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岁省图邀你看馆藏珍宝
创始人
2025-07-29 21:32:40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李丹 王俪颖

湖北省图书馆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省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04年,今年120岁了。

10月30日,《东壁灵光——湖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特展》开展,从馆藏珍贵文献的视角,勾勒出省图120年墨香永续的流金岁月。

走进展厅,一册册珍贵文献打开时空通道,读者可以远眺省图的来路:经历书院藏书楼联合体、近现代图书馆、数智图书馆等发展阶段,走过了图书局、湖北图书馆、湖北省立图书馆、中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多个时期,展现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进取历程。

清代殿试试卷手书堪比印刷

省图收藏了两张清代殿试试卷,此次展出的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王柏心的卷子。王柏心是监利人,晚清著名学者,他这次考试的成绩是殿试二甲第二十二名,“算上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王柏心名列全国第25名。”省图古籍文献部博士陈龙介绍。

观众无不为试卷上如印刷般工整漂亮的笔迹称道。对明清时期的考生来说,能写一手好字是他们的基本功,“馆阁体”是明清时期用于官方文书的主要字体,其特点是规范、匀称。清道光、咸丰以后,对于考生的书法出现了格式化的要求——字体要端正、温润、乌黑、光滑等。

这张殿试试卷来自文化名人石荣暲的捐赠。1918年前后,兼具祠堂与会馆性质的楚学精庐在北京设立,不少旅京鄂籍学者在此从事楚学研究,广泛搜集各类文献,特别是湖北地方文献。1955年,湖北省文化局局长、省图原馆长方壮猷赴京征集文献,与楚学精庐主事者石荣暲、刘文嘉商量,二人决定将精庐藏书527种6736册赠予省图,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湖北地方文献。石荣暲还将其个人收藏1413册一并捐出,包括这份殿试试卷。

从两湖书院课本看中国近代教育风采

“湖北省图书馆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建过程可以总结为湖北巡抚端方发其始,湖广总督张之洞总其成,武昌知府梁鼎芬督其事。”陈龙介绍,图书馆创建之初吸纳学堂、书院藏书,当时最著名的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藏书都有进入馆藏。

此次展览,读者可以看到两湖书院所编课本——1898年的《史学》。两湖书院初以“经世致用”为指导,开设经学、史学、理学、算学、经济学5门课程;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下,改为经学、博物、地理、化学、兵操等科。展品中,有1908年出版的《无显微镜岩石利用指南》英文原版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刻本《割圆密率捷法四卷》等自然科学类书籍,可以窥见湖北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模范区的风采。

金石大家保护中共一大代表遗物

展品中,有一本1921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学原理》,它原来的主人是中共一大代表、潜江人李汉俊。“这本书上有一枚红色的藏书印,钤着‘人杰藏书’。李汉俊,字人杰。”陈龙介绍。

这件珍贵的遗物能收入省图,得益于金石大家易均室的眼界与魄力。

1927年大革命失败,李汉俊牺牲。当局要求销毁包括藏书在内的所有李汉俊遗物,时任省图馆长的易均室保护了李汉俊的藏书。易均室曾在书信中提到此事:“又,余于一九二七年长湖北省立图书馆,时当局收得潜江李汉俊遗书,全部均属其在日本所置研究马克斯哲学名著原文与日译两种,当时教厅示意销毁,余独主张保存,得以无恙,到现在乃可供大用。此一贡献,余亦未入自传,盖人生经历,往往记不了,或因无暇对小孩谈,以致后人不悉者,古今来亦不少,今因尔家报偶一忆及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说起元朝,我们学习这个王朝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王朝的面积非常大。元朝的面积为1372万平方千米。当...
原创 溥... 溥仪的教育水平到底有多高?专家:真实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说到溥仪,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国几千年的封...
原创 对...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不仅讲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段比影片更加残酷的...
原创 东...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不过这一战曹操到底有多少兵力,一直有所争议。 根据《三国...
原创 如... 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光绪可以熬到慈禧归天,他是否能让清廷继续走下去...
原创 秦... 秦始皇陵宫殿,数千年后系统仍在运作,专家:原因太先进! 说起古代早期伟大的皇帝,黄帝定会首先闯入各位...
原创 天... 北京天安门,是我国首都的象征。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更是让国人敬仰。你知道吗,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现在我们对清朝的了解都基本上来自于影视作品。但其实清朝的等级制度十分森...
原创 齐... 刘襄 齐国是汉初诸侯国中地盘最大、经济最富的诸侯国,第一代齐王是刘邦长子,第二代齐王是刘邦长孙。所以...
原创 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