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暖男”康熙帝,如何爱自己的老婆们?
创始人
2025-07-26 14:02:31
0

提到清朝的康熙帝,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影视剧里的“大红人”,什么《康熙王朝》《康熙秘史》《康熙微服私访记》。就即便是《雍正王朝》,也半部都是康熙帝在当男一号,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故事这么多,那是因为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8岁即位,在位61年,是清朝12位帝王当中,在位时间最长。其实也是有史以来,所有帝王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位,被后人称之为“清代大帝”的帝王。

他的丰功伟绩自不待言,不必多说。什么荡平三藩,抗击沙俄入侵,三征噶尔丹等等。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盛事“康乾盛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不过估计大家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位威风八面的帝王,却有一个自己怎么都解不开的难题。

在康熙帝的后宫,有55位后妃。其中有3位先后被册封为皇后,享受着帝国的最高待遇。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最好命”的三个女人了。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非常蹊跷的是她们一个一个的都是薄命红颜。皇后册封一个就走一个,册封一个又走一个,导致康熙帝最后都不敢立皇后了。更加离奇的是,除了皇后以外,康熙帝的其他嫔妃们却个顶个的长寿。有70多的、80多的,甚至还有一位活到了96岁。就算咱们现在卫生条件医学发达到这个程度了,96岁那都是长寿之人。

而且这些长寿嫔妃的总人数多达17位,占到了康熙帝后妃的准确数字31%,跟他三位皇后的短寿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位是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她是当时首辅索尼的孙女。康熙4年,鳌拜自恃三朝元老飞扬跋扈。朝堂之上,甚至一度有人把鳌拜吹捧为“圣人”。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为了防止鳌拜一家独大,就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为皇后。因为索尼也是固命大臣之一。

别看两人是政治婚姻,可是他们俩风雨同舟感情好着呢。只可惜孝诚皇后,在康熙13年去世了,这一年她才22岁。22岁在今天,这不刚过法定结婚年龄不久,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这么没了。为什么?有人说因为她的二儿子“生而克母”。就是说,孝诚皇后在生皇二子允礽的档口上去世的。所以人家就说,皇后是允礽给“克”死的,这种说法显然是迷信。

有专家研究史料发现,这个赫舍里氏的去世,很可能是受到两件事情的影响。一件是杨起隆事件。那是康熙12年,平西王吴三桂自称自己是“天下兵马统帅”,命令手下“蓄发换冠”,打着“复明”的旗号,宣布出兵抗击满清。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之后,一个自称是明朝崇祯皇帝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朱三太子”的人,是积极响应配合。在京城举火起事,这个人就是杨起隆。当时的百姓都吓坏了,以为大明朝真的要复国了,争先恐后地逃离京师。而这个时候的孝诚皇后,正在临盆待产,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三番叛乱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也跟着造反了等等。这些消息传到宫廷,一度导致宫中大乱。虽然最后包括吴三桂在内的三藩,都被康熙帝给平定了。可是这些事刺激到了正要生产的孝诚皇后。

本来按说这已经是孝诚皇后的第二胎,相对第一胎来说应该更加顺利才是。可是,就是因为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导致孩子胎位不正逆产。最后产后大出血,年纪轻轻的人就没了。孝诚皇后的去世,康熙帝十分之难受。说他在所谓丧期之内就是三七二十一天,是每天都到皇后的灵柩之前来举哀。

从康熙13年到康熙16年,康熙到孝诚皇后的殡宫,也就是停棺材的地方,一共去了80次。可见他确实内心是真的非常之悲痛,真情流露很不舍。

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是为孝昭皇后钮钴禄氏。孝昭皇后同样是出身显赫,父亲是当时的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她死于康熙17年,死的时候也才20岁。她又是为什么这么早就去世了呢?此话讲来十分之可怜。原因就两个字“压力”,四个字“压力山大”。

这都当上皇后了,后宫之主母仪天下。什么压力?有两件事情。一是父亲获罪。在康熙8年,那个时候康熙帝已经是拿下鳌拜亲政了,遏必隆受到牵连,获12项大罪被“论死”,论罪当杀。虽然后来康熙帝豁免了遏必隆,可是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孝昭皇后还是被吓坏了。整个人是噤若寒蝉,话都说不出来,不敢说话压力山大。

再一个是生育,孝昭皇后虽然跟康熙帝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可是一直也没能生出个一儿半女。现在我们经常说,生不出孩子来大部分是爷们的原因。但是你看康熙帝,儿子一个又一个生下来,她这就没有,那估计是跟她身体有点关系。而且那个时候,也不跟咱们现在似的,生不生是你自己选择的,还跟老婆商量一下。在封建社会,尤其在后宫,这孩子那就是女人的腰杆。这腰杆挺不挺得直,看你生的是不是儿子,如果没孩子就没希望了。

