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指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掌握大权的格局,并且这些卿大夫,最终是尾大不掉,反而成为晋国公室的心腹大患。
公元前453年,魏氏、韩氏、赵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而这意味着三家分晋的彻底完成。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在这数十年的时间中,其他诸侯国完全有时间做出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时,其他诸侯国都是什么反应,为何无人反对呢?
对于三家分晋来说,虽然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即从公元前453年,魏氏、韩氏、赵氏灭掉智氏开始,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才算结束,中间持续了70多年的时间,在这70多年的时间中,几乎没有什么诸侯国反对和干涉,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诸侯国来说,因为国力弱小,根本无力干涉三家分晋,换而言之,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中小诸侯国,即便发出反对的声音,也没有什么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郑国、卫国、鲁国、宋国等中小诸侯国保持了沉默。
其次,对齐国、秦国、楚国、燕国等大国来说,是非常乐意看到晋国被一分为三的,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即便是楚国,也处在下风,比如在晋楚争霸中,楚国只在楚庄王在位时期,扭转了劣势,一度压制了晋国,但是在楚庄王前后的历史阶段,晋国基本上是压制楚国的。
因此,晋国被一分为三,楚国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晋国我打不过,难道三分之一个晋国,我还打不过吗?同样的道理,其它大国,也是同样的心态。所以,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齐国,秦国等大国和楚国一样,也是在一旁观察晋国的历史走向。
最后,即便是被一分为三的晋国,也就是晋国分成魏,赵,韩三国后,也不是其他诸侯国可以轻易相抗衡的,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魏氏、赵氏、韩氏三大势力,保持着紧密合作的态势,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晋国在行动,这让其他诸侯国自然不敢反对和干涉。
此外,对于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团结协作的局面持续到了战国初期,这也是魏国能够在战国初期称霸中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