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
刘禹锡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解析:
一、译文
宫馆里藏着娇美的宫女,当时的人们对此大肆夸赞。
她的美貌使吴国上下倾倒,后来她又带着笑容嫁入了楚王家。
宫殿的墙壁换上了椒香四溢的装饰,天上的花朵仿佛取代了舜帝时代的繁华。
如今只剩下那条曾经供人采集香料的小路,蜿蜒曲折地绕过山岭。
二、诗歌赏析
三、诗歌主题及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馆娃宫的描绘和宫女命运的叙述,表达了对古代宫廷生活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美好以及宫女命运的变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也通过采香径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四、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了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和历史感的诗歌,通过对馆娃宫的描绘和宫女命运的叙述,表达了对古代宫廷生活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中的采香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地方。它位于江苏张家港市香山东南麓,是一条山间小路。以下是关于采香径的详细解释:
综上,诗歌中的采香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的山间小路,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繁华的落尽,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