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宠臣田文镜,比李卫得宠比年羹尧结局好,乾隆为何不待见?
创始人
2024-11-24 04:03:29
0

原标题:雍正宠臣田文镜,比李卫得宠比年羹尧结局好,乾隆为何不待见?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

(田)文景在河南(河南),至今民怨犹存。

河南地方官绅带头请愿,要求将田文景迁出河南当地的贤良寺!

乾隆皇帝为了保住雍正皇帝的面子,悄悄压制了这个提议。

图片|乾隆皇帝

田文景是雍正的宠臣,也是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他对雍正帝极其忠诚,是雍正各项变法决策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为官清廉。

田文景最重要的仕途是在河南。他还给河南带来了一段政治清晰的时期,造福了那里的人民。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他死后名声如此糟糕?

1. 30年的默默无闻

田文景出生于康熙元年。康熙二十二年,任福建省昌乐县知县。此后,田文景历任宰相、巡抚、监察员、内阁大臣。

他不是科举出身,没有背景,性格刚强。康熙以“宽”治国,要求大臣“对待下属要朴实,对待他人要宽厚”。田文景始终得不到康熙的赏识。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五十六岁了,依然风度翩翩。京城的无名官员见识过太多丑陋的官场却无能为力。

但康熙末年,诸侯们招揽党员夺取继承人,地方官员因政策宽松而懈怠公务,收受贿赂,不思进取。他们只想吃铁饭碗到老。整个官场开始出现颓废迹象。

康熙临终前,对这种政治生态极为担忧,将希望寄托在雍正身上。

雍正即位初期,皇位争夺战中失败的政敌大多不愿合作,对雍正敷衍。他们的反抗十分严重,新皇帝也被迫孤立无援。

雍正下定决心改革,改变康熙“宽大”的政策,大力厘清吏治。他要扭转康熙末年凡事怠慢、懈怠的局面。这正是他招人的时候。

田文静

雍正元年,田文镜带着诸多忧虑从山西回到北京。

当时山西的灾情非常严重。年羹尧到北京看望他,建议尽快救济。但当时的山西巡抚德印却隐瞒了真相,谎称收成很好,不需要救济。

田文景向雍正汇报时,详细讲述了他所目睹的灾难。雍正深受感动,称赞他的直言不讳、忠国爱民。

雍正立即派田文景前往山西救灾。他想尽办法应对,星月之下努力,与多方验证方案。最终,救灾工作圆满完成,70万至80万灾民获救。

雍正非常欣赏田文景,觉得他忠心能干,立即任命他为山西布政使。

就这样,田文景进入了地方官员的行列,在河南、山东等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和整顿官场。

2、61岁时被雍正征召

61岁的田文景自然很感激新皇帝刚上来就如此信任一个无名官员。他几乎不遗余力地支持雍正的变法。

想要获得雍正的长期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叔父隆科多在雍正继位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囚禁而死;曾在东西方立下赫赫战功的年羹尧最终在各方谩骂下自杀了。

这两个人落得如此下场,与他们的傲慢和肆意腐败有一定关系,但也说明,在面临原则问题时,雍正并没有丝毫怀念旧情。

与龙克多和年羹尧相比,田文景一直受到青睐,执掌河南多年。有汉族军旗出身的官员,实属罕见。

当然,田文景推动雍正变法所做的一切,不是其他官员能够做到的。

图片|田文景纪念馆

田文景刚上任时,河南省赤字白银14万两,粮食16万石,地方州县总计赤字近40万两。

田文景在基层工作了这么多年,钱去哪儿了,心里很清楚。

他不遗余力地开展清查工作,追回欠款。他必须收回地方官员借出的钱。

仅凭这一件事,田文景就得罪了无数官员。

只要将所有有赤字的在职官员都押解到省城,无论用什么方式,哪怕变卖财产来补偿,他都不在乎。只要积极还款,就可以考虑复职。

如果他不愿意用私有财产来弥补,他在家乡的住宅和耕地将被直接没收,全部没收。

如果官员辞职了,逃不掉起诉,田文景就会去找他们查个水落石出。他不会顾及任何私人感情,不会惧怕任何有权有势的人,并要求他们全额赔偿。

田文景用两年时间就追上了这些巨额赤字,并一手惩罚了当地官员。

可想而知,这些发了大半辈子的官员,他们的遮羞布都被田文景无情地撕去了,没有一个得到金钱和名誉。

那些原本不愿意加入腐败的清官,如贵德太守朱兆鹏、开封太守孙兰芬、卫辉太守张建德等等……田文景向雍正推荐了他们一员。一举一动,都受到皇帝的重用。

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田文景一一弹劾。

其中黄振国、张斌、王成、邵彦伦都是同门进士,还有一些官员背景雄厚,这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的。

