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德罗波夫执政仅15个月,后人却称他在苏联便不会解体,何出此言
创始人
2025-07-29 13:32:05
0

1991年末,超级大国苏联解体。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华约国家和经互会国家来说的。

都说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民心大势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而能阻挡。

可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学者认为,倘若时光倒流,历史重写,这红色巨人或许不会以如此荒谬悲壮的姿势倒下。

而被非官方“票选”出最可能匡正他的人,就是勃列日涅夫的后继者--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

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同为苏联的掌权人,我们又该如何形容安德罗波夫与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呢?

师生关系,相爱相杀

显然,用一个“接班人”来形容安德罗波夫与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实在是太浅薄了。

安德罗波夫其实算得上勃列日涅夫的学生。

然而,正如所有特立独行的学生喜欢和老师唱反调一样,安德罗波夫虽是勃列日涅夫一手培养起来的。

但无论是政治理念还是行事作风,安德罗波夫却完全与他大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在脑子不太清醒的执政后期,执政想法是十分乐观的。

或许是被胸前200多枚勋章和奖章迷了眼。

从1967年开始,他便盲目乐观地向全世界宣告,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那个时候,他看不见苏联经济因过度的军备竞赛,早已陷入泥沼,危机重重。

看不见苏联政坛因官场腐败,寡头横行,早已政以贿成,决疣溃痈。

更看不见苏联人民,因经济萧条,官场腐败,已然穷困潦倒,度日如年。

显然,被“粉饰太平”之风迷晃了眼的他,拒绝听见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声音,只会一味听取下级的虚伪的歌颂与赞美。

不仅如此,勃列日涅夫还一边大搞个人崇拜,一边为自己戴上了仅有他和朱可夫才得过的“金星勋章”。

勃列日涅夫

显然,这样一位想拉着全苏联“共沉沦”的糊涂领导人,在1982年苏联的二把手苏斯洛夫病逝时,绝不可能主动挑选当时“最不听话”的学生安德罗波夫做自己的接班人。

为什么说安德罗波夫是勃列日涅夫最不听话的学生呢?

因为,在当时“人人都爱苏勋宗”的萎靡风气中,安德罗波夫无疑是最为清醒的政客。

他是铁路工人家庭出身,青年时期,既做过电报员,也当过水手。

其25岁时,才正式确立自己的党性。

毫不夸张地说,安德罗波夫是政客中真正贴近民众,了解百姓疾苦的“平民代表”。

也正是因为看过太多的人间真实,他才能清醒地看到如今这虚假繁华背后的隐患和不足。

其才会不遗余力地去揭露勃列日涅夫政权试图想要掩盖的种种丑闻。

安德罗波夫

只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众人皆醉我独醒”中的那个“独醒的人”是无法生存的。

在大家都阿谀奉承、敢怒不敢言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自然成为勃列日涅夫心里极不喜爱的人。

1982年,在绝大多数人都推崇安德罗波夫做苏联二把手时,勃列日涅夫却任性地把自己那一票投给了才能平庸的契尔年科。

而他给出的理由,仅仅是作为他多年的老部下兼老朋友,契尔年科的忠心是绝不会让他对苏联产生二心。

当然,选择契尔年科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究竟是继承苏联的意志,还是继承勃列日涅夫个人的意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勃列日涅夫的老部下契尔年科

倘若当时,他还是曾经那个带领苏联历史性地踏上全世界军事强国宝座的勃列日涅夫。

那么,对于他的意见,人们自然会听取一二。

可惜,当时身体已然孱弱到不行的勃列日涅夫既不是尚能饭的廉颇,也不是真正能给出建设性意见的领导者。

对于他的任性发言,那些尚且清醒的政治家们自然只会一笑置之。

最终,经过同年5月会议的激烈讨论,68岁高龄的安德罗波夫成功被选为苏联的中央书记。

这里,为什么要单独把安德罗波夫的年纪拿出来说呢?