孝昭皇后压力能不大吗?这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刚被册封为皇后半年,香消玉殒了,等于是郁郁而终了。这回康熙帝是非常的难过也内疚,他开始怀疑,这我这个皇后是不是被诅咒了?怎么都年纪轻轻的,一当上皇后人就没了呢?如果说这个时候还只是怀疑的话,那么接下来第三任皇后的去世,就让他开始确信这就是个诅咒了,而且不再立皇后。第三任皇后又是怎么去世的呢?

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皇后佟佳氏,关于孝懿皇后是哪年出生的,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她去世的那一年是康熙28年。当时康熙帝36岁,孝懿皇后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康熙帝的表妹。那她一定比康熙帝小,所以应该是36岁以下,寿命也不长。什么原因?不受宠吗?不是。

孝懿皇后是康熙帝的表妹,所以不光是康熙帝很宠爱她。宫里面的各位长辈,比如说孝庄太皇太后、孝惠章太后等等都很喜欢她。要说孝懿皇后人生的第一个打击,那可能是康熙22年,她给康熙帝生了一个小公主。可是这个小公主,24天还没满月就夭折了。近亲结婚,孩子容易出问题。孝懿皇后从那开始就郁郁寡欢,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唯一的指望就只有康熙皇帝本人,而这康熙帝她也没指望上。或许是被前两任皇后的早逝给伤着了,康熙帝在第二任孝昭皇后去世以后,就一直让表妹佟佳氏管理后宫,但是没给人封号。所以佟佳氏一直是皇贵妃的称号,而且皇贵妃的位子一坐就是八年。你说人家心里能没意见吗?郁闷着呢。

一直到弥留之际快不行了,康熙帝一看,这可能不是皇后的原因吧,这就快不行了,赶紧给了一个皇后,封了皇后的名义。第二天,皇后一给佟佳氏就走了。也就是说,孝懿皇后佟佳氏其实就只当一天的皇后。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了,纵观整个中国史,估计也是她最短。总而言之,三位皇后的接连去世,让康熙帝是备受打击。这个时候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皇后立不得,立谁谁就走。所以从康熙28年一直到康熙61年,长达33年的时间里,后宫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了。

自从康熙帝决定不立皇后开始,后宫的嫔妃们那是一个比一个活得健康长寿,这有点意思。难道这个皇后的位置,真的被下了诅咒吗?当然是无稽之谈。这些长寿的嫔妃们,她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首先,她们的出身都很低微。尤其是那些70岁以上的老寿星,像惠妃、荣妃、定妃,她们的父亲那都是五品郎中、员外郎,在京城算不了什么官。一般来讲,京城四品以上,才能在金銮殿上见皇上的。

成妃和密妃出身更低了,成妃的父亲七品司库,也就是管库房的。密妃的父亲,七品知县芝麻官。有专家就分析说了,这些个出身低微的妃子到了皇宫之后,她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时时感激皇帝的恩赐。这种心态就很健康了,因为她觉得很愉快,很利于她们长寿。再一个就是她们的封号也很低下,关键很稳定。

康熙帝决定不再封皇后了,他不光不封皇后,连皇贵妃、贵妃这个级别也不封了。甚至连封一个妃都费劲。康熙帝的惠妃生了两个皇子,过了五年被封为嫔,又过五年才被封为妃的。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恩赏了。还有荣妃,给康熙帝生了6个孩子,生那么多才被封为嫔。又过了五年,才封了妃,之后就又没戏了。这就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大家的地位都差不多,你别笑我我也不嫉妒你,不争不抢的很平和。你说这能不长寿吗?

康熙帝鼓励嫔妃们广施母爱,康熙帝认为嫔妃们都是女人,天然就心怀着这样的一种慈爱的母性的本能。你得散发出来,才更有利于健康。具体怎么散发呢?康熙帝就说了。你们别光盯着自己的孩子,不妨也尝试一下带带别人的娃,尤其是带别人的娃的时候,这母爱会散发得更加充分可以到极致。

康熙帝可不光是这么说,他还是这么安排的,亲自指派。比如说长寿的惠妃,就带过良妃的儿子皇八子允禩,就是雍正王朝里那个八贤王。还有贵妃佟佳氏、和妃瓜尔佳氏就一起带过她们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后来乾隆帝还回忆说“朕自幼龄,蒙皇祖慈爱笃挚,抚育宫中。太妃皇贵妃贵妃,仰体皇祖圣心,提携看视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思就说很感激这两位奶奶抚育。当然,这两位奶奶的也很长寿。佟佳氏活到76岁,瓜尔佳氏86岁。

