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长生不老,看来终究是痴梦一场了,徐福这个大骗子,白白浪费朕这么多的钱物,早该把他碎尸万段!”
嬴政心中暴怒难抑。
为求长生不死药,应徐福之请,嬴政第五次出巡天下,至东海射杀阻拦在蓬莱,瀛洲仙山途中的大蛟。劳师动众,仙药一无所获,徐福踪影早遁。
此时返回咸阳途中,身染疾病,初时尚不以为意,以为将养数日当能好转。直至平原津,病势转急,一病不起。
他自知命不久矣,将蒙毅,赵高,李斯传到身边。
“着蒙毅传诏,大公子扶苏速回咸阳主丧,即皇帝位。”
沙丘行宫嬴政榻前,蒙毅,李斯,赵高三人已跪立良久不敢稍有懈怠,此时嬴政不疾不徐的声音终于传来,平淡中自有威严。
“诺”,三人恭声领命而退,神态并无大异,心中却翻天涛浪,各有所想。
蒙毅嘴角上扬了扬,难抑得色。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大公子即位了,能一展抱负了。大秦帝国当兴,我蒙氏一族鲜花着锦,更上一层,除皇族外,当为大秦第一家族了。”
“赵高这种谄媚之臣,真不明白始皇陛下为什么一直带在身边,不过,接下来,大公子身边绝不能容留此等小人”。
赵高面色如常,丝毫未变,只是临退出时眼角再偷偷瞥了一眼榻上嬴政,眼中阴色一闪即逝,那是一种放手一搏的阴狠。
刚刚跪侯听命时,赵高冒险偷偷瞥了嬴政一眼。此时心中已确定,嬴政双目赤红,面色黄中透黑,中丹毒已深,命不久矣,旦夕而殁。
“哼,蒙毅,你以为赢定了吗,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看你蒙氏如何在我手上灰飞烟灭吧。”赵高心中狠狠想到,脸上神色丝毫未动。
李斯亦是神色如常,心中却一片茫然,对即将来临的风云大变,似无所觉,又似有些不知所措。
“扶苏这孩子生性宽仁,一直上谏百姓徭役太重,刑法太酷。頗得民心,很适合治天下。”
“只是他不明白,朕不惜身被残暴之名,只因天下初定,内有六国不甘臣服之余孽蠢蠢欲动,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如不重徭役苛税法,整兵经武,帝国岌岌可危。”
“如今六国遗族已服服帖帖。内有长城屏障,外有良将锐师。也罢,这天下交与他,就由他轻役赋税,简法慎刑,与民休养吧,这样天下士民感他之恩,民心攸归。”
“武有蒙恬,文有蒙毅,由他即位,当是安安稳稳了。权杖上的荆棘我可是削得干干净净了,大秦当至万世了。”
嬴政对蒙毅李斯赵高三人颁下诏命后,只觉心中一片轻松,混混沌沌想道。
渐渐地,他的意识越来越弱,慢慢停止了呼吸。
行宫外酝酿已久的惊雷忽地响起,大雨滂沱。
自古权力交接之际无不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各方势力图穷匕见,殊死一搏,一个小的疏忽足以满盘皆输。
这千古一帝自认为一切安排妥当,自己的诏命谁敢违抗。
如果他察觉到赵高临退出时眼中一闪而逝的阴狠,
如果他知道赵高接下来的阴谋,
会给历经几代先辈披肝沥胆,
自己穷尽智助打造的大秦帝国带来怎样的灾难,
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草率痛悔不已。
应该早些把扶苏请回身边的,亲扶苏一派的蒙毅也不应该调离身边,作为使者派去传诏书。
可惜,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如果”。
大秦帝国,在劫难逃!
亲扶苏一派的大臣蒙毅被嬴政安排去通知扶苏。
此时秦始皇身边手握重权的只剩下丞相李斯和中书令赵高,赵高的身影在雨夜之中,出现在各方势力营帐中,串联了一些人。
可是,还有最关键的丞相李斯,没有李斯,计划不过是水中望月,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能成功!
