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王朝中,南北政权分裂的现象并不少见。就像宋、明两朝,其政治局面发展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分裂成南北两个时期,特别是明朝,一些皇亲贵族们在南方地区被大臣和百姓拥护,促成了南明政权。
相比于南宋时期,南明政权在政治上更为优越,但却比南宋灭亡的更加的迅速,这到底是为何呢?
其实从史料中可以分析出三点原因;一是南明政权的可实现政策;二是统治者本身因素影响;三是人才
明末形势图
一
.南明政权缺乏统治者
首先,南明政权之所以短时间内被瓦解,是因为当时统治者本身存在很多问题。
明末代皇帝崇祯,虽然选择了南迁,但可惜时机不对,最后落得自缢的下场。当时朝局混乱,南明太子和其他几位皇子都下落不明。明朝宗亲贵族趁机独自称王,像靖江王、益王等打着官方的旗号。之后,各个贵族都退往广东地区,桂王和唐王为此还大打出手。
由此可以看出,南明政权诞生于朝局混乱之时,各方势力都想要占据主动权,彼此之间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政权没有统治者,让政权目标不清晰,更容易做出错误决定。政权本身内耗严重,还有什么能力抵抗外部力量的打击。如此恶性循环状态下,南明政权只能是越来越混乱,以至于建立不久就土崩瓦解。所以说,南明政权之所以短时间被消灭,是与当时政权缺乏统治者有很大关系。
崇祯皇帝
二.施行了错误的政策
其次,南明成立不久就灭亡,是因为建立之初采用了错误政策。
崇祯帝被李自成逼死之后,南明政权和百姓武装力量想为皇帝保报仇,但清军向南明提出合作的想法,南明最终选择合作,还把吴三桂当做是复兴明朝的主力,完全没有顾忌到吴三桂对民间义军的打击。在吴三桂将民间义军消灭之后,不但没有帮助南明夺权,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南明政权。
在明皇帝被逼死之后,明朝百姓自发组织起了义军准备反击,本可以增加南明政权的军事力量。但是南明政权却舍弃掉义军的援助,反而和吴三桂达成了合作。南明政权本以为吴三桂的势力消灭义军之后,再辅助南明政权夺击退清军复兴大明。结果,吴三桂却转投入清军门下,将矛头指向了南明,加速了南明灭亡的脚步。所以说,南明成立不久就被消灭,是因为错误的信任吴三桂,任由其攻打义军,消耗了复兴大明的势力。
吴三桂剧照
三.缺少卓越的将领
最后,南明成立不久就走向了灭亡,是因为南明政权之下缺少军事能力突出的将领。
南明时期,有一定军事才干的将领也只有孙传庭、卢象升等人,但是在建立南明初期就爆发不少战争,而这些杰出将领大多战死于沙场之上。到了中后期,南明政权下的可用将领只剩下史可法。
从军事上看,南明政权里缺乏优秀将领,大大削弱了南明政权统治下的军事实力。南明成立于乱局之中,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争,曾经那些可用的将领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投降敌方。而剩下的人,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心存二心。一个军队,如果没有杰出的将领,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的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如何与清军相抗争呢?所以说,南明在成立不久之后就被灭亡,是因为缺少军事能力突出的将领,导致屡战屡败。
卢象升
综上所述,南明在成立不久之后就被消灭,与没有统治者、采用错误政策和缺乏杰出将领有很大关系。
南明政权建立于危局之中,各方势力鹬蚌相争,没有明确的目标,实力大大减弱。一个新的政权成立之后,没有唯一的统治者,没有可用的将领,自然会漏洞百出,很难长久发展下去。
李自成进京
以史为鉴,当今社会中的团队建设,同样需要有唯一的领导者和优秀的团队成员,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让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团队没有领导,就会表现出一锅粥的状态。当今很多大企业采用无领导小组方式筛选优秀的人也是同样道理,团队中有人起带头作用且被众人服从,才会让团队有了明确目标,走得更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