都说出名需趁早。

其实做领导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列宁

纵观苏联7位领导人的上任年纪,从47岁的列宁,到54岁的戈尔巴乔夫。

安德罗波夫应当是除后面以73岁高龄“夺冠”的契尔年科外,上任年纪最大的领导人。

尽管政绩的大小与年纪无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合格领导人应当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与一个适合奋斗的年纪。

这不仅是对其执政质量的保证,更是对其百姓人民的宽慰与安全感。

因此,与高龄且平庸的契尔年科相比,安德罗波夫的确是当时最合适接任列日涅夫的人选。

许多政客与苏联人民也对前途无量的政治家抱以很大的期望。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当时安德罗波夫实则已经患有很严重的糖尿病。

即便他有将苏联光复的能力,其身体留给他的也不过是15个月的时间。

力挽狂澜,大胆行事

事实上,这一点正好对应了普京所提到的。

“国家领导人一个个直到去世前,仍然任职。他们在离开时,未为保障权力过渡,提供必要条件。这会让人非常担忧”。

由此可见,一个在年龄、健康上都不占优势的政治家,是不可能是干出一番丰功伟业的。

那么,众人为何觉得他能做到阻止一个大厦将倾的帝国解体呢?

眼看自己的话语权已无法干扰到苏高层们的决定,勃列日涅夫拖着病弱的身子,忍不住将这个“不听话”的学生叫到床前,好好告诫了一番。

或许是考虑安德罗波夫真有力挽狂澜的实力。

又或许是想着去世前,能在自己的生平志上挽个尊。

这场谈话,勃列日涅夫大部分的言语透露出的是一种“散养”的态度。

就连交接权力时,他都透露出一股“我玩腻了要走了,接下来你随意”的不羁感。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毕竟是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政客,想必当时的勃列日涅夫心里也十分清楚。

无论他如何向安德罗波夫“安利”自己的执政理念。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都绝不会按他的理念去执行的。

如此,倒不如任其自由发挥,任他能搅出什么名堂来。

而事实也正如勃列日涅夫所料。

1982年11月11日,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这个备受瞩目的苏联“救世主”,终于登上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宝座。

而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实行的第一个政策,就是推翻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主张的“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宣言。

不仅如此,他还发表了一篇名为《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的文章。

这在当时,对于还没有转变过来的政客来说,应当是人人读后,晚上都睡不着觉的程度。

令人意外的是,与勃列日涅夫的狂妄不同,安德罗波夫行事居然更加大胆。

他直接在文章中公然表示:

“我们正处于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我们其实并不怎么了解所生活的这个国家,大家还要多花精力去认识它......”

这不禁惹人质疑,其这般大胆的言论,不更有妄自菲薄之嫌吗?

雷厉风行,大刀阔斧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安德罗波夫居然说大家并不了解苏联这个国家。

要知道,当初列宁之所以能把散成一盘沙的沙俄人民串起来过日子,用的就是共产主义那套理论。

如此一来,人民又该以何种心态和信念坚定走下去呢?

但鉴于他的身份和能力,对于这份困惑,人们也只是想而不言。

并且,还没等人们将安德罗波夫的话琢磨透,很快他就拿出了自己的第二个主张。

那就是,实行温水煮青蛙形式的渐进式改革。

众所周知,青蛙是一种求生欲很旺盛的两栖动物。

倘若一开始就试图将它扼杀在热水中。

为了求生,青蛙自然会用尽全部的力气逃离这个危险的环境。

而如果采用温水慢炖的方式,因为温水的麻痹作用,即便矫捷如青蛙,终究也逃脱不了这个致命的“温柔乡”。

而这次,安德罗波夫想要“调教”的这只青蛙,正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

正如前文所说,早在勃列日涅夫政权时期,苏联的经济体系就已“病入膏肓”。

等到他上位时,官僚主义、平均主义等经济逆气更是广为盛行,愈演愈烈。

正所谓,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矫正这股歪风邪气,安德罗波夫决定先从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主理人下手。

如,当时靠着勃氏女婿身份以权谋私的内务部长谢洛科夫、还有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的政府部长以及州党委第一书记。

