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在这分分合合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君主,永远地沉眠在了这些朝代的更迭中,他们或是被迫赴死,或是自缢而亡,但在这些君主中,有一位却没有与国家共灭亡。
这位君主便是三国后期蜀汉中的刘禅,或许是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只是只言片语,也可能是坊间的传闻各不相同,直到今天我们大部分人对刘禅的印象仍然有限,甚至还停留在常山赵子龙孤身救少主,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以及乐不思蜀的典故之中,但如果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刘禅的故事,我们便会发现他完全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典范。
在我看来,他最明智的一次选择便是乐不思蜀的那一次急智。“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的那一声雷鸣,刘皇叔手中的碗筷落地,是他假装胸无大志,这才躲过了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命运。
数年之后,后主刘禅更是以乐不思蜀的态度与言行来明哲保身,一句中山寨三个字更是让司马昭打消了戒心,这才是刘禅的智慧。而且他在位的时间长达四十余年,这与我们心中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是不是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一、三国中的刘阿斗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期间时局动荡不堪,汉帝性格懦弱,四周猛虎环伺,而面对君弱臣强的局面,国家的分崩离析也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经过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局开端后,各路豪强都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各州部成为了战乱的主舞台。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争斗与博弈,最终形成了曹魏,东吴与蜀汉三足鼎立之势。而在此期间无数有志之士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这场三国混战的时代印上了自己的印记。在三国时期刘禅只能算是一个小角色,甚至在史书当中的记载也只是寥寥几笔,对其也算得上是惜字如金了,其中提到最多的便是其投降之后。
如果蜀汉还没灭亡,可能他这辈子也就是个享受前人余荫的守城之主了。但可惜的是,在面对司马昭这种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之人。没了诸葛丞相的庇护,这位蜀汉小主的命运便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诸葛丞相去世后,这时候刘禅自身的才能渐渐地被凸显了出来,在当时蜀国并未直接被曹魏所灭,甚至还继续与其僵持了几十年。如此看来若不是因为蜀汉本身的实力不足,恐怕这样的状态,至少还会不断地僵持许多年。这样说的话如果说刘禅本身在政治之中毫无才能,恐怕大家谁都不会相信。
二、为什么刘禅扶不起来
众所周知刘禅的亲生母亲是甘夫人,而甘夫人出身贫寒,但在《拾遗记》一书中有文献记载,坊间一江湖术士曾言明其有富贵之相,认为她的地位尊贵,在日后一定可以居住于皇室宫殿,而在甘夫人二八芳华时,早已是出落得如出水芙蓉一般,书中记载其皮肤洁白温润如玉,与居住于皇室宫殿也只差一分良缘。
当时的刘皇叔正在小沛做豫州牧,后来经人撮合便与甘夫人结为了夫妻,而当时刘皇叔已经有了正妻,所以甘夫人也只能做了妾室。当时的刘皇叔非常喜爱年轻貌美的甘夫人,故而在不久之后就与甘夫人生下了刘禅。
在刘皇叔前半生的东奔西走中,家人不得不随着他颠沛流离。而在刘皇叔被曹阿瞒追杀到长坂坡时,迫于无奈与形势所逼,他只能舍弃夫人转而向南逃奔。
在甘夫人带着刘禅逃跑时,甚至不止一次想抱着刘禅跳井以明志,来报答刘备的恩情,正在这时是赵云的及时出现,抱着刘禅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救下了二位夫人与小刘禅,而这也是赵子龙千里走单骑的典故由来。
但后来在刘禅四岁那年,甘夫人也不幸离世,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刘皇叔为了刘禅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读书学习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在文学方面,他请了简雍一众饱学之士轮番上阵教导刘禅。
为了让刘禅学治国理政之道,他以《管子》,《申子》,《六韬》,《韩非子》等一系列书籍为例来教导,进而让刘禅拜伊籍为师去深入的学习了《左传》。在武学方面,根据史料记载中,后主刘禅曾在射山学习弓箭之术。
只能说刘禅在年幼时的学习下已经算是文武双全了,但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丞相的事无巨细让刘禅的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不是刘禅扶不起来,而是当时的时局没有给他被扶起来的机会。
三、投降后的智慧
直到今天如果有人与你提到刘禅,可能你会瞬间想到乐不思蜀与“扶不起来”。但事实上在司马昭称帝后,蜀汉在刘禅的领导下直接投降于魏国,而司马昭不但没有杀掉刘禅,还封了他做安乐公。
根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记载: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而在刘禅当时的居所上他曾写下中山寨三字,司马昭知道后便放声大笑,决定不杀刘禅。当时群臣对司马昭的想法无法参透,司马昭解释说,“中山寨”三个字反过来念,就变成了“在山中”,这是刘禅表示自己没有东山再起之意。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禅才能安度得了余生。
小结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刘禅无疑只是一个被迫走到台前的孩子罢了,面对从小到大的一路颠沛流离,他看到了太多的时代缩影,可以说并不是因为他想他才当上了后主,只是因为他是刘皇叔的儿子,所以他才是唯一的后主刘禅。我认为并不能说刘禅扶不起来,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如果他坚持将战争持续下去那么又会有多少个家庭会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