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妃子被临幸的过程与电视剧中呈现的有很大差异。
皇帝每日晚膳时进行挑选,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敬事房太监将其置于大银盘中,呈进供皇帝挑选。若皇帝无所幸则曰去;若有属意,则取牌翻转之。被选中的妃子先行汤沐,待皇帝先就寝,太监会将被子盖到皇帝的踝关节处,龙足得露在外面。
此时,幸运的妃子早被脱个精光裹着披风在外等着,由专门负责背妃子的太监送上龙床,扯去披风,妃子就从暴露在外的龙足这儿匍匐钻进大被,然后皇帝开始做事。敬事房总管和扛着妃子的太监们要在窗外等候,如果时间过去很久了,总管就会高声唱:“是时候了。”
皇帝如果没有回应的话,就继续唱,如是者三。皇帝召唤后,把妃子以来时的样子再扛回去。在圆房结束之后,就会记录好,在哪一天哪个时辰宠幸了妃子,留下记录作为怀孕的证据。清朝皇帝在临幸后宫的妃子时,其实都是在皇帝的寝宫之内完成的,并不是到各个嫔妃的寝宫。而且如果皇帝平常想去嫔妃的寝宫,都必须经过皇后的同意,让皇后出具 “凭证” 之后才能去。
如果皇帝没有按照规定就临幸了某个后宫妃子或者是宫女,那么皇后有权利对其行杖责刑罚,皇帝都不能忤逆。此外,为了保证王室血统的纯正,每当皇帝宠幸哪个妃子时,都会有太监去参加并记录整个过程。换句话说,只要皇帝在宫里,皇帝就不能直接越过敬事房的太监而擅自临幸妃子的。清朝的侍寝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沉迷声色,还预防了皇帝专宠。清朝专门设立了敬事房,其主要作用便是监管皇帝的后宫生活。
皇帝要想选择妃子侍寝的话,那就要通过敬事房来操作。敬事房会合理为皇上安排侍寝的时间和妃子,同时,他们还会记录下妃子的侍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