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创始人
2025-07-29 17:02:45
0

既不是“传位十四子”,也不是“传位于四子”。

康熙帝临终前,究竟要传位给哪个皇子,历来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虽说皇四子胤禛手持所谓的康熙遗诏继承大统,但其合法性,向来备受质疑。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原本想“传位十四子”,结果,被皇四子胤禛在“十”字上面进行了改动,加了一横一勾,因此,“十”变“于”,就成了“传位于四子”。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成立,根据辽宁省档案馆公布出来的康熙遗诏,上面明确显示,康熙传位的是皇四子胤禛,根本不存在传位给十四子这一说。

不过即使如此,雍正继位还是充满疑点,毕竟雍正在颁布这份所谓的康熙遗诏时,当事人康熙皇帝早已驾崩,换而言之,遗诏极有可能是出自雍正之手。

既然如此,雍正肯定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这份遗诏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那么,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到底是想传位给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呢?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数日后,皇四子胤禛手持康熙遗诏,在太和殿登基,改年号为雍正。

从表面上看,雍正的登基合理合法,但在他登基后,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不少人认为,康熙帝实际上是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祯,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与康熙帝临终前几年的一个安排有关。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委任皇十四子胤祯为大将军王,统兵西征,并授予其抚军至权。

这是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任命,在康熙随时都有可能咽气的关键时刻,任命胤祯为大将军王,且手握军权,让不少大臣纷纷猜测,康熙皇帝似乎有意立老十四为储君。

另外,老十四的亲娘德妃,在康熙驾崩前,已经是年逾五十,但康熙破格给了他一个恩典,就是让她可以继续侍寝。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皇帝在晚年时,对老十四青睐有加,这也就是为何会有康熙想传位给老十四这种说法的由来。

那么,雍正真的是夺了原本属于老十四的皇位了吗?也未必。

首先,根据《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病危宣读遗诏时,雍正并不在身边,直到遗诏宣读完毕,他才匆忙赶到。

而当时在场的,有皇三、八、九、十子,以及皇十三子胤祥等人在场。

如果康熙不是传位给雍正,而是雍正胡乱捏造的话,不说别人,首先老八、老九、老十都不会同意,即使是迫于当时的局势,但也会留下证据,以便日后揭发雍正夺位的不法事实。

但在雍正继位之处,老八胤襈被雍正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晋升为和硕廉亲王,一度曾成为了雍正的主要帮手。

并且,在雍正三年,雍正皇帝还亲口对老八称赞不已。

“允襈为人聪敏能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清世宗实录》

也就是说,如果雍正真的是得位不正,那么老八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想方设法地将雍正拉下马,怎么会甘心当一个总理事务大臣,为雍正效力呢?

即便是在数年后,老八被雍正下狱,最终死于非命,但自始至终,他并没有言及雍正篡位。

其次,就是流传甚广的“十”改“于”这个说法,实际上,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其中的漏洞颇多,在遗诏上改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说“于”,根据辽宁省档案馆公开的康熙遗诏来看,遗诏中并没有用简体的“于”字,而是用了繁体的“於”字,这个“於”,无论如何都改动不了。

同时,遗诏有满汉两种版本,即使是汉文版使用了简体字,但满文版怎么改?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并且,依照清朝规制,在书面语中,根本不会出现“四子”或者“十四子”这样的称呼,而是统一用“皇某子”,因此,如果康熙想把皇位交给老十四,那么正式的诏书,最起码也该是“传位皇十四子”或者”传位于皇十四子“。

当然,前文也讲过,遗诏本身就是在康熙驾崩后,由雍正颁布的,至于这份遗诏出自谁手,真实性有多少,这个没人知道,但这并不能说明,雍正谋夺了老十四的皇位。

为什么呢?因为若是康熙有心册立老十四,为何在其临终之前,将其调离京城?毕竟留在京城,明显机会也多,有什么情况也能随时做出反应。

但实际上,在京城奉命处理政务,代替康熙祭祀天地社稷的,是雍正。

之所以康熙这么做,很大可能是因为雍正的成熟稳重,毕竟经过“九龙夺嫡”一闹后,康熙本人是心神俱疲,从而就导致了他日益怠政,也造成了吏治松弛,这个时候,他更需要一个熟悉政务、谨慎理智的继承人来重整山河,而不是年轻冲动、莽撞行事的老十四。

但这同样也只是猜测,尤其是雍正继位后,急于打压老十四的做法,更让他有夺嫡的嫌疑。

康熙皇帝驾崩的次日,雍正就着手开始对付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十四,手段之狠,行动之迅速,令人不得不生疑。

