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书中的古代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大军,真的有这么多人吗?
创始人
2025-07-30 13:02:37
0

1.兵士数量众多的战役

很多我们从史书中知道的古代有名的战争,动辄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大军,比如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兵士,双方死伤率加起来都能到百万左右,还有秦朝时期,每次拉去服徭役的人都能到达数十万,上百万,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隋炀帝时期,百万大军修建运河,攻打高句丽等等,这些记载的数字实在令人心惊,轻易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那么史书中记载的这许多战役,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军队出动,这是真的吗?

就各朝代的子民人数来说,都能拉起一支百万大军来,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还需要很多限制条件。

2.集合兵马费时间

首先就是军队的组织动员时间。两国作战,最高决策者,也就是皇帝马上下发诏令,命令召集几十万将士,立刻攻打敌国。

听起来没什么毛病,但问题就出现这个立刻上,需要这些兵马,只要子民人数够,总能凑齐这些将士,但是这个动员召集的时间是个大问题。

“发三十万众,聚三百日粮……一年尚未集合。”

汉朝时期,王莽想要集合三十万之多的战士,准备好够他们吃三百天的粮食,但是花费了整整一年都没有把预想的一支军队集合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就是把命令传达下去,集合人吗?如果有不遵从命令的,可以按照律法处置。

古代的通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迅速发达,基本都是靠人力传输,而国土面积还不少,消息分发各地,需要耗费不少的一段时间,再就是各地方接到朝廷的诏令,还得安排一家家一户户征兵,登记在册,说不定还会遇到不好惹的主家,好好的日子又要作战,百姓心中肯定不爽,要是双方的态度处理不好,甚至可能会当场就乱起来。

3.后勤装备

除了招人,还要筹备口粮,甚至还会要求征集到的兵士自备一部分口粮,这又要耗费不少的一段时间。

再就是各地集合当地征到的兵士们有秩序地出发上路,有近有远,徒步前行,耗费上月甚至数月不等。

这还不提准备兵士们需要的甲胄,武器,充足的粮草等等,还有这么长的筹集时间内突发的各种意外,饥饿,还有疾病,兵士逃亡,士兵数量与预计的兵力总会有所出入,这还只是对数量的要求,真正作战起来,还是要看着这支军队的素质如何,所以在上战场前总要培训一段时间。

召集一支大军,前前后后所需的时间实在不少。所以,在史书中记载的,战事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但是记录有数十万,上百万的兵力,其中存在的水分着实不少。

4.许多大型战役实际人数缩水

像号称有五六十万兵力的彭城之战,其中刘邦动员召集将士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出发时才五万多人,然后在一路上号召动员各地的士兵,每次待在当地两三日,强行行军一千多公里,时间非常紧迫,所以说,那号称的五六十万大军是夸大了实际人数的几倍。

再看著名的号称有百万大军淝水之战,从召集兵力到作战,再到兵败前后加起来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先锋军队有二十五万人,这些人走的是水路,这么多人走水路是什么概念,浩浩荡荡,将水路围堵的水泄不通,行军速度极为缓慢,苻坚只好将大部队抛在后面,自己率几千轻骑兵改走陆路先行。

实际上主战场的实际军力根本没有这么多人。

所以说,一支完备的上百万的军队,完好地抵达战场作战是不现实的,这么多人,他背后需要考虑到的后勤也是非常庞大的数目。

(想要看到更多历史文章,欢迎关注作者历史真鉴)

参考文献: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王莽传》《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北聘上取得用于电子元器件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聘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电子...
无锡汉瓷取得具有排气功能的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汉瓷特种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
原创 这... 由于皇权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几乎所有帝王在具体待遇上都是独尊的。因为这种独尊,所以就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
学剪辑的书籍怎么样?我翻烂3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想学视频剪辑,买几本书啃一啃能行吗?"作为过来人,我书架上的《剪辑之道》《影视后期...
原创 匈... 引言: 一战结束之后,匈牙利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奉行着民族统一主义。 而这样的主义在不...
原创 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比较大的势力,就是瓦岗军队,还有李唐大军等等。后来是李渊建立了...
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推荐:小... 嘿,各位剪辑爱好者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搜“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结果发现一堆官方推荐,看得头...
原创 在... 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际上并不是说清朝的官员贪污成性,而是指很多表面上廉洁的官员,私底...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 《万朝报》的曝光 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