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咸丰年间,有一位出身微末之家的底层官员,名叫吴棠。
尽管他只是中了个举人,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在任期间的政绩却令人瞩目。在当时的官场,靠拉帮结派升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吴棠却没有家族背景、官场人脉,让人觉得他几乎没有可能在官场上走到太高的位置。 然而,一个不同寻常的奇迹发生了。吴棠的晋升之路就如同一场奇迹,他从清河县令一路调任江宁布政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一步步升迁,成为同治时期与李鸿章、左宗棠等大人物齐名的官员。
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晚清最知名的人物,权倾三朝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吴棠竟然能与慈禧攀上关系,这着实让人费解。这段不同寻常的关系起源于吴棠早年的一次过失。
在清嘉庆十八年七月,吴棠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读书困难,但吴棠一直努力不懈。直到道光十五年,他高中举人,踏入官场的第一步。然而,晚清政府贪腐横行,官场升迁需要人脉、背景和送礼,而吴棠缺乏这些。 他辛勤工作,但因为不捞钱,升官之路并不顺利。直到他在清河县任知县时表现出色,被调任邳州,继而在徐州、江淮地区多次有所建树。在晚清的官场中,贪污腐败是司空见惯的事。
地方官员盘剥百姓,上交贿赂给京官,形成了官场的循环。而吴棠的清正廉洁让他在这个体制中难以升迁,但也因此在百姓中声望极高。他处理政务勤恳,整顿县衙内部的不正之风,让清河焕然一新。 吴棠甚至因为不收受贿赂,曾错送三百两银子给同窗好友的家人,为此他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三百两银子却误打误撞地送到了叶赫那拉家的副将惠征那里。当时太平天国兴起,太平军席卷南方,而惠征却选择溜之大吉,成为逃兵。
慈禧太后身世之际,处于危急之时,吴棠的一纸谬赠成为了慈禧及其母叶赫那拉·杏贞的关键联系。杏贞因此进宫成为慈禧的秀女,后来更是生下了慈禧的皇长子载淳,成为懿贵妃。慈禧太后因此牢记在心,尤其是在“辛酉政变”后,她亲自下令提拔吴棠,让他调任江宁布政使、代理漕运总署。
吴棠从此步入了官场的快车道,短短六年内升至四川总督。这样的飞速晋升在当时官场几乎是空前绝后的。 吴棠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善人。在他升任漕运总署时,当地百姓竟然高兴地奔走相告,这在当时官场中是罕见的。吴棠的廉洁清正、为民造福的形象在官场中树立了榜样,他对地方的百姓关怀备至,多次请求免除苛捐杂税,修建水利,兴办教育。 他在地方的政绩,即便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最终,吴棠安然退休,回到家乡,在慈禧太后的提拔下,他的一生呈现了一个难得的善始善终。慈禧太后为他修建吴公祠,赐予谥号“勤惠”,这在清代历史上是难得的美谥,彰显了吴棠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地位。
在晚清的黑暗官场中,吴棠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官员,他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使他跻身官场的高峰,但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权力面前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德。吴棠的一生,不仅是与慈禧太后相互成就的奇迹,更是晚清官场中的一抹亮色。他的为政清明,为民造福,将廉洁与勤政的光辉注入晚清的黑暗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