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里,流传着刘备是枭雄,曹操是奸雄,孙权是英雄。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最后建立蜀国,其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坐上了皇帝宝座。刘备能有今天,其中帮助最大的就是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也没有一统三国,成为遗憾。
在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有一个人早就料到刘备就算得到诸葛亮,也不会一统三国,他就是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州平时诸葛亮的好友,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下大事,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大都不认同,只有崔州平与徐庶认为诸葛亮确实可比。
在第一次刘备去找诸葛亮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崔州平,于是两人就聊了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刘备发现此人学问渊博,刘备准备请他和自己一起回去,但是被崔州平以无意功名而拒绝了。刘备第二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又碰到了崔州平,他对刘备说,要顺应天命方能安逸的度过一生。
崔州平以为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物应该明白,刘备算得上以为不错的董事长,他觉得诸葛亮不应该出山,说了一句“虽得其主,不得其时”。那时候曹操在北方已经无敌了,东吴又有孙权三代的积累,刘备不过是一个落魄的皇族,只是挂着皇室的帽子罢了,没有多大用处。
虽然刘备三顾茅庐清出了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的蜀国,但是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已经名存实亡了。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就是看到刘备的诚意,自己也有很大的抱负,想试一试,没有想到刘备去世以后,给他留下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在杜甫的一首唐诗里,有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诸葛亮的凄凉和不甘,可能这时候自己才明白,不是自己能力不行,是自己少了一份自负,再多的挣扎也是枉然。也怪自己当初没有听好友的话,就算自己用上全身力气,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