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俞天任,朋友们大多都叫我“老冰”。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聊聊日本的过年。因为老冰在日本,每年这个时候总有朋友会很关心地来问:“日本过春节吗?你们放几天假”之类的问题。
所谓“春节”也就是阴历年。原来日本用的历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具体什么时候传过去的好像已经无法考证,但起码从唐朝的时候开始,日本就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的历法了。虽然后来日本人从研究明朝的大统历开始发展了自己的历法,但还是和中国的阴历很类似,所以那时候日本也是过春节的。后来从明治维新之后的1873年开始,日本就采用了西洋格利高里历法的公元纪年。
从那时候开始日本就不过阴历年了,新年改成了阳历1月1日,过阳历年。你要是问日本人为什么不用阴历改用阳历的话,回答就是连中国也改用阳历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老冰是工科生,喜欢确定的有规律可循的东西。大家为什么不用阴历就是因为阴历繁琐,没有规律,不看历书不行。比如说用公立的话,只要知道三四条非常简单的基本规律,那么从今天是哪年的几月几号,就肯定能知道明天是哪年的几月几号,绝对不会错。但是如果是阴历的话就没准了。
月初月中没事,但如果今天阴历是29你就不知道明天的阴历是30还是初一,除了去翻那个日历之外没别的办法,因为阴历的大小月没有任何的规律。更不要说还有个闰月,这就是阴历最糟糕的不确定性。
在现在阴历除了用来确认春节、端午和中秋这一年三节之外,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但这一年三节什么时候来谁也不知道。比如咱们说过年都说大年三十对不对,但今年连大年三十都没有,今年就只有大年29。但这种不确定性也能带来一种惊喜,带来话题。就好像从阴历说现在还是辛丑年,迷信的说法呢今年是寡妇年,因为今年里面没有立春,2021年春节是是2月12号,已经过了2月3号的立春,而2022年也就是今年的春节是2月1号,还不到2月4号的立春。现在没有人信迷信了,搁老年间都没人敢结婚了。
因为使用旧历带有过多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对现代社会是不太合适的,比如企业里安排生产计划年年要变受不了,所以人家日本人就不过这个阴历年了。
但是习惯了的传统节日怎么办呢,日本人把它们全平移到了阳历。比如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日本成了阳历的5月5号,不过不是端午节而是儿童节。蹊跷的七月初七也移到了阳历的7月7日。
日本没有中国那种清明上坟祭祖的习俗。
上坟祭祖用的是佛教节日,也就是阴历7月15的“盂兰盆节”。
那么按理说也应该平移到7月15日对不对,但日本人却移动了一个月,搬到了阳历的8月15日。
这是为什么呢?阴历的七月十五左右是早稻已经收上来了的农闲时候,大家有空闲用刚刚收获的新稻米去祭祀一下祖先,而阳历的七月中旬早稻还没有收割,正是农忙的时候,没有空也没有米,祭不了祖先,所以还是要弄个旧历七月十五左右的日子,阴历和阳历大约相差一个月,于是就成了8月15号。正好那个时候还是北半球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大家也正好乘机放一下高温假休息一下,
顺便上坟祭祖,一举两得。一般企业大概会休3天到5天,但衙门不休。
到现在日本人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没有过春节了,现在日本的所谓“春节”就是旅日华人的一个节日,和各旅游公司开发的去中国的旅游项目。但是老冰总觉得会不会有一天日本人又会回过来过春节。
这倒不是日本人突然想起来将西元纪年改回旧历,而是因为现实的国际经济动向的原因。现在日本的经济和中国大陆,以及韩国联系太紧密了,这几个地方都是过阴历年,一到过年几乎起码一周不干活。不少日本企业在作年度生产计划时很头疼。海外协作厂家一放假休息,
日本国内部分就也动单不了了,这和做美国生意的公司碰到圣诞节大休假就动单不得的道理一模一样。
每年春节肯定听得到有日本人在抱怨:“真麻烦,我们干嘛不过春节?”
如果中国经济再顺利地发展下去,
估计不但日本人,连欧洲美国人说不定也会来过春节,
一般所说的“软实力”就是指这些个有具体理由的东西,
而不是一些什么高深莫测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