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这个被称为“阿斗”的无能之辈,显然没有能力治理蜀汉。而作为蜀国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呢?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原因如下:
01.不好为
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还是一个穷秀才,虽有满腹经纶,但并未得到人们的赏识。是刘备顶风冒雪三顾茅庐,请其出山,给了他一个平台,才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怎么好意思去霸占恩人的江山。
02.不愿为
古人非常讲究“忠义”二字。刘备与诸葛亮是君臣关系,作为知识分子出身的诸葛亮,自然也有着极重的忠君思想。如果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取刘禅而代之,未免会被世人骂为不忠不义。极为爱惜自己名声的诸葛亮,是不愿意背负这样的骂名的。
03.不能为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蜀国靠的是汉室正统。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打的是恢复汉室的旗号,才能聚拢人心,招揽人才,得以与魏吴并存。如果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就失去了这一政治基础,凭借蜀国狭小的疆域,很难与魏吴抗衡。
04.不敢为
刘备虽死,但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和马超尚在,这些人可都是刘备的铁杆兄弟,且手握重兵。关羽、张飞虽然也已去世,但其后代关兴、张苞、张翼等均已长大,成为蜀中名将。同时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就说过:刘禅如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取而代之。看似刘备早有让位之意,其实是将了诸葛亮一军,让诸葛亮不得不当着众人的面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况还有蜀中大佬李严等在场,如果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势必会遭遇极大的阻力。
05.不需为
刘备死后,虽然刘禅名义上继承了帝位,但军政大权都掌握在诸葛亮的手中,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对其言听计从,有时还被诸葛亮以各种理由教训一顿。“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时比自己当皇帝还要稳当,何必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完全没有必要。
(图源网络,若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