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她对鲁迅拔刀相向,对方却歌颂她的大义,鲁迅的这个说法让人动容
创始人
2025-07-23 15:32:28
0

引言

境遇相同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互相扶持,就像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所说:“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著名文学家鲁迅和辛亥女杰秋瑾就是这样一对组合,他们同在日本求学过,又是异国他乡的绍兴老乡,并且都活跃在反清爱国社团中,在日本留学时两人关系原本极好,但后来秋瑾却要对鲁迅拔刀,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01

在我国数不胜数的革命英杰中,有两位的境遇十分相似,那就是鲁迅和秋瑾。他们不仅同样出生于浙江绍兴,还都因为新派的作风或选择,遭到社会的不解和耻笑。鲁迅原本家境优越,却在年少时突逢变故、家道中落。家世日落西山的他,选择了去新派的“洋学堂”求学,然而这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是对洋鬼子的追随和献媚,所以鲁迅的求学之路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鲁迅年轻时照片

造成这种艰难的不只是逼仄的舆论环境,还有洋学堂的高昂学费。鲁迅的母亲为了他能顺利入学,四处筹借,才让鲁迅进入了南洋水师学堂读书。读书可以打开视野,改变命运,鲁迅的命运也因为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大量外国著作,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衰败动荡的时期,目睹国家危亡的鲁迅,开始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为了找到更多让民族走出阴霾的途径,鲁迅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并且在1902年,以公费留学的方式到了东京求学。

▲秋瑾美照

和鲁迅一样在日本留学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辛亥女杰”、“鉴湖女侠”秋瑾。当时的秋瑾,其实早已在国内与湖南富少王廷钧完婚,作为旧时的中国女性,婚后就会在夫家相夫教子,不轻易抛头露面。然而秋瑾绝不是一般女子,在婚前她便与众不同,无论是诗才还是骑射,她样样精通、处处拔得头筹,在别人看来,这样一个掩盖男子光芒的女子简直离经叛道,但秋瑾却不以为然,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着。

▲晚清时的官场相关配图

也正是因为这样独立先锋的性格,才会让秋瑾在清末乱世中,愤慨于清廷的腐败衰弱、列强的铁蹄挞伐,她意识到救国必须从每一个个体做起,于是毅然放弃了大富之家少奶奶的奢靡生活,与1904年远赴日本自费留学。怀着同样的救国热情,通过同样圈子里的同乡会,鲁迅和秋瑾很快就互相认识了。一开始秋瑾是十分欣赏鲁迅的,因为鲁迅作为浙江学会的革命骨干分子,在各种集会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活跃。

02

由他演讲的反清爱国内容,也极大地触动了包括秋瑾在内的热血爱国青年。随着日俄战争一触即发,中国东北形势险峻,国内局势也动荡不已。浙江学会逐渐调整活动方向,从以宣传和鼓励为主的革命活动,开始尝试回国组织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而以文人身份为我们所熟知的鲁迅,接到了一个暗杀的任务。接到任务后,鲁迅义不容辞,但却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那就是若是他不幸在任务中就义,家中老母该由谁来照料?

▲日俄战争的相关漫画

毕竟鲁迅父亲早亡,母亲孤身守家,思虑至此也是人之常情。但众人却对鲁迅的顾虑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以母亲作为托辞,本质就是不敢执行暗杀任务。秋瑾听闻之后,也与众人一样对鲁迅侧目而视,自此二人之间的距离也逐渐疏远。留学生在日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清政府当然不可能充耳不闻。1905年,在清廷的请求之下,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03

对在日留学生的革命活动设置了各种阻挠和约束,引发留学生极大的不满与愤慨,于是纷纷罢课抗衡。但随着罢课行动的影响发酵得越来越大,在留学生中间逐渐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该罢课回国,秋瑾就是这种意见的拥趸,她举行了多次演讲,动员留学生回国搞革命建设;而另一种声音则由鲁迅等人支持,认为新规还没有完全落实,应该一边观察情况一边继续留日学习,待完成学业后再归国发挥自己的能力。

▲清末在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合照

留学生内部的意见冲突被日本媒体抓住,纷纷大书特书,嘲讽清朝人疏于团结各自为政。留学生受辱,悲愤难当,革命者陈天华竟还选择了投海明志。陈天华的死,更加激化了留学生内部持不同意见的两派之间的矛盾。秋瑾等革命派一时难忍情绪,竟在陈天华的追悼会上对反归国派的人持刀相向,怒骂对方卖友求荣。鲁迅作为反归国派的一员,也在被抨击的范围之列。

▲陈天华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鲁迅却并未对“持刀相向”的秋瑾有怨言。反倒在鲁迅的许多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其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着墨。他在《坟》中写秋瑾“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其作品《药》也是用小说的表象,暗写秋瑾的革命大义,从他的小说及说法中,可见他对秋瑾的革命精神仍是欣赏和肯定的。

结语

《痛史》中有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张。即便是为了同样的革命目的,也会产生互相冲突的革命方略,就如同鲁迅和秋瑾。但无可置喙的是此二人都是伟大的革命英雄,虽然主张不同,但为挽救国家危亡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都同样令人起敬。

参考资料:

《西厢记》

《坟》

《药》

《痛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个高规格的晚宴上,大文豪郭沫若拿着一个精致的鼻烟壶跟朋友们吹嘘,这可是清朝皇...
原创 辽... 辽东,在明朝边防体系的建设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朱元璋说“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因此...
原创 李... 综述 公元710年八月,长安城中似乎还是一样的平静,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表面上是财富的聚集地,但实...
原创 三... 晋,现在是山西的简称。而春秋时期的晋在晋国君王的征伐下,超过了原本为大国的齐楚秦,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
原创 他...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的这句话殷切表示了今朝的英雄人物也不在少数, 毛主席的得...
原创 如... 封神之战后,姜子牙主持封神,分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包括殷商集团众多应劫者,却没有九尾狐妲己的名讳。 ...
原创 丁...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很多诸侯本来实力很强,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兵败身死。袁绍、袁术兄弟无疑是...
原创 千... 公元1227年的某一天,一支大约有800人的神秘骑兵军队出现在蒙古草原上,据说他们所到之处,不管男女...
原创 杨... “陛下可是有什么忧心的事?为何总是愁眉不展,可否说来听听,说不定臣妾能帮上您的忙。” 满室奢华的宫殿...
原创 以... 美国“黑暗预言家”罗伯特·卡根说,“现在的美国是一个‘邪恶又危险的国家’”。 对待弱小的国家,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