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选太子,为何选择了最平庸的李治#
李世民作为古代文治武功都非常突出的帝王,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打下了半壁江山,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登临帝位,励精图治,亲手打造出了“贞观之治”。这样一代帝王,但是他选择的继承人李治,给人们一种平庸的感觉,甚至在他死后,李唐江山还被武则天给篡夺了,这似乎更加坚定了人们认为李治平庸的认知。
从一些影视剧中,人们对于李世民的很多儿子都有了解,比如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等,在李承乾密谋造反败露之后,李世民最中意的太子人选应该是魏王李泰,他是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正是因为李世民特别厚待李泰,才会给李承乾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李世民是否有废掉太子的想法,可以说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前,在众多大臣眼中,他确实是比较平庸的一个,史书对他的评价也是仁厚,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性格柔弱。不过正是因为性格柔弱,反而获得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也是在长孙无忌以及李勣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太子之位。不过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也是动过换太子的想法的,因此还试探过长孙无忌,说出了李恪非常像他的话,但是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由此可见不管是大臣们,还是李世民都不太认可李治,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认知。
但是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虽然李世民认为李治太柔弱,不太合适成为太子,但是李世民显然考虑得更多。比如李治背后支持他的势力,长孙无忌代表着关陇贵族的利益,还有李勣代表军方的支持,因为李勣长期担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而并州大都督不是别人,就是日后的太子李治,所以两人早已经绑定在了一起,所以李治成为太子之后,李勣便担任了太子詹事兼太子左卫率,这两人都是李治的政治资源,李世民不可能不考虑进去。其次便是李世民认为册立李治的话,就能够保证李承乾和李泰的性命,反而册立李泰的话,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活,有这两方面的考量,才保证了李治继承人的位置不动摇。
虽然李治性格柔弱,但是李治绝对不平庸,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汉朝的汉文帝刘恒,当年他也是因为平庸才会被开国勋贵们扶上帝位,但是登上皇位后,开国功臣们才知道他们上当了,显然李治也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李世民有三个嫡子,其中嫡长子李承乾已经成为太子很多年,自然有他的一系列势力;此外嫡次子李泰因为被李世民喜爱,所以给予他很多权利,导致群臣分别站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而且李泰在群臣中威望也是十分高的,因此即便李承乾被废,理论上而言,太子之位也应该是李泰的,所以李治前面有两位亲哥哥,他想要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本身就是不高的,因此故作低调平庸,才是明哲保证的最好伪装,毕竟玄武门的血腥也才过去十多年而已。
那么李治到底是真的平庸,还是装作平庸的样子迷惑众人呢?这个答案其实从他继位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便能够看得出来,显然李治肯定不平庸,只是一种伪装而已。李治继位之后,权力主要集中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大辅政大臣身上,利用房遗爱谋反,将有威胁的兄弟们铲除。后面又利用废后的问题,利用武则天一举解决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估计长孙无忌临终前,应该大呼上当了吧!这样的一种表现,显然跟平庸不沾边,如果真的平庸的话,皇权早就被他的亲舅舅架空了,历史上外戚架空皇权的事情比比皆是,李治能够一举收回皇权,手段算是极其高明的。
纵观李治治理大唐的表现,也根本与平庸毫不相关,在李治继位之后,因为李世民的征辽东,已经造成了国内矛盾的激化,李治的做法是刚刚登基之后,便废除征辽东和大兴土木的行为,同时将李世民时期三天一朝的制度,改成了一天一朝,这份勤政在古代帝王中间都算是排在前列的。继续延续李世民时期的政策,任用李世民留下的大量人才,使得国家实力基础提升,开创了“永徽之治”,被誉为有贞观遗风,这份评价非常高,也不是一个平庸帝王能够做到的。
在军事上李治也十分突出,任用李世民留下来的大量武将继续开疆拓土,李勣担任主帅消灭高句丽,苏定方灭了西突厥,让唐朝的疆域在李治手中达到了极致,这是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这些人们印象中的“雄主”都没做到的。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到中亚咸海,北面包括了贝加尔湖一带,南面到达越南。做出这份功绩的帝王,绝对撑得起一代雄主了,而李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名列前茅,怎么能够说他是平庸之辈呢?
当然李治身上也有问题,但是这也很正常,即便是汉武帝和唐太宗,身上也都有缺点的。李治的问题都在武则天身上,但是这也是当时客观因素决定的,因为自身身体不太好,为了治理国家,将权力放在皇后身上,怎么看都要比放在臣子身上可靠,而且太子都是武则天的儿子们,在唐朝之前,皇后即便掌控权力,最终还不得还给自己的儿子吗?吕后不也得控制汉惠帝以及她的孙子们,才能够合法掌控权力吗?所以在李治看来,武则天肯定是没啥太大问题的,如果儿子们能力强,肯定能够收回皇权的,但是他可能是低估了武则天的野心,谁能够想到武则天会做出称帝的举动呢?整个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女人而已,所以这种小概率事件,被他忽略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看问题,从李治治理国家和开疆拓土方面去看,李治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且跟平庸没有一点关系,从李治的表现去看,李世民的选择肯定是没有错的,就算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恪这三人,坐在李治的位置上,也不一定就会做得比他强,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后人对于李治泰山封禅这件事都没有任何怀疑,自然是认可他的能力的,要知道人们可是十分鄙视宋真宗的封禅的,显然李治要远远高于宋真宗这类帝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