首先,以为康熙行孝为名,命老十四火速赶回京城。

这个理由,老十四无法拒绝,即便是他知道雍正会对他不利,但他也没胆子说不回来,如果他不回,那么“不忠不孝”的大帽子,马上就会扣到他的头上,届时,不仅会身败名裂,还有可能会被直接格杀。

其次,命延信赶往甘州,管理大将军印。

延信是老十四的人,雍正安排他管理大将军印,也是一步妙棋,最起码会让老十四放松警惕,不至于违抗命令不回京。

然后,西路军粮饷以及地方诸多事宜皆由延信、年羹尧协同办理

之所以用年羹尧,是因为年羹尧是雍正的人,并且,他颇具手段,也深得雍正信任,让他去配合延信,实际上就是让他钳制延信。

最后,命阿尔纳沿途护送老十四回京

阿尔纳曾是康熙朝的议政大臣,但与雍正的私交甚好,雍正安排他护送老十四,实际上就是让阿尔纳一路可以对老十四进行监视和控制。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既保证了老十四乖乖地交出大将军印,又能够保证他回到京城,不至于在路上节外生枝,雍正心思之缜密,着实令人叹服。

而在老十四刚回到京城,马上又迎来了第二轮的打压。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和封赏,但在雍正继位的第二天,在进行一系列封赏后,唯独漏过了老十四。

不仅如此,老十四刚一回京,就被送往寿皇殿,随后,又被送往景陵附近的汤泉,同时下旨老十四不奉旨不得进京。

明面上,是让老十四守陵尽孝,实际上,则是将其软禁。

尤其到了后来,雍正对其他兄弟都已经封赏后,依旧没有对一母同胞的弟弟老十四有任何表示,也就是在两人的母亲德妃去世后,才勉强将其晋升为郡王,还是那种没有封号,没有俸禄的那种。

种种行为,都让人极为怀疑雍正心中有鬼,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老十四这个威胁,从而稳固自己的皇位。

鉴于此,认为康熙是传位给老十四的这种说法,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并且,在几个反对雍正的皇子推波助澜下,这种说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而雍正之所以对自己的亲弟弟下狠手,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已经交恶。

雍正和老十四,两人均为德妃所生,但雍正很小的时候,就被抱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因此虽说两人是亲兄弟,关系却十分一般。

到了后来,雍正揣摩圣意,从反对废太子转变成了支持废太子,但老十四则因为给老八打抱不平,站到雍正的对立面,但也因为此事,让性情直爽的老十四被康熙看中。

自此,康熙破格提高了老十四的待遇,从内务府供给中,给老十四了一份特殊的优待,规格基本与雍正相同。

而在太子二次被废除后,康熙又任命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这就让雍正有些坐立不安了。

当时,康熙一直没有明确表示谁是继承人,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在其他皇子看来都是一种暗示,而他对老十四的特殊照顾,也让雍正认为,老十四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所以,他才会在登基之初,忙着对老十四下手,毕竟老十四曾经被康熙优待过。

不过,康熙帝到底是想传位给哪个皇子,已经无从知晓,真相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我们也只能通过一些史料,进行分析和推测,但不管怎么说,就大清朝而言,雍正还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皇帝,正是在他的手中,清朝的国力得到了增强,使当时呈现出“国帑丰盈,人民富庶”的繁荣景象。

只不过,再大的家业,也架不住后世不肖儿孙的折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前...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华约成员国和欧洲大国,迎来了自己的新一批领导人。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正准备...
原创 种... 提到南非,你会想到什么?是黑人暴动,还是自由斗士曼德拉?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在南非这个神奇的国度里...
原创 李... 武松打虎,虽是虚构,却名传千古,李逵杀虎,难辨真假,但名气有限,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
原创 浅... 刚才看了篇文章评论隋明帝(不是隋炀帝吗,炀帝是李唐给上的谥号)杨广的。首先我认为杨广不是昏君,不是庸...
原创 献... 萧何和韩信、张良,曾经被汉高祖刘邦评定为汉初三杰,他们三个人都不简单。说起来,萧何还是韩信的伯乐,韩...
原创 抗... 提起蒋介石,我们总是首先想到消极抗战的形象。这一点并惊奇,因为有一句很著名的口号“攘外必先安内”可以...
原创 唐... 大家都熟知,隋朝的下一个朝代的唐朝,唐高祖李渊到底为什么会举旗反隋呢?这令我们深思,他和杨广是可是同...
撰著通史须“独断于一心” 赵庆云 范文澜(1893—1969)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新史学宗师”。他穷半生...
市文联举行2024“大戏看北京...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1月3日,“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建设学术沙龙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旷日持久的争霸之战,华夏大地上已由春秋初期的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