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风华:民国学人中的“疯子”三兄弟
在民国时期的学人中,有三位备受瞩目的“疯子”:章太炎的“章疯子”,吴稚晖的“吴疯子”,以及黄侃,被戏称为“黄疯子”。这三位学人中,黄侃虽为晚辈,却继承了两位前辈的狂放风格。出生于1886年的湖北蕲春,晚年自号“量守居士”的黄侃,是近代国学大师和著名语言文学家,然而,他的狂放不羁的性格才是让他扬名后世的原因。 黄侃年轻时曾拜访文坛领袖王闿运,而王大师对黄侃的文采给予高度赞扬,但这位年轻的学者并没有因此而谦虚。在听到王闿运的夸奖后,黄侃立即毫不客气地回应:“您老人家尚且不通,更何况您的儿子呢?”这种桀骜不驯的态度让王老先生感到相当尴尬。 黄侃的狂妄举止 黄侃的狂妄举止不仅在学术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在生活中也表露无遗。有一次,他参加县试后在考场中发现一位考生正在架起锅煮鸭子。黄侃并没有劝阻,而是静静地坐在考生身后。等到鸭子煮得差不多时,黄侃飞起一脚将锅踢翻。考生要与他动手,但黄侃毫不畏惧,告诉考生:“无论如何,鸭子你是吃不成了。如果你动手,别指望参加下一轮考试。”面对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考生只能妥协。在中央大学任教时,黄侃甚至与校方达成协议,只要天气不好,刮风下雨或者下雪,他就不来上课。因此,学生们戏称他为“今天天气黄不到”。这种荒诞而又古怪的行为,让黄侃成为“三不来教授”。
黄侃的直言不讳
对于同时代的大师们,黄侃的直言不讳也让他备受争议。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皮锡瑞等人,都曾成为他课堂上的嘲讽对象。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骂他们,是因为看得起他们。我骂他们是因为他们够资格,你们就不行了,我都懒得骂。”黄侃对于自己的学生采取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态度,显示了他的狂傲之气。
黄侃与石瑛的口舌之争
1926年,黄侃被任命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代理校长,但因其专制作风备受争议。上级为了平衡学校发展,派遣石瑛担任校长。在第一次校务会上,石瑛对黄侃的专制发表了看法,黄侃则毫不客气地回应:“听说石瑛的姆妈偷和尚。”尽管这是听人说的,但这种粗鲁无礼的回答仍让石瑛感到难堪。黄侃对石瑛的无礼态度显示了他在权力面前的狂傲,尽管他也对石瑛忌惮备至。
黄侃与陈汉章的学术争论
黄侃在北大担任国学教授时,与陈汉章发生了一场学术争论,最终竟然演变成了肢体冲突。两人在一次学术辩论中争执不下,黄侃甚至拿起一根手杖递给陈汉章,自己则拿起一把短刀,大喊着要在外面决斗。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令同仁们不得不赶紧上前劝架,阻止了两位学者的激烈对峙。
黄侃的狂放不羁与忌惮
尽管黄侃表现出狂放不羁的一面,但他也有两样东西让他望而生畏。首先,他怕他的老师章太炎,似乎章疯子比他更为可怕。其次,他怕他的妻子,黄侃在家中却是典型的妻管严,大气不敢出。这两者形成了他在家外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生命即将结束时,黄侃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自己曾经的狂戾和坏脾气。他留下了临终遗言:“冤枉过一世,脾气太坏,汝曹万勿学我。”这或许是黄侃对自己一生的悔悟,也是对后人的告诫。
结语
黄侃这位狂放不羁的“黄疯子”,在他的言行举止中,既有对学术的执着和对权威的挑战,又有对师长和妻子的忌惮。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那个时代学术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他的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古代文人的痕迹,也能发现一些当代人的影子。这种个性,或许是历史中永恒的谜题之一,留待后人去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