贪官该得的就斩首,该得的就流放,该得的就流放。

故事还没有结束。田文景并没有放过那些危害乡村的地方士绅。他奏请撤销他们的进士称号,并公布他的事迹。

图片李复

田文静和李伟确实不一样。李卫对待有良好声誉的学者,做任何事都会给他们最后一点尊严。然而出身并不好的田文镜,却在某种程度上看不起这些读书人。

当他在这些腐败官员手下工作时,他常常被人瞧不起。现在他拥有强大的权力和严厉的手段。雍正时期的新进士不太愿意去河南。很多人直言田文景“不许人到河南读书当官”。

田文景担任河南巡抚时,积极弹劾地方官员。广西总督李复升任直隶总督。路过河南时,他直接骂田文景蹂躏读书人。

读书人的笔并不比战场上的刀枪弱多少。一时间,有传言称田文镜因并非科家出身,出于嫉妒和报复,向士人发泄私愤。

对于这种人身攻击,田文景根本不放在心上,直到“田李互助案”轰动法庭。李复参与了田文镜对读书人的蓄意虐待,直接导致田文镜“被全省围攻”。

而一切风波都在雍正的一再保护下才得以平息。

3、雍正称赞他为“第一都督”

田文景是雍正最满意、最符合雍正用人标准的地方刺史。雍正几乎为他铺平了道路,让他大显身手。

雍正曾对河东巡抚孙国熙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做田文景这样的事,能做,就是福;能做田文景这样的事,就是福;能做田文景这样的事,就是福;能做事,就是福;能做事,就是福。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成为我的负担。

田文景的性格有些偏执。有时连雍正都觉得自己用力过猛。雍正曾多次谏告田文镜,希望他放慢变法进度,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在鸡毛蒜皮的细节上苛求。

早年为官的田文景,除了性格上的缺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毛病。

雍正二年,田文景的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当他生病的时候,他连一支笔都提不起。他给雍正写了一份奏章,告诉皇帝,他觉得自己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所以现在不敢再自私了。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为雍正服务。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老人用什么样的毅力去对抗这些士官和大亨。

田文景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女儿,他的两个女婿都没有担任高官,尤其是小女婿。雍正曾亲自指出他“平庸”,田文景只要求他立业,不入官场。

田文景在给雍正的奏疏中也多次提到自己没有子嗣。他觉得自己死前死后无忧无虑,也不怕死后有人找他的子孙报仇,所以他真正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图雍正皇帝读书像

他拒绝了一切礼物,并严令家人不得接受礼物。

他明确了廉政十二条标准,严禁河南官员及其家属受贿。凡被抓到的,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田文静在基层工作了这么多年。他同情人民疾苦,深谙官员如何敲诈勒索人民。

因此,他执掌河南后,严禁官员为恶,同时大力镇压当地的黑帮、黑帮。

田文景对人事的关注和处理能细致到什么程度?

他曾专门针对处理妇女与婆家之间的纠纷专门颁布了《严禁代女发怒》。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雍正推行“分小户为区”、“还火力于众”、“绅民合一为差”等新政策的艰难。几乎遭到了朝廷所有官员的反对。

田文景在河南一直严格执行,即使大家都不看好。

“消费支出”是一些官员中饱私囊的重要手段。有的地方“消费支出”甚至超过税收。

田文景按照雍正试行的“火耗归属”,对河南的火耗率进行了明确分类,减轻了人民负担,政府收入也大幅增加。

就在田文景推行这项改革时,“封丘抵制案”爆发了。田文景果断处理,控制了带头闹事的学生。经钦差审讯后,判处其中两人死刑。

此时的田文景真是“无恨无人,无怨无人”。正是雍正皇帝的支持和保护,才让此事很快得到了解决。

田文景得罪了一波“士大夫”之后,他还想得罪河南的封建大地主。

“分人一亩”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征收“人头税”的政策,改为按土地多少征税。显然,这一政策利国利民,但却影响了封建大地主的利益。

改革有多难?田文景已经六十多岁了,几乎打遍了河南所有的强者。正是他不顾后果、毫不妥协的执行力和对报复的恐惧,才使得这些新政策得以在全国逐步实施。

田文景也在奏疏和自传中表达了报答雍正伯乐恩情的愿望:

在我的头脑和内心之间,我只知道皇帝是一个人,我对他由衷地爱戴和尊重。我也知道,皇上有一个人。我不但不敢偏执于自己的私利,也不敢有半点欺骗。

雍正三年,时任河南巡抚田文镜被御史弹劾。

雍正显然看他一眼,下旨:(田文景)清理河道工作,秉公办事,洁身自好,争做督抚中的佼佼者!

