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刘邦能够成功逃脱,这几个人功不可没。如果要是论功行赏的话,给他们排下序。
首先功劳最大的当然是张良。
众所周知,鸿门宴是张良帮着刘邦出谋划策,化险为夷的。如果没有张良帮着运筹,恐怕刘邦根本没有底气参加这场项羽算计好的宴会,说不定他就拒绝了项羽,或者是在鸿门宴上被项羽杀掉,那么历史上也就没有鸿门宴之说了。
而且鸿门宴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之一是项伯。因为项伯不只是项羽的大将,还是他的叔叔。手握兵权而且地位也高,是当时项羽阵营之中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项伯跟张良要好,是张良引荐了项伯与刘邦相见。在这个前提下,刘邦才有机会把项伯从项羽的阵营中拉过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抓住了项伯,刘邦就等于破了项羽的脉门。
不得不说刘邦挖人墙脚的本事是一流的,与项伯只见了一次面,喝了一次酒,就把项羽的叔叔项伯给策反了。什么叫疏不间亲,这个词儿在刘邦面前是狗屁!
不过人家刘邦的手段似乎也不算太高明,一见面就非常热情,称兄道弟,然后排摆酒宴,这是很常见的待客之道。
很难理解,两个人初次见面,这顿酒项伯竟然没有拒绝,而是一点也不谦虚坐下来跟刘邦开怀畅饮起来。
如果要是换做现代社会,项伯肯定被人捣破脊梁骨的。别说他们是敌对阵营,就是一般人初次见面,也不能别人一让就坐下来大吃二喝吧。
如果只是一次喝酒也倒罢了,刘邦竟然跟项伯攀起了亲家。诸侯之间的联姻的确厉害,这可以说是最厉害的离间手段,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用过这种计策,刘邦也用上了,这一下牢牢的把项伯给套住了。项伯回去以后就变了心,与他的侄子项羽就决裂了,但是表面上若无其事,暗中可就做了手脚帮助刘邦,成了一个铁杆卧底。
其次就是项伯的功劳了。项伯喝了刘邦的酒,而且两个人结成了亲家。从刘邦的大营回来之后,项伯就开始向着刘邦了。在项羽的面前说刘邦的好话,项伯说刘邦根本没有心思与项羽争天下,尽管他先一步到达了咸阳,他是在为你铺路,他是自己人,不要多心。
项羽竟然也信了他这位叔叔,本来怒火三丈的他,打算直接进兵消灭刘邦。听了项伯的话,项羽的火就消了大半。然后才有了鸿门宴。鸿门宴实际上是亚父范增替项羽出的杀刘计。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关键时刻仍然是项伯挺身而出,豁出老命,替刘邦挡剑卖命,受人指使要杀刘邦的项庄才没得手。
功高莫过于救驾,计狠莫过于绝粮。项伯是救驾之功,功劳当然是非常大的。
鸿门宴上刘邦能够逃脱,功劳排第三的当然就是刘邦手下的第一猛将樊哙。
樊哙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他跟刘邦的关系不一般,两个人是连襟关系。
鸿门宴上项伯挡住了项庄,并不意味着刘邦就没了危险,而且危险是刚刚开始。这个时樊哙带着侍卫就进来了,这员威猛的大将,站在刘邦面前又是喝酒,又是吃肉,一时间把项羽给镇住了。
这个时候张良一看是时候了,以上厕所为借口,留下樊哙在这里应酬,张良保着刘邦逃之夭夭,这才彻底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