难道这些就是后宫嫔妃们长寿的秘诀吗?是,但又不仅仅是。什么意思呢?确实大家的地位和封号都不怎么样,谁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互相之间也都能够互敬互爱和平相处,很少有这种宫斗,恶性竞争什么的。环境来讲,就是人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很多。可是这毕竟是在皇宫,人常说“一入侯门深似海”,更遑论紫禁城。这里头有太多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想要在里头活得安逸,其实是不容易的。即便没有那些拜高踩低什么的宫斗这些事,光是寂寞无聊其实就够催命的了。还怎么长寿?

这一点,康熙帝也想到了。他多聪明的一个人,那么他是怎么帮助那些后妃们疏导调剂心情的呢?首先,给对方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她们的性格得以好好发展。康熙帝考虑到这些嫔妃们,因为出身低微的原因,进到宫里面难免显拘束,你们在后宫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你们还能怎么样,无非就是过日子。把这当成自己的家,在家什么样,在宫里就可以什么样。

再一个,康熙帝只要是出门,就把媳妇带在身边,让她们参与自己的活动,拥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比如康熙46年,康熙第6次南巡,到江南苏杭一带去游玩。他就带着自己最宠爱的德妃去,一路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让德妃是撒了欢地尽情地玩。不过可惜的是,德妃是北方人,她对南方的气候不是很适应水土不服,玩着玩着就犯了哮喘病了。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康熙帝表现得很有“男友力”,日日守候悉心照料。这些就不说了,都是基本操作。

人家还安排了一出惊喜,制造什么惊喜呢?返程的时候,他让德妃的儿子来迎接。史料当中有记载,说“由四阿哥十四阿哥带来迎接,不要来早了,白白等候”。德妃本来病得没什么精神,一下船,儿子来了,两个都来了,别提多高兴了。这一高兴,这病就去了一半。你说这招高不高?简直是情场高手。

康熙帝不光是出巡游玩的时候带着嫔妃,打仗的时候也把她们带上。比如在打噶尔丹的时候,康熙帝就带了徐常在和两个答应,就是让她们感受一下战争。这样的话,她们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甚至觉得寂寞无聊也是一种幸福。而且你被看打仗的时候紧张,这一点都不影响,康熙帝贴心着呢。有的时候春天出去打仗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冬天还没回来。他马上就会想到嫔妃们可能会冷,衣服没带够。怎么办?

史料里也记载了,说“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纺丝布衫、纺丝中衣、缎靴袜都不足用,传于延禧宫妃,着量做完时报上带来”,让宫里赶紧给她们准备衣服,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等着穿。够心细吧?够暖完吧?康熙帝55位后妃,这么多人不可能个个都带在身边吧?那些没有带走的嫔妃,不还是空虚寂寞加冷吗?闹不好还心生怨望心里怨气。

如此细心的康熙帝,不会忘她们的。接下来这招更高,他写情书。能带出门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嫔妃还是待在宫里。康熙帝就跟她们鸿雁传书,让她们在宫里也有个盼头。朕在外头发生了什么事情,朕有多么想念你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等着朕回来等等等等。就跟恋爱中的小年轻是一样的,怎么甜蜜怎么来,这情书送出去了,人家还等着回音,等她们回信。55个媳妇,确实也挺累的。

这一点,在史料里也提到了。说“给钟粹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给永和宫书一封,若有回书即带来。给翊坤宫书一封,若有回复即带来”,钟粹宫、永和宫、翊坤宫代表的就是宫里的三位妃子,她们分别住在这三个宫里,等着盼着她们的回音,让嫔妃们感受到这份在乎这份情谊。你说她们还会无聊吗?心里边总会有点小甜蜜。

除此之外,康熙帝外出回来,都会给嫔妃们带礼物。就跟咱们现在很多人出去旅行,带点特产伴手礼回来给同事给亲人一样。康熙帝给媳妇带礼物,出巡到新疆,吃到了吐鲁番的葡萄、哈蜜瓜这种,感觉味道真不错。那要是我的嫔妃们,我的媳妇们也能尝到该多好,打包带回去。说到这,有个细节还挺有意思的。

康熙帝担心自己送的礼物太廉价了,毕竟就是一些瓜果。也不是什么大牌奢侈品什么的,他怕这些媳妇们看了笑话他。那就失去了帝王的尊严威严。所以他还专门写了个条子,一并带回去,说“传知妃们,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可为笑”。就是说礼轻情意重,不许笑话我。