在李卫最受宠的时候、年羹尧最有权势的时候,雍正从来没有用过“第一”这个词来褒奖他们。

因为雍正的一句话,田文镜名满天下,御史被免职,派往前线赎罪。

4.为了“吉祥”而隐瞒灾难

但田文景却表示自己“根本不敢欺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这么做。毕竟他因为一件蠢事,毁了大半辈子的名声。

雍正八年秋,河南遭遇大水灾,无数田地被淹没。

河南大面积农田颗粒无收,洪涝最严重的相府县、封丘县正在被饿死。

为了生存,普通百姓举家逃亡,甚至卖掉儿女。河南充满哀悼。

一名官员立即向雍正报告了河南的灾情。雍正立即询问田文景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有的话,法院可以考虑免除当年应收的粮款。

雍正皇帝喜爱吉祥。他在位十三年间,全国产生的“吉祥”之多,是历代以来前所未有的。

地方官常报嘉禾、瑞三、亚罗、瑞芝、瑞林、风鸟、甘露、醴泉、青云、五星连珠、黄河清等,花样百出。田文景是最勤奋、最善于寻找“吉祥之物”的那一位。

田文景理解雍正信奉“天人相通”,他觉得地方官员只要爱国爱民,就会受到上天的眷顾和保护。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地方发生了灾难,那就是上天对当地官员的惩罚。

图雍正朝田文景

就在洪水泛滥的前一年,雍正曾称赞田文景,告诉他山东的丰收之大,百姓称二十年未曾有过。雍正觉得这是上天对田文景为官诚信的肯定。

现在河南遭遇洪水,田文景一直在努力治理黄河。他担心雍正会认为这是商天队管理者不满的警告。

一向无所畏惧的田文景,有时也不敢出声。

河南是雍正开创的改革典范,田文景是他推崇的“第一巡抚”。

深深“忠于皇帝”的田文景在报还是不报之间犹豫不决。没想到雍正已经收到了消息。他非常害怕。作为当地百姓的家长官员,他居然受到了这样荒唐的奏章:

雍正看到田文景的奏疏后,心里放心了许多。他又颁布了一道圣旨。他首先赞扬河南人民的深义气,同时又提出适当减少上缴的钱粮数额。

但现在,河南人民的生死存亡如何能通过减免一些税收来解决呢?

田文景只在受灾特别严重的地区开设粥棚,其他地区仍然募集钱粮。他下令严禁人们出卖儿女,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本来,那些走到了尽头的人们,还指望着卖掉垂死的孩子,换取一些食物。现在,一家人只能等死。

这一年,由于田文景的疏忽,河南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田文景大概忘记了当年他是如何在雍正面前“轰动一时”的。他用一篇奏疏揭露了山西省长德印的背景。现在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盼着他倒台,都读了他的书。

雍正终于得知了河南灾区的惨状,却给了他机会,说他年老、病痛、糊涂,被下属欺骗了。

田文景当然也不是老傻子,他真是骑虎难下。

雍正给他“第一总督”的称号太过分了,到头来,也成了田文景心中的压力。他一路奋斗,从不关心别人的看法,他只想得到雍正的认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过度迎合雍正,甚至做出了这种浪费百姓生命的事情。

“躲灾事件”成为田文景的心痛,也让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雍正九年五月,田文镜请求辞职,雍正拒绝,并命他回京看病。病好了之后,他就回去工作了。

此时的田文景已经病得很重了。他无法停止咳嗽,结果感冒了。他花了一段时间才好起来,然后才动身前往北京。

在京城休养三个月后,田文景回到河南住所,带病会见部下,审理案件,每天仍尽力处理公务。

雍正十年秋,田文镜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已经没有精力处理公事了。

十一月初六向雍正皇帝请辞,十五日雍正批准。

田文景似乎在用最后一口气等待着雍正让他休息。得知雍正批准后,他去世了。

二十一日,雍正皇帝下令安葬田文景,谥号端肃。奉命在河南城内特建庙宇,供奉于河南贤良庙。

雍正对田文景评价很高:

田文静经验丰富,天赋和防守出色。简自任都督以来,国库不亏,仓库充裕,官安民,惩贪除暴,不免怨恨,政务良好,周围威严。

5.你背后悲伤的事

田文景与官场同事的私人交往很少,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他没有亲密的朋友。

有传言,田文景去世时,没有人前来吊唁。虽然没有官方的历史考证,但我们也能看到他背后的苍凉。

田文景因病去世时已70多岁。尽管带着大错离开,雍正还是感到非常遗憾。

在官员中,他找到了行为最像田文景的王世军,接替了田文景留下的职位。他还明确告诉王世钧,他将像田文景生前治理山东、河南一样治理山东、河南。

田文景的隐瞒罪并没有因他的死亡而被免除。三年后,尚书石毅上奏朝廷,称河南水灾是地方官员失职造成民生问题,应追究田文景“隐灾不报”的责任。他变得无家可归。”乾隆朝的史料也常常指责他是“严查”的“酷吏”。

乾隆帝因为要给雍正留面子,并没有同意将田文镜迁出河南贤良寺,但他心里也看不惯田文镜,屡屡拿田文镜隐瞒作为反面教材。

他对田文镜也颇有轻视:“尔泰、田文镜、李卫都受到皇帝的称赞。事实上,田文镜不如李卫,李卫也不及尔泰。”那时,他们三人是不相容的。”

要知道,乾隆对李卫的评价本来就很低:李卫仗着皇帝宠爱家人,任性傲慢,本来就不是一个公正纯洁的大臣。以你的名义立寺,很不寻常!他还说,如果李伟还活着,他就必须受到惩罚。

图片|李伟

乾隆对田文景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很少有历史学家会为田文景说好话。

乾隆时期的大臣传记编撰极为认真,对《家志》等材料也十分重视。但遗憾的是,田文景的家谱、游记、家谱、碑刻至今尚未被发现。

这实在是撞墙了。那些被田文景攻击过的读书人,大多都对他感到厌恶。谁愿意和他发生关系?

他在世时,被骂是因为没有人敢直接骂雍正;他死后,因为没有人敢提雍正迷信的“吉祥”而被骂。

当代历史学家肖一山评价雍正变法“至终,清朝官民,一切弊端皆除,举国皆敬畏法”。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连《康干盛世》中都没有写上他的名字,但他的地位却不容忽视。如果不是他大力整顿,清朝早就衰落了。

田文景是雍正变法整顿运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者之一。

直到近代,人们才开始从多方面研究田文景。生活在巨变的时代,田文景在官僚集团中几乎是孤立的,但他与雍正的关系却是君臣关系,相辅相成。他是一个忠臣,是一个能臣,但他只忠到“愚忠”。成为他一生的悲剧。

相关内容

文旅新探|老牛湾:一湾跨蒙...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2日电 题:老牛湾:一湾跨蒙晋 泛舟黄河览...
2025-04-22 15:35:57
山西:赏花游成文旅市场新热...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三晋大地从南到北,桃李芬芳,梨花绽放,一派生机...
2025-04-21 11:36:08
突传讣告!31岁男星黄正杰...
曾因节目《康熙来了》而被人所知的男星黄正杰,今(20)日惊传离世,...
2025-04-20 21:09:18
如何筑牢景区的森林“防火墙...
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大风天气增多,全国多地当前正处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
2025-04-20 08:03:03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原...
正风肃纪 经济观察网讯 4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据...
2025-04-18 15:08:51
山西一国企原董事长被查
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和涉嫌严重违纪违...
2025-04-17 18:05:54

热门资讯

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 原标题:窦荣定曾孙窦孝谌有两女,嫡次女嫁给唐睿宗,一女李隆基养母 窦孝谌有墓志...
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 原标题:汉朝营救苏武时,顺带救回一个无名小卒,多年后成为匈奴克星 题记 中原和...
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 原标题:丰臣秀吉与明朝大战前,为何不先解决德川家康?结果被他反扑 提及万历年间...
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 原标题:秦始皇陵该不该发掘?专家为何主张“不要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
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 原标题:1958年毛主席问:搞遗传学难在哪?谈家桢:有人认为这是统战需要 19...
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 原标题:西北野战军5名纵队司令员,哪个人战绩最强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
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 原标题:赵国和秦国打了数百年,两国王室居然是兄弟,秦始皇应该叫赵政! 秦国和赵...
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 原标题:1949年后,国军有哪些部队撤到台湾,在台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自三大...
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 原标题:武圣关羽,见谁都叫匹夫,唯独这5人不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的...
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 原标题:戴琳剑评《两班》︱解读朝鲜王朝的密码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