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安史之乱,很多人就会想到杨贵妃。好像安禄山起兵造反,就是为了抢这位绝世美人。
甚至有人编出“安禄山与杨贵妃有私情”的戏码,把一场毁了盛唐的叛乱,变成了狗血爱情剧。
但说真的,这也太小看安禄山了。公元755年他在范阳起兵时,心里装着的根本不是美人。
他眼睛盯着的,是唐玄宗手里那方代表天下大权的玉玺。
先说说安禄山和杨贵妃的所谓“关系”。正史里确实有记载,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当“干娘”。
还有一次他过生日,杨贵妃按习俗给他“洗三”,用大澡盆把他裹起来,像照顾婴儿一样。
这场景听着离谱,其实是安禄山的刻意讨好。他一个300多斤的糙汉,哪会真对小自己十几岁的“干娘”有想法?
他这么做,无非是想靠杨贵妃这条线,哄唐玄宗开心。毕竟当时的唐玄宗,早就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了。
晚年的唐玄宗,满脑子都是和杨贵妃的风花雪月。朝堂大事全扔给李林甫、杨国忠,自己躲在华清池享乐。
安禄山就是看透了这点,才把“装孙子”的功夫练到了极致。他每次见唐玄宗,都先给杨贵妃行礼。
唐玄宗问他为啥,他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胡人习俗,先敬母亲再敬父亲。”这话哄得唐玄宗哈哈大笑,对他更信任了。
要是真对杨贵妃有非分之想,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演。他要的从来不是美人,是权力的通行证。
唐玄宗对他的信任,简直到了离谱的地步。短短几年里,安禄山就当上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个地方的军队加起来,足足有十五万之多,占了唐朝边防军的一半。
手里有了兵,安禄山的心思就活络了。他在范阳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甚至偷偷打造兵器。
有一次,唐玄宗派宦官去范阳视察。安禄山直接把金银珠宝堆在宦官面前,宦官回去就帮他说好话。
朝廷里有人说安禄山要反,唐玄宗根本不信,还把说这话的人绑起来送给安禄山。
你看,到这一步,安禄山的谋反已经是水到渠成。杨贵妃不过是他上位路上的一块跳板。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杨国忠的步步紧逼。杨国忠靠着杨贵妃的关系当上宰相,一直把安禄山当成眼中钉。
他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要反,还故意克扣安禄山的粮草。安禄山心里清楚,再不动手就晚了。
公元755年冬天,安禄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只用了一个月就攻下了洛阳。
有意思的是,他称帝的时候,国号叫“大燕”,还把自己的儿子封成太子。
这哪是为了女人冲冠一怒?分明是早有预谋的改朝换代。要是真为了杨贵妃,他打进长安后第一件事就该去找她。
可实际上,安禄山打进长安前,杨贵妃早就被赐死在马嵬坡了。他连问都没问一句,反而忙着在洛阳登基称帝。
其实把叛乱归罪于女人,本就是古代的老套路。商朝亡了怪妲己,西周亡了怪褒姒,好像男人亡国都是女人的错。
安禄山叛乱的根源,从来不是杨贵妃。是唐玄宗晚年的昏庸,是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制度漏洞,更是安禄山对权力的贪婪。
杨贵妃不过是这场权力游戏里,一个无辜的牺牲品。她到死都不会想到,自己会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
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盛唐的繁华被烧得一干二净。长安城里的宫殿毁了,洛阳的百姓流离失所。
曾经络绎不绝的丝绸之路,也变得冷清起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安禄山的野心,更是唐玄宗的懈怠。
说到底,权力这东西最考验人心。唐玄宗握着玉玺时,前期能开创开元盛世,后期却能亲手毁掉一切。
安禄山为了抢玉玺,不惜掀起战火,最后也落得个被儿子杀死的下场。
要是你穿越回公元755年,在安禄山起兵前见到唐玄宗,你会怎么劝他?是直接说安禄山要反,还是先劝他别再沉迷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