凡是吸着人民的血,却不干实政的贪污腐败人员,安德罗波夫均以雷霆手段一网打尽。

最终,靠着只执政15个月,却撤掉了137只“纸老虎”的“战绩”,他俨然成为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

扫除这些政治、经济毒瘤后,为了恢复苏联的经济,安德罗波夫花费了大量心血在“提高生产积极性”上。

大家都知道,自从苏联开始频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起,苏联的经济状况就大不如前了。

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底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毕竟,和那些整天忙碌“面子”工程而不知民间疾苦的上层官员相比,衣食住行,一日三餐,才是百姓们最关心的东西。

要是连自己的温饱尚且不能自足,又有谁甘心将自己的劳动力花费在那些离生活过于遥远的核导弹、航天飞船上呢?

关于这一点,从小就与底层人民同在的安德罗波夫自然也了然于心。

为此,与之前勃列日涅夫过分强调重工业相比,他在政策上有意地向轻工业、农业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倾斜。

从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到对科技产业人员给予奖励补贴,安德罗波夫对劳动人员的匡扶力度可谓松弛有度,有条不紊。

而也正是在他这种“温水煮青蛙,利刃宰老虎”的策略下,不到一年的时间,苏联经济就开始回春。

其不仅农业总产值较之前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5%。

甚至国民的平均收入都增长了3.3%。

事实上,要想在苏联搞渐进改革是很不容易的。

毕竟当时的苏联全民体制内,并没有所谓的体制外空间来做增量改革。

然而,安德罗波夫在利加乔夫以及雷日科夫等得力助手的协助下,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无疑,站在临危上任的领导人角度,他算是完成了自己任务。

也不怪乎后人会以其“在位时间太短,难以扶大厦于将倾”来遗憾苏联后来的境遇。

但是,平心而论,倘若安德罗波夫能多活几年,又是否能阻止苏联解体呢?

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而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挑选了急于求成的戈尔巴乔夫做接班人选。

戈尔巴乔夫

此举导致后来苏共的领导权直接跪倒在了西方私有化的“西装裤”下。

更重要的是,安德罗波夫这人想打破旧秩序,却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新秩序的能力和时间。

就好比一个考生在考试结束的前几分钟,想要检查答案,却发现错误越查越多。

甚至多到来不及修改完,就得交卷了。

后记

所谓先破而后立。

当年安德罗波夫实行的那些政治理念和革新举措,究竟是对自己和戈尔巴乔夫太过自信,企图用自己的理解去控制和改造这个国家?

还是想借着打乱勃总时代的潜规则,为提前破坏苏联秩序,给解体做铺垫?

各种缘由,随着1984年安德罗波夫的离世,已然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秘密。

齐鲁壹点《面对二战老兵劝其终身执政,普京提这段苏联往事有何深意》

环球网《“乌克兰官方推特”发文庆祝苏联解体,引发网友争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加... 有人说,美国与加拿大是同宗同源的亲哥们儿,打断骨头连着筋,还有人说,到处扩张势力的美国能够多年来甘愿...
原创 1... 1949年1月准海战役以后,蒋介石还是不肯认输,企图依靠长江天堑,暂时形成一个“南北朝”的局面。其中...
原创 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皇权对下面文武群臣制定的一种限制权力、治理贪污腐败的机制,在中国历朝历代逐渐演...
和大禹一起治水、去龙宫探秘海底... 宿迁市是皂河镇京杭大运河、骆马湖、古黄河和古皂河四水交汇之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为“第一...
原创 凿... 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一个少年家里很穷,但是非常喜欢读书,而他的邻居比较富有,晚上也燃着...
原创 春... 三家分晋,指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
除今年大选外,美国历史上另一个... 当地时间11月5日,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正式开始。究竟是前总统特朗普的王者归来,还是见证美国历史上...
原创 抗... 1937年10月20日,时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会后,冯玉祥被突然撤掉了战区...
原创 春... 东周初立,诸侯并起,在长达400年的春秋历史期间,有八位诸侯都曾称霸。 今天来说一下这八位称霸的诸侯...
原创 “... “改土归流”属于明末到清朝时期实行的政策。其实就是朝廷政府对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的政治改革。大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