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中光房子就有9999.5个,常住人口就多达上万人,可这里竟连一个厕所都没有!那平时到底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皇宫在封建王朝就是权利和政治的中心,而故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皇宫,耗时14年,终于建成了故宫,也叫做“紫禁城”。历史上关于故宫9999.5个房间有疑惑,其实这是朱棣为了表达对父亲朱元璋的尊敬,因为朱元璋在南京的皇宫有10000间房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地方,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厕所谁受得了?其实故宫不修建厕所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明清两朝的下水道疏通能力较差,别说处理大量排泄物了,平时雨下大了地面积水就有很多。如果皇宫内的人的排泄物不及时处理,就会滋生病菌,传播疾病,同时也会让皇宫内臭气冲天。
其次,故宫占地面积就那么大,如果还要修建厕所,那么这点地方根本不够,还要继续扩张面积,消耗大量土木和财富用来修建,以及后期的管理。
虽然故宫内没有厕所,但是里面的人的排泄问题也必须解决。当时,按照等级制度,连上厕所都要分出个尊卑贵贱出来。不同身份的人用来排泄的东西也不一样,当然了,皇帝用的肯定是最高级的。
在古代上厕所也是有雅称的,在秦汉时叫“如厕”,在明朝时叫“出恭”。古人排便和我们现代人可不一样,特别是皇帝这样身份地位高的人,连上厕所都有很大的讲究。
为了防止排泄时产生的臭味,太监和宫女们会将皇帝和嫔妃的“马桶”下撒上一层檀香灰,或者铺上一层烤焦了的枣子用来除臭。现在看来就感觉,他们上厕所好像很有仪式感!
后宫的嫔妃们可能规矩还比较少一点,皇帝上厕所是真的麻烦。不管是大便还是小便,每一个过程都有相应的步骤,包括脱裤子和穿裤子。并且每进行一步,还会有专门的太监在一边喊,搞得人尽皆知,好在皇帝也是从小就经历这样的生活,否则那不得当场社死。
这还不算什么,有些皇帝和嫔妃因为比较懒,或者过于讲究,他们连屁股都不是自己擦的,这都让别人帮忙!而慈禧太后更是夸张,就连别人帮她擦屁股,擦得不舒服还要挨板子,那些宫女心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终究是一个人承受了所有”。
虽然故宫里面没有厕所,但它却从来没有积累过大量的排泄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用来“出恭”的东西,可能是一个罐子,也可以是一个桶或者一个盆。身份高的有单独使用的工具,身份低微的就是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用同一个工具。这些工具都有专门的人看管,还有专门的地方存放——净房。
虽然没有固定的厕所,但他们有移动的“马桶”啊!随时随地,随叫随到,十分方便。在排泄过后,还会集中处理排泄物,将大量排泄物运出皇宫,卖给当地的农民用来当做肥料。
不仅不同身份的人排泄时用的工具不一样,竟然连他们的排泄物身份都不一样!皇帝排出来的那不叫大便,那叫“龙遗”。还有传言说皇帝的“龙遗”配成丹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所以每当皇帝出恭后,他的排泄物就会以单独的身份,高价卖给一些专门生产“龙遗丹”的人。
然后那些人又将“龙遗丹”高价卖给了达官贵人,在当时一颗“龙遗丹”甚至达到了500两银子的天价!贵成这个样还供不应求!对此我只能说,封建思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就连吃皇帝的大便,那都是一种荣幸,一般人还没有资格吃呢!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评价这些人的话,我觉得他们应该是“真的猛士”!
故宫没有厕所看似很让人惊讶,但是也就这么回事,说实在点就是当时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还有就是皇家规矩太多。当然了,古人对付这种事情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虽然不够简单方便,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故宫不是没有厕所,故宫只是没有固定的厕所,它的厕所都是可以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