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最后却被曹操杀死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修。他在当时就被誉为很有才华的一位谋士,但是他非常的骄傲自大,眼中瞧不起别人,而且非常喜欢耍阴谋,最终就因为一件小事要了他的命。在小说中所写的他和真正的历史上是有一定差别的,不过大体是比较相似的。
曹操确实是杀死了杨修,不过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杨修的骄傲自大,反而是因为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和杨修有相同境遇的人叫做许攸,他的确是因为他这个人感觉自己有一些能力就比较自负,就连曹操都没有被他放在眼中,经常与曹操作对,最后曹操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个人的自大所以才将他处死。许攸的事完全就是自己在作死,而杨修虽然和许攸一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知道曹操是他的上司,而曹操也非常喜欢他这一点,不用对杨修过多的忌惮。
其中有一次张松说到曹操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庸碌之辈。然而当时曹操身边的杨修却站出来为曹操辩解,说到曹操是惊天伟略之才。一定能成就王城霸业,然后将曹操所撰写的一些文集给张松看,可见曹操在杨修心中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但是在小说当中作者只说到杨修这个人放荡不羁,屡次触犯曹操的忌讳,所以最后才将杨修杀死。这完全是一种诬陷曹操的做法,写出曹操好像是非常小心眼的一个人。
其中写到杨修冒犯曹操忌讳的次数有好多次。第一次是曹操想要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但是被杨修点破。第二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礼物,却被杨修分给了他人。第三次是杨修在众将的面前说到曹操是一个内心险恶的人。后面还有好多次是触犯曹操忌讳,而且坏了曹操的大事,一次次事件积累起来最后导致了他的死亡,不过这些都是小说中所写的。
在历史当中曹操要杀死杨修,真正的原因只有三点。第一点就是杨修这个人没有看清楚局势就参与到了曹家两兄弟夺嫡的事情,这件事情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忌讳的。他只是朝中的一个大臣而已,却参与皇家传承的事情。在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时候,他不仅反对,反而去扶植曹植的势力,这完全就是在和曹操作对。如果不杀杨修的话,在今后曹丕继承大统之后,难免会生出事端。
虽然杨修的确是一个有才之人,但是在曹操的手下不差他一个,曹操帐下的谋士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随便一说都能说出一两个。然而没有一个是与曹操对着干的,只有杨修一人,这是第二点,而最后一点其实有一些牵强,就是在说杨修他的出身是袁术的外甥,不过在曹操的众多将领当中有许多都与别的势力有裙带关系,曹操一样没有杀死他们。
这里也许指的是杨修在政治方面的想法和曹操并不统一,这也是阵营中的一大隐患。简单来说,杨修的父亲是一个忠于汉室的儒家学者,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光复汉室,而这一点与曹操并不相同。曹操内心中所想的是自立为王,所以放任杨修在自己的阵营当中始终是一块儿心病,再加上各种原因,最后将杨修杀死。在杨休死后曹操曾经碰到过他的父亲还问道:杨公,您最近为什么身体虚弱成这个样子。而杨修的父亲委婉的影射曹操杀了杨修这件事,曹操听后,听出话中的意思,但是又不好说什么,只好讪讪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