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杀秦军25万千古冤将赵括被谁冠上“纸上谈兵”之名
创始人
2025-07-27 02:02:24
0

这几天,老福在聊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恩恩怨怨,以及那场被称为世纪之战的长平之战。也跟网友一起分享了长平之战热身之时赵国老将军廉颇和秦国另外一位名将王龁之间的PK。

不过长平之战的主角仍是白起和赵括,我们在谴责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时候,也在嘲笑赵括的纸上谈兵。

对于纸上谈兵这一说,虽然也有网友反驳的很在理,比如说战国时期根本没有纸,何来纸上谈兵呢?不过老福觉得话虽这么说,但意思确实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个事情。

当年跟赵王说赵括只会谈兵,不会打仗的是赵括的母亲没有错。这个故事记录在《烈女传》里,大意是这样的:

长平之战开打之时,赵孝成王倾举国之力,命令从来没有单独带兵打过大战的赵括代替廉颇到前线去跟秦国部队PK。

在赵括快要出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就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向赵王诉举报说:“我儿赵括不能当大将。”于是赵王把赵括母亲叫到王宫里去问什么。

赵括的母亲向赵王举了好几个例子,反正没说什么好话,当然也没有说他儿子只会“纸上谈兵”这四个字,但意思差不多是一样的。她还问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赵王不答应,于是赵括的母亲又向赵王请求说:“如果我儿子说在战场上打败了,你不会也处罚我吧!”赵王说:“不会!”

于是,赵括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打了三十多天,就被秦军打败,后面的故事大家几乎都知道,赵括战死,手下四十万人被坑杀。

我们先不争论赵括到底是不是真的不会打仗,毕竟他的理论水平是得到历史认可的,长平之战赵国失败有客观的原因,也不能全怪赵括。但作为母亲,一个女人她怎么就那么肯定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不行呢?她懂军事吗?

其实赵母跟赵王上书的这些意思只是替她死去的丈夫说的。也就是说认为赵括不会打仗的是他父亲赵奢在死前下的定论。

赵括从小就跟着赵奢学习兵法,论战谈略,学习得非常到位,甚至在跟他父亲赵奢进行沙盘推演的时候,赵奢也没能战胜他。所以赵括虽然没有真正带兵打过仗,但在当时的名气是很大的。

不过赵奢虽然在沙盘上赢不了儿子,却也不认为儿子就会打仗,赵括的母亲有一次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这句话记录在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里,原文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所以说当时真正觉得赵括不会打仗的是他父亲赵奢,说赵括纸上谈兵的也是赵奢。

至于赵括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应该也不是无能之辈,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给秦军制造了很大的伤亡,对于这场战争,虽然太史公在《史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秦军的伤亡人数,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大师在其《吕思勉读史札记》中推断秦军的伤亡至少高达到25万人。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作为当时比较弱小的一方,能吃掉秦军25万,而赵军在被坑杀之前损失也才十几万,那么我们今天笑话赵括纸上谈兵,确实是有点冤枉他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位名将在给天子的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两千多年后的今...
原创 这... 一、客家县 说起玉林市博白县,很多人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客家”两个字。的确,博白全县人口190万,具...
原创 朱...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关注最新历史大剧《江山纪》的动态,并且为其炫酷的画面以及逼真的服饰道具所震撼。明成祖...
原创 清... 如今这个社会每个人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主挑选的,但是这样的自由在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的,因...
原创 为... 朱元璋后代的名字之所以晦涩难认,是因为朱元璋的一个奇葩规定,但同时也产生了两个副作用。 朱元璋的奇...
原创 什... 什么样的茶叶好,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喜欢的茶叶自然也不同。有些人偏爱绿茶的清新...
原创 高... 隋朝和唐朝,虽然一个只存活了37年,一个享国289年,但这两个国家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领域极为...
原创 都... 作者:朱可夫元帅 前苏联,一个伟大的“红色国家”,曾经创造了改变历史轨迹的传奇。然而前苏联解体后,各...
原创 波... 波兰,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这个国家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在历史上,波兰在欧洲还是很出名的,波兰三次...
原创 瓦... 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李渊的套路。---李密的心里话。 李密是个聪明人,但是他遇到李渊以后,算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