一个皇上能做到这个份上很不容易了很可爱,而且你可别以为写情书送礼物都是表面功夫。康熙帝关键是人家还真用心,在外头是真的惦记着他的这些媳妇们。有个风吹草动的,马上就会想到她们。康熙22年的时候,康熙帝正在塞外巡视。忽然,一阵寒风袭来,他就感觉到天冷了,得加衣服。接着就想到了宫里的嫔妃和阿哥、格格们,他觉得也应该提醒他们加点衣服了,马上提笔写信“问宫里嫔妃、公主、阿哥都好吗?朕来时德妃有些恙,如今全好了吗?”。

这真是无微不至念兹在兹,连哪一位嫔妃有点不舒服,他都还记得单独问候,这样的爱人是夫复何求。这是在外头,在宫里头,那就更别提了。只要忙完了政务,就天天陪着这些媳妇们玩。说《南亭笔记》里就写了,说康熙帝喜欢和嫔妃们一起垂钓,钓钓鱼聊聊天,陪他们解闷。

有的时候,他还喜欢搞点恶作剧。说康熙皇帝“将假造的蛇、癞蛤蟆,给予其它令人憎恶的小动物,抛向嫔妃中们中间,她们跛脚急跑”,所以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男人有点小坏很可爱。恋爱中的嫔妃们开心长寿确实也合理,可是万一皇上要是没了,她们岂不是晚景凄凉寡欢吗?那还怎么长寿?康熙帝连这一点都替她们想到了,安排的是明明白白,你想不长寿都难。

这些快乐仅限于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康熙皇帝这55位后妃当中,年龄还普遍偏小,女儿辈的都算大的,不少都是孙女辈的。甚至还有更小的,一旦老皇帝去世新皇登基。甭管年龄大小,她们瞬间就会变成先皇的嫔妃。一般情况下,等待她们的将会是漫长的无人问津的寂寞的生活。晚景凄凉,心态再好也很难长寿,怎么办?细心的康熙皇帝连这都想到了,不过他没有明说,而是交代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继位的雍正帝。怎么安排的呢?

康熙帝龙驭殡天之后,雍正皇帝是怎么做的?他先是把这些母妃们聚集到一起,然后宣布说“皇考谕令,有子之嫔妃,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年少者暂留宫中”。意思说,你们有儿子的,就跟着儿子到王爷府里去养老,没有儿子的就留在宫里,我来给各位养老,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这是有商有量的,还征求大家意见。那大家同意不同意?当然同意。能出宫跟自己的亲生骨肉在一起安享晚年,求之不得。

就这样,惠妃到了允禩府,定妃到了允裪府,成妃到了允祐府等等。各得其所,心满意足。这些嫔妃们之所以能够长寿,那真的完全得益于康熙帝为她们营造的这么一个自由宽松和谐温暖的环境。对于这些嫔妃们来说,康熙帝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贴心的丈夫。还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兄长,甚至是有担当的家长。让她们远离了残酷的宫廷斗争,像普通的贵族家庭一样,其乐融融,平静快乐地度过一生。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内心还平和,甚至幸福。能不长寿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白水县发现蔡伦庙遗址 中新网西安10月17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7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渭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近...
原创 大... 唐武德年间,闽东南沿海一座新的城市正式设县,因为它位于漳水之滨,所以被命名为——漳州。宋元以来,漳州...
原创 中... 所谓的败家,就是挥霍浪费,使家业败落。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在即位时候,拥有的是大好江山和千年一...
原创 有... 去朝鲜玩了一圈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朝鲜,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1、不管是早上,还是夜晚,朝鲜的公交车...
原创 王... 王耀武 作者兰台 如果要评选国民党黄埔系将领中谁最会打仗,王耀武不敢说自己是第一;但是如果要评选黄埔...
延津抗战故事:贾子和掩护陈毅夫... 主角:贾子和 故事: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贾子和从一个民众自卫团团长,成长为我冀鲁豫四分区十四团团长。...
原创 明... 历代的王朝在毁灭之时大多经历过党争,党争是王朝走向灭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明朝为例,晚明时以东林党...
原创 比... 说起苏联短暂而富有传奇性的历史,就不得不提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人均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在政治观...
原创 鲜... 抗战14年,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英雄和名将,除了大名鼎鼎的薛岳、孙立人、张自忠等少数人被世人熟知外,更...
原创 朱... 汉初和明初都有诸侯王,帝王如何处理这些诸侯王呢?我们知道,汉初的汉武帝刘彻采取的方式是推行“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