方的描述我们都知道在唐朝建立,再到政权稳固,其大大小小的军事战争都有一个人的存在,并且处于主导的地位,最后直指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获取了巨大的军功,吸引了天下人的眼光。
政治斗争
在朝堂上,有开国皇帝
李渊
主导,背后有着关陇集团。而
太子李建成
东宫亦也有着自己的小朝堂,其背后是支持他的关陇集团。
三是
李世民
的秦王府,这里是军事中心,毕竟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秦王府获取了太多的军事资源与人才资源。
秦王李世民的名声浩大,太子在朝堂第一继承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兄弟日渐疏远背离。
转折点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
唐高祖武德
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
李渊
次子秦王
李世民
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
玄武门
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
长孙无忌
[85]
、
尉迟恭
、
侯君集
、
张公谨等一干文臣武将埋伏在玄武门,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
李建成
,事后
李渊
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
唐太宗
,年号
贞观
,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