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使用年号的国家只有日本,随着世人对西历和和历混在一起现象的不满,也曾引发了对是否继续使用年号的争论。让我们看看日本的年号历史,及最新年号“令和”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吧。
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而日本的年号制度则是从飞鸟时代公元645年开始的,孝德天皇将制定年号作为当时大化改新的一个内容,“大化”也就成为了日本史上第一个年号。自大化至今已使用过约250个年号了,令和是第251个年号。
孝德天皇
江户时代之前,日本并不是一世一元制,天皇在位期间也会因为灾害等原因改变年号,其中孝明天皇竟然有6个年号。从明治时代才开始采取天皇即位到卸任只使用一个年号的一世一元制。
近代以来,大家耳濡目染的日本年号有: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
此外,再列举一些历史上比较有意思的年号:大宝、养老、神龟、大同、贞观、治安、长久、保安、兴国、文明、文化。
这250个年号中使用的汉字总共不到100字,重新排列组合后形成新的年号,不过这些汉字均出自于中国古典。以近代年号为例:
明治时代(1868年1月25日至1912年7月30日)
“明治”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时代(1912年7月31日至1926年12月25日)
“大正”出自《易经》,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时代(1926年12月26日至1989年1月7日)
“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时代(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
“平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到了2019年,日本改年号为“令和”。
令和和之前250个年号完全不同,并不是从中国古典中摘选出来的,而是出自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梅花歌三十二首并序》。
明治时期日本效仿中国,通常由宫内省从中国古典中选取合适的汉字来制定年号。1989年之后,日本规定了“年号选定程序”的具体实施方法。
由有识之士思考候选年号并提名,总理府对提名进行整理并向总理大臣提交。内阁召开会议拟定年号,并征求意见。召集内阁会议并决定年号。
从这方面来看,负责选定年号的学者多是精通中国历史的汉学家或国学家,但是由于没有规定必须源自中国古典,因此“令和”就成为了1300多年来最特殊的一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