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起《三国演义》,想必很多人会想到,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又或是心怀天下的刘备,又或是一代枭雄的曹操。而曹操则是书中,最受争议的角色。有人认为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小人。在此书中,最为惋惜的角色便是杨修。
有人认为,杨修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过于自大。骄傲自满的他,自然会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火。但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杨修的死可能与他高傲的个性无关,只因他曾经得罪过曹操。睚眦必报的曹操自然不肯容忍杨修,杨修的死因想必二人心知肚明,只是无人说破而已。杨修生于东汉末年,从小他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才智。长大后的他,通过层层关卡走入曹操身边为其效命。杨修为其效命多年,曾为曹操解决很多难题。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员工,最终却被曹操杀害,有关杨修之死一事的说法有很多。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杨修偷吃曹操的食物。某日,杨修带领好友面见曹操时,杨修到达会客室后发现曹操不在。于是,他便走到曹操的桌旁拿起桌上一个精美的盒子。杨修打开盒子后,发现盒子里装的是他国进贡对的食物酥糖。曹操食用过酥糖后,便对其爱不释手。他国便投其所好,为曹操进献更多的酥糖。恰逢曹操不在,杨修便拿起盒子,擅自打开食用起来。杨修的朋友见状,立即阻止杨修。谁知,杨修反而说到,盒子上写的是一合酥,寓意便是一人一口酥,言外之意就是曹操曹大人为宴请他们而准备的。
众人听后,便打起来酥糖的主意,不久后酥糖便被众人全部吃光。曹操到来后,发现盒内空无一物后,随即便开始询问在座的人,曹操得知来龙去脉后便开始记恨起杨修。只是碍于颜面,曹操不能当堂发作,只能暗中下手。众所周知,做大事的人,不会拘泥于小事不放。曹操是个能做大事的人,又怎么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对杨修萌生杀意,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反倒是死于立嗣之争的可能性极大。在曹操众多的子嗣中,杨修较为偏爱太子曹植。
杨修为了扶持曹植,曾多次为其出谋划策。曹植赢得民心后,曹丕自然会自乱阵脚。曹丕自乱阵脚后,杨修便趁机向曹操吹起枕边风。杨修告状的行为最终让曹操忍无可忍。最后,在警告无果后为了保住曹丕,曹操便只能杀害杨修。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或许与他的身世有关。杨修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祖辈辈,都在汉朝为官。杨修的祖先曾是在楚汉之争,斩获项羽首级的杨喜。杨喜死后他的后代有十分争气,家族的子嗣几乎代代在朝为官。直至四百年后,杨家的四代人均在朝文官。
杨家的门生遍布天下,而曹操生来最厌恶的就是家世显赫的才子。这与曹操的身世有关,曹操出身卑微,在朝为官后,也时常受到他人的白眼。为此,曹操的一生都在提拔寒门子弟,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士族子弟。在他看来,士族的过度发展,对中央集权十分不利。 在当时,朝中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袁氏一族。然而袁氏一族为了笼络杨家,便将女儿送到杨家和亲,而杨修的母亲恰好就是袁术的姊妹。于是,曹操为了防止家族企业垄断朝廷的局面。便只能在暗中寻找铲除杨修的机会,于此同时又大肆培养无权无势的民间学子。再加上,杨修又恰好都继承了两个家族的天赋与优点。若是杨家和袁家全力支持曹植,那么曹丕便只有死路一条。曹操为了亲生儿子着想,无奈之下便只能选择忍痛杀害杨修。言归正传,这些都有可能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虽然二人不曾言说,但了解二人的都心知肚明。
结语:纵观杨修的事迹,你会发现杨修是那种,羡煞旁人的天之骄子。与曹操相比,他有一个好的家世。与寒门子弟相比,他有着引以为傲的天赋。而恰好就是因为他异于常人的才智,再加上他又不懂节制。没有分寸感的他,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恶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