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中旬,韩子栋历经整整45天的奔波,最终达到了解放区,投入组织的怀抱中。从此结束了自己整整十四年的牢狱之苦。
想必看过《红岩》的人都对剧中的“疯子华子良”印象深刻。“疯老头”并不疯,而是一名潜伏已久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靠装疯卖傻,使狱中特务放松对他的警惕,顺利带着情报越狱。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实历史中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叫做韩子栋。那么现实中的韩子栋是什么出身?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韩子栋坐十四年的牢?他出狱后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解读一下韩子栋的传奇人生。
韩子栋的出身。韩子栋,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7岁那年,他开始与哥哥整日砍柴,过了5年这样的生活。12岁上学后,放假期间依旧帮忙做农活。
刻苦学习的韩子栋,在十六岁那年, 顺利考入山东省立二中。
韩子栋入学一年后,加入了国民党,在这期间做过工运、农运、任教,最后被派到煤矿上工作。
淄博煤矿厂韩子栋本无意参加国民党,他更倾向共产党为民服务的方针,所以在工作中他处处维护工人利益。
1929年,他在一次工会上为了维护工人利益,带领工人罢工。当时党部认为他与共产党有联系,故意引发混乱。随后下令对他进行通缉,并且废除他身份。
侥幸逃脱的韩子栋于1930年到中国大学求学,当时他和家里已经失去联系,自己也无法承担上学的费用。当走在大街上正巧看到书店在招募店员,韩子栋选择在书店打工,从此开始半工半读的求学之路。
该书店名为春秋书店,也正是这家书店改变了韩子栋的后半生。
这家书店私下销售一些革命相关的书籍,韩子栋在书店打工期间大量阅读了这些书籍,思想上发生了变化。
韩子栋在书店打工期间结识了地下共产党周怡同志。
周怡在和韩子栋交流过程中发现韩子栋思想先进,是一位有志青年。经过组织考察,思想先进的韩子栋于1932年1月被发展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从这天起,我觉得我靠近了太阳,找到了光明,成了最幸福的人!”来自韩子栋的自述报告。
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韩子栋利用自己学生的公开身份,成功潜入敌人内部的“蓝衣社”。在社内,他获取大量有用情报,并顺利传递到共产党手中。
蓝衣社与力行社不幸的是,1934年韩子栋被人举报。此时的韩子栋身份遭到怀疑,但是缺少证据,敌人无法确定他的身份。为了不泄露自己的身份,韩子栋以母亲生病为由逃回老家。
在老家躲避风头期间,北平的地下党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
1934年11月6日,韩子栋与街头地下党组织对接的时,不幸落入敌人圈套,被逮捕后关押在宪兵三团驻地。
韩子栋的牢狱经历。
祸不单行,韩子栋被捕入狱后,家里发生了巨大变故。先是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危,抑郁成疾而离世;接着弟弟在抗战中,被国民党的县长残忍杀害;母亲遭受一系列打击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没多久也撒手人寰。
不过,韩子栋的革命信念没有丝毫动摇。在狱中,他始终没有屈服于各种严刑拷打,更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也为后来他成功越狱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的妻子也不愿意改嫁。虽然独自养育女儿,生活十分艰辛,但是坚信韩子栋会出狱,和她们团聚。
监狱中的韩子栋在一次酷刑中,韩子栋被打的昏死。主审特务害怕别人诬陷自己和韩子栋是同伙,背负杀人灭口的罪证,赶紧找来医生为韩子栋抢救。
命大的韩子栋苏醒过来,在那以后,敌人再也不敢对韩子栋用刑。
息烽监狱随着战事的动荡不安,敌人将韩子栋等人秘密转移到贵阳的息烽监狱。
1934年至1940年这六年监狱生活,除每天要忍受各种酷刑外,还要承受恶劣的监狱环境。
关押韩子栋的息烽监狱空间非常矮小,被关在监狱中的人只能蜷缩着身体,又加上岩洞的潮湿环境、不好的饮食导致韩子栋患上多种疾病。敌人从未让韩子栋见过太阳,他几乎忘记了太阳的温度。
