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就如同战场一般,步步杀机,稍微走错一步,就能轻易的断送前程,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有这么一些人,仕途坦荡,受尽赏识,成将成相,轻而易举,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本文的主人公便是如此,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本文的主人公叫曹振镛,他是乾隆在位时户部尚书的儿子,家境显赫,自小他便用功读书,再加上天资不凡,27岁时他便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在经过进一步学习培养之后,他参加了翰林考试,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由于他父亲的缘故,皇帝还是给了他翰林院四品侍讲的职位。
自此他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了内阁学士、工部尚书等5.6个要职,在1813年,他成为了大学士,尊为首辅。道光帝继位之后·,对他极为崇信,事事都教给他办,在这个条件之下,他成为了军机大臣,手握重权,成为了皇帝之下第一人。他的仕途时间跨度大,官职升迁高,打破了前人做官所保持的各项记录,令人称奇。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清史稿》中却没有被多加描述,只是简单的记录了信息,这与他生平的荣耀极为不符,他历经三朝,介绍却是极短,这种现象令人好奇。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得出他的做官知道在于一个“巧”字,曹振镛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家世代为官,在政治方面的手段远超常人,他的手段和学识能力就是他三朝不倒的前提。
他的一生可谓是风平浪静,但这或许就是关键,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他需要在日常中体现出自己的无所作为,又要在关键时刻体现出自己的本领,这就是他的“巧”,领导人喜欢的就是他身上的“巧”,他的目地不是建立多么伟大的功业,而仅仅是做好一个官,因此,他做好了这个官,一个如同不倒翁的成功政客。
他的仕途在道光执政期间达到了顶峰,这与道光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道光生性节俭,有一次当他在处理内务府款项的时候发现了鸡蛋的报价太过昂贵,但是自己也不清楚鸡蛋的价格,于是他就问曹振镛鸡蛋的单价,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曹振镛一听便知事情的原委,但是内务府的官员也是得罪不起的。
于是他便推脱的说,自己身体差,不爱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格。就是这样的细节问题才使得他做官得以长久,道光就喜欢这样的低调,他给了曹振镛极大的荣耀,在他死后,还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赐予其最高的谥号文正。
曹振镛的运气也是其做好官的一个重要因素,嘉庆和道光的执政有着“不生事”的统治风格,而曹振镛就是最好的代表,他也因此收获到了最大的益处。
许多人认为曹振镛是一个无所作为,混迹官场的老狐狸,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皇帝不可能会重用一个毫无能力的人。曹振镛虽然做官很有一套,但是在大是大非上还是很清楚,52年里从来没有人说他贪污受贿,在他做考官的时候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朝廷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官员,他的不作为引领了当时朝廷做官的潮流,正是这样的朝廷,才造就了腐朽不堪,毫无创造力的清政府。
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发生巨变,而中国却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之中抱残守缺,拒绝变革,以曹振镛为首的官僚最终将清政府推向灭亡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