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许昌城西郭桥村村史记载,其所属的牛庙村在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时,抗金英雄牛皋曾率部在此驻军,并在一场激战中活捉了金人的一名大将耶律马五,将其关在牛庙村的关帝庙里,还引来不少人观看。
牛庙村有座关帝庙
大概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关羽渐渐从历史中超脱出来:逐步成为“忠”“信”“义”“勇”的道德楷模与传统文化的典范。他的名字,也从关云长变成了关公、关二爷、武圣等等。
据了解,全球各地的关帝庙就有3万余座。
在汉魏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关羽的位置十分重要。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关公辞曹挑袍处的灞陵桥等,都给曹魏古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采访中,村干部带领记者来到位于郭桥村党群服务中心以西的牛庙村。记者走进关帝庙,就见庙堂中间房屋有一座关羽的塑像,他赤面长髯,威风凛凛,神采奕奕。房屋中的墙壁上,还绘有“关羽刮骨疗毒”“刘关张三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内容的绘画,充分彰显了关羽的忠勇与仁义。
负责关帝庙接待的老人叫张玉祥,今年72岁。他告诉记者,在清乾隆年间,有外来的牛姓人家在此落户建村。
“牛庄人建关帝庙还有说法。”张玉祥说,最初,牛庙村东头住有牛姓人,村西头住有岳姓人。但牛姓人从经济收入到家业发展,都不如岳姓人好。为此,牛姓人就捐资,在村里建了一座关帝庙,祈求关圣帝能保佑村里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丁兴旺,给他们带来好的运气。这就是“牛庙村”村名的来历。
“新中国解放前,关帝庙占地有七八亩大,里面还有出家人。”张玉祥说。到“文革”“破四旧”期间,关帝庙大院内的房屋被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石碑被砸,有的被烧成了石灰,有的埋在了院内地下的防空洞里。
为传承旧时的风俗,至今,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牛庙村还有传统的古庙会。
牛皋率部曾在此驻军
说到牛皋的名字,著名曲艺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让人家喻户晓,那些跟随着岳飞南征北战的抗金英雄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在许昌的史料上,曾记载有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人破颍昌府,宋臣孙默为所杀。”说的是,建炎四年(1130)、绍兴三年(1133)和绍兴十年(1140),南宋数次收复颍昌府(许昌)。自岳飞遇害,颍昌长期为金兵占有。
这期间,金人毁弃盟约,牛皋率部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战屡胜,为收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功劳最大,他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等官职。
有关牛皋生擒金兵大将的事是这样的。金军侵及江南时,因需休整,补充给养,完颜拔琍酥率领金军途经湖北荆门北归,进入河南的平顶山一带。金军这次取道鲁山县和叶县之间,进入宝丰县地界,准备渡过汝水继续北撤。在金兵还未进入宝丰县地界之前,牛皋已获悉了金兵的行军路线。
在激战中,牛皋活捉了金人的一名大将耶律马五。据村里的老人说,当时,叶律马五被牛皋关在牛庙村的关帝庙里,村民听说后,还纷纷去看叶律马五长的长相。就此事,在牛庙村关帝庙前的石碑上曾有过记载,遗憾的是这块石碑后来被毁。
“不管怎样,牛皋作为一代猛将,抗金英雄,我们村里的群众不会忘记。”郭桥村党委书记吕绍生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再利用好资源,通过塑牛皋像等,来展示英雄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