“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作为阴谋家,赵高早就研究透了李斯的一切,知道他最在意的东西,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历尽艰辛,到达人臣权力巅峰,定是会拼死捍卫自己到手的一切的。
赵高连发五问,直击李斯内心。
这五点,李斯自认皆不如蒙恬。
蒙恬战功赫赫,三世为将,其父蒙武,祖父蒙骜为大秦攻城略地,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无数功劳。
秦并天下后,嬴政使蒙恬将三十万帝国精锐北逐匈奴,收河南,筑长城,用制险塞,威震匈奴。
始皇非常尊重蒙氏,信任亲近,将自己的接班人大公子扶苏交给蒙恬,让他在军中历练。
蒙恬弟弟蒙毅亦是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李斯知道,扶苏即位后定会重用蒙恬,蒙氏一族如日中天,自己相位不保。
没有权衡多久,即答应赵高,与其一起实施了一个改变历史,改变大秦命运的阴谋——
密不发丧!
隐瞒嬴政死讯,追捕蒙毅,更改诏书。
“诈为秦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数其罪,赐剑令其自裁。”
赵高与李斯火速派遣两路人马,一路追赶蒙毅,一路至扶苏处传假的诏书,皆是日夜兼程。
蒙毅走得却不如何紧急,轻车简从,连自己负责调度的护卫皇帝安全的影卫也只召来十数骑护行。
一是以为大局已定,二是怕皇帝陛下认为自己太过迫切,引起不必要猜疑,他此时尚不知皇帝陛下已死。
天渐渐大放光明,蒙毅眯着眼,打了一会盹。
蓦地蹄声如雷传来,须臾喊杀声大作,利箭呼啸破空,乒刃撞击锵锵,不过片刻而止。
蒙毅所带护卫太少,众寡悬殊,三两下就被赵高李斯派出的追兵解除了抵抗。
“蒙毅涉嫌谋反,现奉命缉拿!”
蒙毅听到外面的喊声,知道始皇陛下定已亡了,行宫必已大乱,定是赵高阴谋。
他很想马上通知兄长蒙恬,公子扶苏,只要他们知道消息,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是此时距蒙恬扶苏军营尚有2日车程,护卫死伤殆尽,外面重重围困,插翅难逃。不由仰天长叹,一口鲜血喷出来。
赵高派遣的使者来到扶苏处,将假的诏书交给扶苏时,扶苏整个人天旋地转,一下懵了。
“君要臣死,父要子死,不得不死。”
“扶苏泣,入内舍,即欲横剑自杀。”
扶苏的命运一下子从天堂到地狱。
蒙恬及时制止扶苏的行为,并对他进行劝解分析:
“始皇陛下在外巡视,未立太子,现在我与公子统领帝国精锐帝国三十万之众,此天下重任。”
“今天一使者至,即令自杀,其中恐怕有诈,请您先请示陛下,了解清楚再做打算不迟。”
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蒙恬的分析何其有道理。
扶苏应该先派人去打探情况,了解清楚情况再做打算。
等个几天,始皇死讯传开来,以大秦帝国三十万精锐之师,蒙恬军事能力,扶苏之民望,即使胡亥即位,杀回咸阳,重夺大位,亦是轻而易举。
在史记《陈涉世家》篇中,可以看出百姓对扶苏的拥戴----
“扶苏已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扶苏因见嬴政对百姓过于苛刻,多次为民请命,深得百姓爱戴,连陈胜吴广起义,为了让百姓多响应支持,也要冒充扶苏的名头,可见扶苏在百姓心中声望。
始皇二十余子,扶苏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宽仁温厚,若即帝位,大秦虽不至如嬴政所想而至万世,定不至二世而亡,汉唐盛世之前当有一大秦盛世。
可惜,大秦一错再错。
1、嬴政传位安排过于草率,未能早日诏扶苏至身边。
2、蒙毅在传始皇诏书途中速度未能迅捷至日夜兼程。
3、蒙恬对扶苏看管过于粗心,扶苏一时智商下降。
最终,扶苏乘蒙恬不备自杀身亡。
嬴政最低智少子即位大秦二世,从此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其后天下大乱,陈涉首难,项籍刘邦继之,群雄蜂起。
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的强大帝国——秦王朝,二世而亡,仅历14年。
大秦帝国因嬴政一时大意而断绝勃勃生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