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救命,鲁迅和郭沫若写反七步诗,为何一个被赞一个被骂
创始人
2024-11-01 10:38:23
0

原标题:曹植七步诗救命,鲁迅和郭沫若写反七步诗,为何一个被赞一个被骂

曹植的七步诗,很多人都能随口背诵。想当时,曹植可不是为了写诗,也不是为了逞能,而是为了救命。曹植因为才华盖世,令兄长曹丕寝食难安,生怕弟弟这才华,用到争夺皇帝的宝座上,所以一直是想除之而后快。

一次,在朝堂之上,曹丕令曹植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就要追究其罪责。就在众人以为曹植必死无疑之时,曹植七步成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以豆和豆萁比喻兄弟不和,即使是一直想置曹植于死地的曹丕,一时间都被感动了。其实,这个时候,并非是曹植的才气,七步成诗救了自己,而是这首诗的内容感动了曹丕,曹植才得以保全性命。

曹植当然想不到,他危急关头口占的这首七步诗,会流传千古。多少人在兄弟不合,在内战纷争时,吟咏着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首诗的内容,早已从简单的兄弟不和相残,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这也是能够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

时序转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中国出了个大思想家大文豪鲁迅,他可是最敢想敢做敢说的伟人。其时,北京学生集会反对北洋军阀派来校长,遭到残酷镇压,而校长却开除了学生领袖许广平、刘和珍等6人。刘和珍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那个遇难的女生。

校长作出这样的决定后,又找了个笔杆子,写文章污蔑学生,吹捧军阀和校长。鲁迅不干了,怎么可以这样颠倒黑白呢?于是,大文豪鲁迅就“活剥”了曹植的七步诗,写了首反七步诗《为豆萁伸冤》,发表在《京报副刊》上,对反动势力进行了抨击。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意思很好理解,跟曹植说的事情是一件事,就是烧豆萁煮豆子,但是观点截然相反。豆萁在锅下哭泣:我被烧成灰,煮熟了你,可以拿去办酒席,讨好军阀了。从这意思里就可以看出其强烈的讽刺意义。反动校长以教育为名残害学生的画皮被鲁迅一下子就揭开了,真的入骨三分,毫不留情!

鲁迅自己说这是“活剥”了曹植的七步诗,而实际上,这首诗针对当时发生的事件,矛头直指反动校长,爱憎分明,为学生伸冤,揭露反动校长的卑鄙计俩。所以,这首诗一发表,就受到广大进步学生的点赞,很多学生背诵着这首诗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反对军阀专制!

又过了大约20年,又一位大文豪郭沫若出手了,也写了一首反七步诗。跟鲁迅一样,也是为豆萁伸冤。所不同的是,郭沫若写的是6句的版本。

我们知道,曹植的七步诗是有两个版本的,我们上面说的是4句版本,七步诗的6句版本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句版本跟4句版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烧豆萁煮锅里的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萁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萁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萁怎能这样残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就是依据这个版本写的,全诗如下: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的诗,是说煮豆子时,豆萁燃烧成了灰,豆子煮熟了,成了美味,赢得了人们的赞叹。而豆萁呢,却成了田里的肥料。豆萁和豆子,如果不是同根生,豆萁怎么会心甘情愿被烧掉变成灰烬成为肥料呢?诗里歌颂了曹丕作为哥哥的无私奉献精神,残害弟弟的哥哥,变成了乐于牺牲自己的英雄,这样的观点,令人目瞪口呆!

从字面上看,鲁迅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都是为豆萁伸冤,虽然郭的观点太过偏激,但也不至于遭致谩骂。但实际情况是,郭沫若这首诗发表后,遭到骂声一片。同样的立意,为何遭遇截然相反呢?

这是因为,鲁迅写反七步诗,并非为曹丕辩白,只不过是借用了曹植诗的形式,内容已经跟原诗没有什么关系了。其意义完全是针对现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有着很深的思想内容。仅仅从这一首小诗,也看出了鲁迅不仅是大文豪,还是大思想家。

而郭沫若的诗,却没能跳出曹植原诗的窠臼,还在兄弟相残这个意义上绕圈子,只是在为曹丕翻案。这首诗的在思想上是苍白的,跟鲁迅那首诗无法相提并论。同时,七步诗无论是内容还是成诗的过程,作为弱者曹植千年以来都是受到同情,而曹丕都是抨击的对象,现在郭沫若颠倒黑白,岂能不引起人们的公愤?

由此可知,两首同样是为豆萁伸冤的反七步诗,人们给予截然相反的评价,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不过,我看到有的文章说,鲁迅写了反七步诗后,郭沫若接着也写了这首诗,鲁迅还骂郭:远看东洋狗,近看郭沫若。这不是事实,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隔近20年,鲁迅也不是因为这首诗而说出这两句话的。

对于曹植的七步诗,鲁迅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云龙犯了错误但没死,丁伟失踪后复出,孔捷历史原型结局如何? 铁三角的真相一段被误读的历史 198...
原创 李... 不夸张的说,秦始皇所有的功绩几乎都有李斯的一份功劳,可就是如此精明的他,为什么却在晚年被一个宦官算计...
原创 一... 前言 195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张云逸大将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一名村干部被人欺负, 大将张云逸看后勃...
原创 是...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超级败家的皇帝,一位是秦二世皇帝胡亥,一位是隋朝皇帝杨广。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毕...
原创 新... 1938年春,日寇铁蹄践踏华夏大地,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相继沦陷。在这危难时刻,新四军挺身而出...
原创 驳... 要对上面名题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希望读者能够有耐心,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以下10个问题要点: 1.工业...
原创 上... 1949年8月,刚解放不久的上海呈现出一副百废待兴的模样。 市长的办公楼外,一个五十来岁的落魄男子正...
原创 唐...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初期,国家刚刚完成统一,百废待兴。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治理,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
原创 建...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凭借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和对人民的赤诚奉献,深得亿万群众敬爱。然而,作为一国领袖...
原创 “... 赵括是一个争议性比较大的人物,可能他的争议性在现代比较大。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赵括是纸上谈兵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