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初立,诸侯并起,在长达400年的春秋历史期间,有八位诸侯都曾称霸。
今天来说一下这八位称霸的诸侯的综合实力
第八位:宋襄公
宋国的开国君主叫微子启,是商纣王的亲哥哥,商朝期间的王公贵族,宋襄公作为商朝王公贵族的后裔,但在东周时期应该属于前朝的贵族。
血统得分:4.8分
在内政方面,宋襄公任用自己的庶兄为相国,主理朝政,仁义治国,国力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宋国具有自己独立的民俗特色和地域文化,百姓可以说是安居乐业。宋国被认为范蠡认为是天下的中心,并且在经济上,
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商业理论家:
计然。
内政得分:5分
在军事、战争和外交方面,宋襄公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尽管宋襄公拥立了齐桓公的儿子太子昭,也结盟了少数几个国家,但是宋襄公不自量力,想要效仿齐桓公称霸诸侯,被楚成王抓回去做了俘虏,被放回后又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军打败。
军事外交得分:3分
后世评价方面,大部分人评价宋襄公只看重自己仁义的名声,不顾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楚军开战。
毛主席评价宋襄公时曾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史评得分:3分
综合得分:15.8分
第七位:秦穆公
秦穆公的先祖,秦国的开国君主叫秦非子,是商朝名将飞廉的儿子,在殷商时期负责镇守西戎。东周时期,因为秦襄公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名将之后
血统得分:4.7分
内政方面,秦穆公拜百里奚为相,广纳贤才,秦穆公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也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他认为,客卿的功劳再大也只是他个人,贵族的功劳如果太大,就要封地割据,会对自己的统治形成牵制。尽管百里奚励精图治,教化百姓,但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整体的农业和经济始终很落后。
内政得分:4.7分
秦穆公在外交方面采取和晋国通婚,并且在晋国饥荒时借粮给晋国,后来拥立重耳,晋文公继位。秦穆公向东称霸中原的第一个关口就是晋国,自知还不是晋国的对手,转而向西打败了西戎等部落,开疆拓土,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秦穆公的称霸是地方性的,始终没能跨过晋国,称霸中原
军事外交得分:4.5分
后世评价方面,秦穆公有用五张羊皮换得相国百里奚的故事,还有自己的爱马被农夫吃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赐酒给百姓的故事,是一个宽厚有仁德的君主。但是秦穆公去世的时候殉葬了将近二百人,掀起了秦国殉葬的残忍风俗。秦穆公在后世的评价中备受争议
史评得分:4分
综合得分:17.9分
第六位:楚庄王
楚国是商朝时期南方的强大部落,周朝灭商前期,部落首领投靠了周文王,周成王时期被封为诸侯(子爵),楚庄王是部落首领的后代。
血统得分:4.6分
楚庄王在治理内政的前期选择自静三年,观察局势,任由内乱外患不理朝政。经过三年的韬光养晦,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相国),广纳贤才,平定内乱,非常善于采纳好的建议。不断地学习周礼和中原文化,又有孙叔敖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
内政得分:5分
军事外交方面,楚庄王平息内乱后,先是郑国臣服,后来又北上和晋国大战大获全胜,一直到了周王室,有了中原问鼎的故事,后来楚庄王又连续三年围攻宋国,宋国求和臣服,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称霸中原的霸业。但随着楚庄王的征战一生,国力也渐渐减弱。
军事外交得分:4.8分
历史评价上,对楚庄王的生平都有极高的赞许,有楚庄王宴上绝缨的故事,也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典故,还有楚庄王采纳谏言,放弃用大臣的安葬礼仪来安葬爱马的故事。只可惜,楚庄王是用自己强大的政治手腕压制着国内的矛盾,死后贵族矛盾严重,内乱不断,也导致了楚国一蹶不振
史评得分:4.8分
综合得分:19.2分
第五位:吴王阖闾
相传吴国的始祖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据说太伯是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影响周王室的传位制度,为了避嫌躲到了吴国这个地方,建立了吴国。吴王阖闾就是太伯的后代,可以说是根正苗红。
血统得分:5分
内政方面,吴王阖闾继位前的吴王叫僚,是阖闾三叔的儿子,这种传位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不合礼法的,阖闾先后派刺客专诸和要离,刺杀了吴王僚和僚的儿子庆忌,顺利登上王位。阖闾不仅有两大刺客这样的人才,还有伍子胥为他主理内政,伍子胥修建了姑苏城,开凿了中国第一条运河-胥江,造福了吴国的百姓,并且储备粮食,体恤民情,吴国上下关系和谐,国力强大
内政得分:5分
军事外交方面,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军,训练士兵,帮助伍子胥报仇,讨伐楚国,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谋划下,攻破楚国国都郢城。吴王阖闾一时之间威震诸侯。只是阖闾的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打败楚国,面对自己的近邻越国,阖闾大意轻敌,被越王勾践打败,伤重而死,临死前让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军事外交得分:4.8分
历史评价上,后世对吴王阖闾的评价都很高,认为阖闾能够简衣而行,与民同悲同乐,是非常仁德的君主。而且有伍子胥和孙武加持,让阖闾名垂千古,只是阖闾的继位是通过刺杀这一举措,多少还是有些。。。
史评得分:4.6分
综合得分:19.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