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八百里加急速度是多少?为什么半路劫匪都不敢拦截?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就是古代人传送加急信息的一种方式。当涉及国家安全信息时,通常使用所谓的800里加急。
首先,古代交通不发达,没有今天的汽车等工具。一般来说骑马是主流。古代的800里加急相当于如今的400公里,在如此漫长的路途中,马不是机器,一直地奔跑会渴会累,运送紧急信件的人也需要休息。因此,古人设立了许多驿站,相当于如今的快递站,传送信息的官员也可以歇歇脚,换了马继续前行。
到了唐代,当时的驿站遍布全国,真的可以一天行千里。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驿站的工作人员也是非常的多,由兵部直接管理。管理的体系、制度也是非常的关键,在邮递的时候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如果你出现差错耽误消息,惩罚会很严重。唐朝明确规定,邮递员如因自身原因耽搁时间导致情报延误,会被处以绞刑,可见朝廷多么的重视。
800里加急通常是每天300里。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一天跑四百里,六百里不等,最快的速度达到八百里。因为八百里加急经常会累死马匹,所以只有传送关于国家大事的信息时才会采用八百里急报。
安史之乱爆发时,两地相隔三千里。不到六天,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就传给了皇帝,一日要跑五百余里,可见当时的速度有多么的快。
所有的快件都是关乎国家大事,不会携带贵重物品,朝廷也是非常重视。如果你在路上被抢劫了,朝廷一定会派人前来清剿,更有可能会被灭族,这也是没有人敢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