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靠一首诗侥幸逃脱,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创始人
2025-08-02 15:02:27
0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四个字都不是一个单纯在书面上出现的成语,在真正的朝廷政治当中,功高震主的事件,屡见不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至高无上的皇帝,不会允许手下有人才能过高,势力过大,即使是当年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兄弟,在无上的权力面前,也只能成为牺牲品。皇帝们的共识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而说到这些忌惮臣子的皇帝,前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有朱元璋大杀功臣。朱元璋是真正从草根爬上来的皇帝,他和身边的功臣,都知道如何推翻一个政权。所以,对于手下的功臣,他起了杀心。那么,有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呢?如果有,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逃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朱元璋屠刀下,因为一首诗逃脱的刘伯温吧。

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人杰地灵之处,有“福田宝地”的美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刘伯温,真的担得起一句“天资隽秀少年郎”。他12岁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秀才,而后又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在23岁时高中进士。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天子面前露了脸的刘伯温,担任了江西高安的县丞。在任职期间,刘伯温治下官场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地方生活一派和谐。逢年过节,百姓们会自发地提着自家的一些薄礼,来到府衙门口,请人转交给刘伯温。深得百姓爱戴的刘伯温,是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知道,当时的刘伯温才只有26岁,可以看出,在官吏一途,刘伯温绝对是有天赋的。

只可惜,刘伯温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才能太过显著的人,在官场上注定会被打压被排挤,偏偏刘伯温又是个自视清正、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结果可以想见,刘伯温因为不满官场的种种抱团、党争和黑暗,选择了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虽然刘伯温隐居山林了,但他的名声并没有因为他的隐居而消散,真正求才的人,都盼望着刘伯温能够再出山,将他纳入麾下。明朝开天辟地的君主,就是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在早年,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听说过刘伯温的才华和政绩,所以一直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将这位紫薇星请出山。

于是,朱元璋三番四次地派人去游说刘伯温,后来担心诚意不够,又亲自去拜访刘伯温,诚心诚意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刘伯温这边见朱元璋亲自前来,本就有所动摇,又在两人的交谈中看出朱元璋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加上自己隐居时间够久了也该出山入世了,所以刘伯温答应了朱元璋,跟随左右,辅佐他成就霸业。

刘伯温没有看走眼,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相继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和元军主力队伍,成为了明朝开天辟地的君王。称帝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刘伯温作为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被封为太史令,任正一品大员。刘伯温担任了朝中重职,他本人也无愧于朱元璋的期待,帮助朱元璋制定国策,整治官场,为政治上的表格和创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段时期,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蜜月期,两个人相互信任,你是明君,我是良臣,互相配合,把各自的理想实现。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非常依赖刘伯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过问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的想法甚至能够左右他的想法。

朱元璋如此宠幸刘伯温,其他人都看在眼里。刘伯温仕途高升,自然会遭到其他人的嫉妒和打击。有道是三人成虎,有些话,从几个人嘴巴里相继说出来,原本不是真的,听到皇帝耳朵里都会变成真的。朱元璋听到了太多太多关于刘伯温的谗言,原本他是不相信的,可是次数多了,朱元璋作为帝王的疑心也起来了。

很明显,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猜忌刘伯温了,两人的关系,进入了平淡期和分手期。

朱元璋态度的转变,刘伯温看在眼里,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到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于是刘伯温告老还乡,回到了老家修身养性。回家之后,他知道皇帝不会这么轻易放过自己,毕竟自己知道朱元璋许多秘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假死。

刘伯温刻意制造了自己死亡的消息,正巧被京中来的探子汇报给了朱元璋。可是朱元璋是什么人呀,多疑成性,他根本不相信刘伯温这么轻易就死了,于是他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看这个刘伯温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元璋启程,直奔刘伯温老家,在还没有到达刘伯温家门口之前,朱元璋就在村口的墙上看到了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看到这首诗,朱元璋就知道一定是刘伯温写的;读完这首诗,朱元璋瞬间就想通了。曾经两人肝胆相照、勠力同心的时光做不得假,如今既然刘伯温已经写诗明志了,那么自己便大度一点,放过他吧。

就这样,刘伯温成功从朱元璋的屠刀下逃脱。而他留下的这首诗,迄今为止依旧在被我们传诵。

刘伯温当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发光发热,什么时候该转身离场,什么时候该“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一首诗,他成功地让朱元璋明白了自己的心思:大千世界都等着你去挥毫,不必再盯着我这一个远离朝堂的山野村夫了,曾经的事情,我也会让自己忘记。

宽了朱元璋的心,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这样聪明的刘伯温,能死里逃生也不足为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考... 在我国,出土最早的鸡蛋是在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墓葬里发现的,装鸡蛋的是“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没想...
原创 聚... 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在一起的时候,毫无建树,甚至于相互对着干,但是分开之后的...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们的才华和贡献都为后世所称道,但是究竟谁更...
原创 美... 美国这个国家是大多数国家都很憎恨的,或许有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美国这个国家是先进,自由的国度,但...
原创 燕... 燕云十六州是唐末五代以来一个十分敏感的区域。关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得到它,不仅可以长驱直入饮马黄河,...
原创 美... 【历史】从二战后开始,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整体的国力那是秒杀世界的。所以战后美国基本上可...
原创 皇... 你一定知道,古代御厨和太监都是伺候皇上的人,可为啥御厨就不用“净身”呢?这事得从根上说起! 首先,我...
原创 宋... 宋朝时期没有扫雷,只有有专门的“雷击”“扫雷”机构,帮助军队歼灭目标。是赵匡胤的军队而不是宋朝的军队...
原创 美...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再强大的人也有打盹的时候”,意思是说,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其实也都是有其最...
原创 五... 中国在晋朝统一三国以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大统一时期。 从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线索来看,一个乱世被统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