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本极其落后,为了追求强大他们便将目光对准了隔壁强盛的中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大批留学生将我国的礼仪、制度、文字、建筑、医学、天文等文化带回日本,进行本土化演变。甚至连骂人的脏话也是由中国的典故演化来的,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八嘎呀路”。
八嘎呀路在日文中的正式文字为“马鹿野郎”,属于复合词语,“马鹿”、“野郎”的来源各不相同。前者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当时正是中国唐朝,中日文化交流达到巅峰,大量中国的史书流传入中国,引发了日本知识分子的追捧。
他们很喜欢秦代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来将其浓缩为“马鹿”两个字,作为日常的口头语,嘲讽那些愚蠢的人,类似于中国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人失意的话,也会用马鹿来自嘲,表达一种失望之情。后来甚至造出了一个梗,至今仍为混军事圈的人所津津乐道。
二战时,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分别出身于两个时代敌对的藩,因而一直互相看不惯。打仗时互相掣肘,巴不得对方赶快死,甚至出现了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的奇葩局面。当时的海军高层称呼陆军为马鹿,陆军同样将这一雅号回敬给海军,双方的嘴炮战争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才结束。
“野郎”就没有什么内涵了,纯粹是字面意思,乡野的男人,本意是指没见识的粗人,但在日本的文化中,野郎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若是朋友之间使用这个词,一般解释为“你这家伙”,而在网络上聊天时,如果发现对方是男人,也可用这个词予以称呼,表示“你是男人”
马鹿野郎在日本算是很粗俗的脏话了,一旦说出口,轻者与对方绝交,重者会扭打在一起,最终双双进局子。但在一些文艺作品中,马鹿野郎却有极高的出场率,比如日剧《男人命真苦》中,一个角色就经常说马鹿野郎,这并没有骂人的意思,主要是为了反驳对方,类似于中文中的“住嘴”。此外,日本有句俗语,叫“青春的马鹿野郎”,这个词在此处也没有歧义,主要是传达一种表现欲,可以当作“青春的呼喊”来理解。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经常对中国人使用马鹿野郎的称谓,这本质上是一种蔑视。近代的中国最先进行改革,建立了强大的海军武装,日本人想要与之争霸,于是主动挑衅,最终居然取得了胜利。这让日本长久以来的下位者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发现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国如今已经不堪一击,因而愈发嚣张起来,目空一切,靠狠狠贬低他人来获得病态的满足感。
后来全中国上下一心打赢了抗日战争,结束了百年屈辱史,又在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依靠努力的建设逐渐走向富强。而日本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受到美国的打压,经济开始衰退,彻底失去了与中国较量的资格。如今,他们再也不敢将马鹿野郎这一称呼加在中国人身上!
现在,马鹿野郎的语义有了新的变化,如果大家看日剧的话,会发现情侣间经常会使用这个词语调情,类似于中文“讨厌啦”。但大家不要轻易模仿,因为不同人对同一词语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在你看来是开玩笑的话,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挑衅,到时候免不了起矛盾冲突。目前是文明和谐社会,大家的用语还是应当有分寸,如果有一天脏话都消失掉了的话,那么天下和平也就即将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