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盛夏喝茶:选对茶,养好身
创始人
2025-07-31 10:03:52
0

盛夏暑热难耐,且多伴潮湿,人体易受暑热耗伤津液、湿邪困扰脾胃。此时喝茶养生,需紧扣 “清热解暑、生津润燥、祛湿健脾” 的核心,更要结合自身体质与茶性科学选择,避免盲目饮用。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按茶性选茶,精准适配盛夏需求

不同茶类性味各异,对应盛夏常见身体问题,选对茶才能发挥最佳养生效果:

  • 绿茶:清热解暑,怕热人群首选
  • 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绿茶性寒,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特别适合盛夏高温时饮用,可缓解口干舌燥、心烦闷热等不适。
  • ✅ 适宜:体质偏热、易上火、出汗较多者。
  • ❌ 注意:脾胃虚寒(易腹泻、手脚冰凉)者需少喝,且避免空腹饮用,以防刺激肠胃。
  • 乌龙茶:祛湿解腻,应对 “暑湿困脾”
  • 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乌龙茶性平偏凉,茶性温和且香气浓郁,能醒脾开胃、祛湿化浊,适合盛夏因贪凉吃生冷、导致脾胃胀滞的人群,也适合吃油腻后解腻。
  • ✅ 适宜:湿热体质(舌苔厚腻、易困倦)者。
  • 白茶:温和养津,老少皆宜
  • 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白茶性凉(老白茶偏温),茶性柔和,既能清热又不苦寒,还能滋阴生津,适合肠胃功能较弱者、老人或小孩少量饮用,不易产生刺激。
  • ✅ 小技巧:老白茶煮饮时加少量陈皮,祛湿效果更强,口感也温润不凉。
  • 黄茶:轻清解暑,兼顾脾胃
  • 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黄茶性微寒,因经过 “闷黄” 工艺,寒性减弱,既能清热解暑,又能保护脾胃,适合盛夏既想解暑又怕凉的人群。
  • 红茶 / 黑茶:温养祛湿,体寒者适用
  • 祁门红茶、普洱茶等红茶、黑茶性温。盛夏若频繁吹空调、吃冰饮,易导致寒湿入侵,此时喝温性茶可温阳化湿,缓解腹胀、腹泻等不适。
  • ✅ 适宜:体质虚寒(手脚凉、怕冷)、易因受凉不适者,建议温饮,忌冰饮。

二、喝茶技巧:增效同时护身体

  1. 避免空腹与过量,保护肠胃
  2. 空腹喝茶易刺激胃黏膜,尤其绿茶、黄茶等偏寒性茶更需注意;每日饮茶量建议 5-10 克(约 1-2 杯),过量可能导致神经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3. 搭配时令食材,强化养生功效
  • 暑热明显时:绿茶或白茶搭配菊花、薄荷,可增强清热利咽效果;
  • 湿重易困时:乌龙茶加陈皮、荷叶,祛湿解腻更显著;
  • 津伤口渴时:白茶配麦冬、百合,能加强滋阴生津作用。
  1. 控制茶温,少喝冰茶
  2. 茶温建议保持在 30-50℃(不烫嘴为宜)。冰茶虽一时凉爽,却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体寒者尤其需避免。
  3. 选对时间,不扰日常作息
  4. 上午 9-10 点、下午 3-4 点是喝茶的最佳时段,需避开饭前饭后 1 小时(以免影响消化);睡前 3 小时不喝(尤其绿茶、乌龙茶,含咖啡因易导致失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孕妇 / 哺乳期女性:选择淡红茶、白茶,避免浓茶(咖啡因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
  • 贫血者:少喝浓茶(鞣酸会影响铁吸收),可喝淡茶并与用餐时间错开;
  • 胃溃疡 / 胃炎患者:避开绿茶、黄茶等寒性茶,可选温和的老白茶、红茶。

盛夏喝茶的核心是 “顺时调体”:热重就清热,湿重就祛湿,体寒就温养。结合茶性与自身状态科学饮用,才能在炎炎夏日喝出健康与舒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引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纵观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统治...
原创 唐... 中国传统内衣在款式与结构的设计排列上没有运用操作复杂的立体造型,而是通常以分割平面几何形态为基础进行...
原创 唐... 全文共176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宝应元年四月,唐玄宗和唐肃宗先后驾崩,由唐代宗继位。同年十月,...
原创 为... 看过一篇文章,李靖不论白天晚上,府上的门是不敢关上的,他其实一直怕李世民杀他,毕竟他是唯一一位打仗比...
原创 唐... 01 “安史之乱”重创巅峰的大唐王朝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天宝年间,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带着史思明,率领属...
原创 秦... 世人皆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不可多得贤明君主,其所开创的贞观盛世更是整个大唐的荣光,然而世人也不曾忘记唐...
原创 原... 华夏五千年历史,有着许多令国内外敬仰的制度,尤其是古代的中国文化经常让世人赞叹,他们惊叹于中华民族的...
原创 唐... 大家好,这里是青龙课堂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关注我,带您一起来看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今天要跟大...
原创 隋... 在封建时期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帝王家更不用说了,比如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虽是日本人扶持的皇帝...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七杰的手中兵器,如果给你使用,你会选谁 第七杰:冷面银枪少保罗成(五钩神飞枪),罗成是隋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