韩子栋关押转移路线韩子栋每天都在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这样的生活导致自己看起来像五十多岁的老年人。
1946年,抗战刚刚结束后,韩子栋等人又被转移关押在著名的重庆白公馆。白公馆又名渣滓洞监狱,该监狱背靠大山,四周还有高墙电网,想要从关卡重重的监狱逃跑,堪比登天。
白公馆韩子栋思来想去,决定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疯掉的人,麻痹看守者的神经。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韩子栋每天东奔西跑、沉默不语。
在每次放风时,他就一直傻傻地奔跑。韩子栋一方面锻炼了身体,为以后越狱做准备;另一方面让敌人觉得自己已经疯了。
韩子栋的“疯癫”行为逐渐迷惑敌人。
忍辱负重的韩子栋渐渐的松懈敌人的戒备之心,又加上敌人觉得他不是本地人,不会有逃跑的想法,所以敌人会经常带他外出采购东西。借由每次外出采购,韩子栋暗暗记下监狱四周地形和敌人放哨位置,规划以后的逃跑路线。
韩子栋雕塑1946年夏,在狱中担任党支部的罗世文等人遭受秘密残害。
罗世文1947年,解放军和国民党的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随着国民党的战争局势每况愈下,国民党将怨气发泄到监狱里的革命者身上,狱中不少革命者相继遭受残害。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狱中革命者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韩子栋身上,赞成韩子栋先行逃离,并送出狱中情报。韩子栋的越狱历险记。
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终于等来了逃跑机会。
这天下午一点时分,他和往常一样随看守者外出采购,途中巧遇看守者的熟人。几个看守者本来爱好打麻将,趁着天色还早,相约先去打麻将。
几人在屋中打麻将,而韩子栋和另外一个勤务兵负责在门口看守。韩子栋放下手里采购的物品,搬出凳子坐在一旁看似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一直在找合适的机会出逃。
韩子栋纪念室韩子栋摸摸口袋的钱,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办法:将勤务兵以买西瓜为由支开。
此时,韩子栋趁着没人注意,立刻疯狂的冲着江边奔跑。跑到嘉陵江边,顺势上了一艘船。
韩子栋登船后装病躲在舱内,顺利躲过敌人的视线。
前不远处是嘉陵江,左拐是韩子栋逃跑地方上岸后,韩子栋继续逃亡解放区。路途中,他将预先准备的便衣穿在身上,又买草帽和草鞋去伪装自己。
韩子栋在逃亡路途中,日夜兼程,即使被恶犬咬伤,也不敢有一刻懈怠。途中钻山林,走泥泞小道,躲避敌人追捕。历经千辛万苦拿到路条,在逃亡途中,为了生存,做过厨师;为了坐船,讨好百般讨好船老大。
1947年11月中旬,韩子栋历经整整45天的奔波,最终达到了解放区,投入组织的怀抱中。从此结束了自己整整十四年的牢狱之苦。
出狱后,韩子栋的晚年生活。
1948年1月,韩子栋找到组织,汇报了自己监狱以及脱险的情况。
当时组织对韩子栋的遭遇感到悲痛不已,同时认为韩子栋对坚强的毅力和对共产党的忠诚之心难能可贵。
党组织问韩子栋有什么要求时,韩子栋只希望自己能够再活几十年,他想要亲眼看到击败敌人。
中间韩子栋得到组织允许后,韩子栋决定返乡探望妻女。
历经十几年后,枯瘦如柴的韩子栋重返家乡。韩子栋怀着说不出来的感情,缓缓打开自己家中破旧的房门时,映入眼帘的是自己阔别十四年的结发妻子。
此时的妻子根本认不出自己,当听到韩子栋说“是我啊,我是韩子栋,我回来了!”时,妻子再也忍不住了,顿时痛哭起来。
第一排中间为韩子栋韩子栋从此和家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白天下地劳作,晚间和妻女诉说家常。但是监狱的劳苦经历,没有消除对韩子栋影响,只要听到炒菜的声音,就会想到敌人的用刑情景。
图中左一为韩子栋,右边为女儿韩秀融。该图是1958年刚任职贵阳市委工作不久的韩子栋,重返息烽监狱旧址的合照1958年,韩子栋被选为贵州市委副书记。
晚年的韩子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肤。韩子栋在狱中的十四年,更加磨练了他的爱国之心,锻炼了他坚定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