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很多杰出的女性革命者,但要说国母级别的,非宋庆龄莫属。
一、处处打脸蒋介石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延续丈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尽己所能将它发扬光大。
宋庆龄的立场与党派无关,她始终着眼于民族,坚定站在有利于民族的一方。国共合作破裂后,宋庆龄坚定地和共产党人站在同一战线上。
宋庆龄认识到,蒋介石只是想建立起自己的独裁政府,这是违背三民主义与孙中山遗志的,此后,她就一直走在“反蒋”的第一线。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视而不见,反倒是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继续将枪口对准共产党,致使我国大片领土沦陷。
身在欧洲的宋庆龄得知这个情况后,急忙赶回国内,当着蒋介石的面斥责他的卖国行为,严厉批评蒋介石政府。
宋庆龄犀利地指出,蒋介石政府害怕人民的武装胜过日本侵略者,所以祸国殃民,欺压百姓,呼吁人民联合起来对抗这个反动政府和日本侵略者。
多次打脸蒋介石,却让蒋介石不敢动的人,恐怕也就只有宋庆龄了。
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妻子,她本人威望也比较高。
另外她又是宋美龄的姐姐,虽然两人立场不同,但是始终姐妹情深,蒋介石不能不顾及妻子的感受。
二、取抚恤金、抵押住所支持毛主席
批判蒋介石的同时,宋庆龄也一直与毛主席、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保持深厚的革命情谊,时刻关注党内的发展与需求。
1936年,共产党的发展缺乏经济支持,毛主席写信给宋庆龄,希望她可以借给自己一笔钱。宋庆龄兄弟姐妹众多,又都是大人物,这对她来说应该不是难事。
毛主席本意是托宋庆龄向宋子文借钱,但宋子文属于国民党阵营,一直是蒋介石“剿共”的有力支持者,宋庆龄早已和他分道扬镳,又怎么可能去开这个口?但当时毛主席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宋庆龄知道毛主席一定急需这笔钱,于是她把孙中山逝世后的抚恤金全部取出,然后又将她和孙中山的“爱巢”——莫利爱路寓所抵押了出去,终于凑够了5万美元,立马给毛主席寄了过去。
在宋氏兄弟姐妹里,宋庆龄大概是最“穷”的,那些抚恤金是她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本。莫利爱路寓所不仅见证了她与孙中山相濡以沫的岁月,还是她唯一的寓所,但为了革命,她义无反顾。
宋庆龄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笔钱的来历,也从未提过归还。直到1969年,这件事才为人所知。
三、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宋庆龄还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纽带。1935年,在日寇的步步紧逼和人民抗日热潮的夹击下,蒋介石有了危机感,想要找共产党谈判,但他“剿共”多年,共产党又怎么可能搭理他?
于是,蒋介石委托宋子文打通关系。宋子文是宋庆龄的弟弟,他知道姐姐和共产党一直有联系,希望姐姐可以从中牵线。
宋庆龄虽对蒋介石满腹不满,但她认为国共合作符合民族大义,十分乐意为此奔走。她写了一封信,让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董健吾带给毛主席和周恩来。
共产党对宋庆龄始终尊敬和信任,很快就有了回信,国共两党再次建立联系。但是由于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合作事宜迟迟没有谈妥,甚至蒋介石还加快了“剿共”的步伐,于是有了之后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庆龄决定去西安劝张、杨两人释放蒋介石,那可是她深恶痛绝之人。
面对旁人的不解,宋庆龄说:“蒋介石如果被杀,内战必然全面爆发。这样,只会有利于日本,中国就有亡国的危险!”这就是宋庆龄的大义。
不过宋庆龄对张、杨两人的行为表示赞同,当姐夫孔祥熙让她发表声明谴责张、杨时,宋庆龄断然拒绝。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宋庆龄发挥了重大作用,宋美龄也对她深表敬佩,赞她“深明大义”。宋庆龄在此事中表现的胸襟折服了所有人。
宋庆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但她却迟迟没能入党,只因一句“你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会更大些”,直到1981年弥留之际,才实现了这个等了30多年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