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一个要饭碗打天下,灭亡了统一近百年的元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就可见一斑,对外破元大都,残元势力远遁现在的外蒙古一带,对内,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一众强军,朱元璋自明朝建立,可谓是整个明朝功勋最卓著的人不为不。
元末明初,元庭势微,已经没有成吉思汗的时期的战斗力,而且元庭还把天下的人分成四等人,妄图改变思想架构,统治时间长久,可终究是泡沫,百姓起义数不胜数,民间各种团体自立,朱元璋本就是穷苦出身,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跟随郭天叙麾下,再后来大家也知道,开挂一样的人生,终究创立大明王朝。
此时的明朝疆域还远远不是现在的情况,内蒙古、西藏、新疆都还是瓦剌,察合台,乌思藏,鞑靼,一直到明末都是这个样子,明成祖永乐迁都北京,定下天子守国门政策,防守北部的瓦剌鞑靼等部落,后来明朝的皇帝也确实不负众望,除了当皇帝,什么都干,什么修仙长生,什么木匠皇帝,蛐蛐皇帝,都是明朝的皇帝干出来的。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虏,一众大臣立景帝朱祁钰,北京保卫战后,迎回英宗,1457年,英宗复辟,废景帝朱祁钰,之后飞出殉葬制度,然而重用奸臣,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农民起义,使得景泰年恢复的国力又被打下去。
兴盛败亡似乎都有定义,历史都是如此,登基后的嘉靖是面对上一任皇帝
?
留下的烂摊子,嘉靖帝效仿朱元璋和朱棣的治国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严以驭官,整顿朝纲,大赦天下,严禁太监干预朝政,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完善科举;经济上宽以治民、减轻赋役,勘查皇室庄园和勋戚庄园,把耕地还于老百姓,同时还鼓励耕织,减轻租银,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军事上,重视哈蜜问题,大力提拔将才征讨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以解除边疆危机。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由于嘉靖重视内阁,迷信道术,外加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开始,明朝盛况就一路下滑,戚继光抗倭,那时候明军普遍用的都是火铳加冷兵器,外患有北部少数民族虎视眈眈,东南倭寇侵扰,西部大局稳定,不过连年征战国力已经空虚,内部嘉靖重用奸臣严嵩父子,大拢天下财富修筑道观,祈求长生,后病死,我觉得他应该是吃太多的丹药挂了,不过应该说还是有用的,毕竟过了近60了,明朝皇帝普遍命短,这也可以证明那玩意确实有效。
万历年间有名臣张居正扶持,军政一把抓,出现了中兴局面,对外军事这是连连获胜,利玛窦传教,李时珍本草纲目,这一时期确实是百花齐放,可是万历后期就走偏了,张居正死后被抄家,辽东一带努尔哈赤在建州左卫崛起,受明封龙虎将军,之后更是借助明军势力统一女真部落,于万历44年建立后金,自立为汗,大明王朝就由此开始了他的终章。
明朝有兴盛有衰亡,不过都是在皇帝一人之手,中央集权在内阁,这就是封建的弊端,因为他永远都是凌驾在百姓身上的一个压迫,除非百姓起义。不过明朝也确实是一个好的王朝,虽然封建,但是有为民请命的人,利玛窦在书里都记载过明朝,民穷,能果腹。
清朝,自皇太极立国,顺治进关,明朝基本灭亡,后续的残明势力基本上兴不起风浪。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只有康熙的功劳最大,平定藩王,分化蒙古,定西藏活佛传承的金瓶政策,对新疆制定因地制宜,严禁汉维交流,打压伊斯兰教,现在的疆域基本上都是在清朝开始奠定了基础。
雍正推行新政,缓和国内矛盾,推行生产力,国力到了雍正这里,才是清朝步步高升的一个关键,乾隆只是继承了雍正福泽。
清朝有盛世,这不可否认,可是没有历史上那么富有,康熙征战不断,国库空虚,有盛世,这是自雍正新政开始的,乾隆即位废除了雍正的大部分新政措施,而后大力粉饰太平,著书四库全书,可是也是焚毁了大部分民间艺术书籍。
清朝和明朝最大的差别在于制度,清朝更像是一个殖民的封建制度,它对蒙古新疆的法子用在了自己臣民的身上,八股文禁锢文人思想,八旗制度剥夺百姓口粮,使得百姓从思想上就没有归属感,使得后来的对外战争,百姓给八国联军指路搬运装备,而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则是皮包骨头瘦弱不堪,部队丢弃的食物百姓都食之欢喜,这和明末的百姓抵抗清军有天壤之别。
如果说明朝灭亡是因为制度,那么清朝灭亡就是时间问题了,因为他不攻自破,基本口粮得不到解决,清朝只能衰亡,清末的最后的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只是一个投降派,他一切都是为了清朝的苟延残喘,因为外国不喜欢跟他们对着干的人,只有李鸿章这样的投降派,才能给它们带来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