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丁原:历史给过他机会,最终为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创始人
2025-07-24 03:32:10
0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很多诸侯本来实力很强,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兵败身死。袁绍、袁术兄弟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袁绍、袁术之前,有一个人物曾经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如果他抓住机会,上可匡扶社稷,

名留青史

,下可割据州郡,称雄一方,这个人便是丁原

。然而,受到了上天的垂青的丁原并没有抓住机会,最终被其部将吕布所杀。丁原失败的根源在哪里?是仅仅看错了吕布,还是才不配位?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呢?

剧照:丁原

一、出身贫寒的丁原,因勇武过人走上仕途,官拜并州刺史

史书中并没有丁原的传记,我们仅能从《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中找到关于丁原的零星记载。

丁原,字建阳,出身贫寒,勇武过人,善于骑射。

或许因为丁原的勇武善射,后来做了南县吏。关于丁原的出生地,史书记载不详,有的材料上说他是泰山郡南城县人,或许是根据他所任南县吏推测的。但南县是否为南城县也不得而知。从史书的记载和丁原后来的发展来看,丁原担任的显然是武职,主要负责捕盗、剿匪。他为人热心,忠于职责,对于委派的使命,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从不推辞,而且在追击贼寇时总能够身先士卒,冲杀在前。

我们不知道丁原的出生年,也不知道他在下级官吏的位置上做了多长时间。但我们知道

,丁原尽忠职守,官位是步步高升的。

中平五年,即公元

188

年,北方的胡人进攻并州,当时的并州刺史张懿战败被杀,丁原继任并州刺史,成为手握一方军事大权的封疆大吏。

这个时期的丁原,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从后来的发展看,最重要的当属吕布、张辽、张杨。吕布被任命为主簿,张辽、张杨为从事。丁原对于自己手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当时正值汉灵帝末期,黄巾大起义风起云涌,上军校尉蹇硕为了充实中央部队,让各地推举勇武之人到京城任职。丁原就把张杨、张辽推荐到洛阳去做官。

张辽

二、汉灵帝死后,丁原领兵至洛阳,但犹疑观望,未能稳定局势

汉灵帝病故后,大将军何进与上军校尉蹇硕等诸宦官势同水火。后来何进诛杀了蹇硕,独揽了大权,并与袁绍等人谋诛宦官张让、段珪等。由于太后不同意何进的做法,何进于是召董卓等外藩领兵入京。丁原也是这个时候奉命领兵进入洛阳的。

丁原进入洛阳,本是与何进密谋诛杀诸宦官的,也被授予了执金吾的官职。执金吾相当于当时京城的卫戍司令,拥有较高的地位,昔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民间时曾说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何进任命丁原为执金吾,可见其对丁原的倚重。

然而,丁原到达洛阳后,犹疑观望,还未采取任何行动,何进就已经被宦官所杀。

袁绍、袁术兄弟率军在城中大肆捕杀宦官。中常侍段珪杀了何进后,挟持了少帝。后来段珪带着少帝逃出洛阳,走小平津。这时候董卓率军赶来,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回宫。董卓于是借着救驾还宫,有功于社稷的名头把持了朝政。当时,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也在混乱中被杀死。何进、何苗的部众都归附了董卓。

剧照:何进

董卓借平乱扩充了实力,在洛阳站稳了脚跟并把持了朝政,而丁原作为京城护卫,在此过程中却无所作为。

丁原和董卓同为奉命进京的外郡刺史,一个是并州刺史,一个是凉州刺史,二人的实力最初是相当的。

而且丁原作为并州刺史,长期率军屯驻在河内郡,距离洛阳较之凉州的董卓要近得多。而且史书载“卓未至,进败”,可见丁原是比董卓更早到达洛阳的。

从这里我们看到,

丁原在国家生乱之际未能审时度势,果断出手,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无所作为。上天赐予他匡扶社稷的机会就这样被他错过了。

三、董卓把持朝政后,丁原被视作心腹大患,最终被部下吕布所杀

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后,将丁原视作心腹大患。当时在京城,能够对董卓构成威胁的也只有丁原。丁原手下的并州军由于长期和北方胡人作战,骁勇异常,并不亚于董卓的西凉军。董卓由于是外郡刺史专权,且为人蛮横残暴,很多人并不是真心归附他。

如果丁原能够联合反对董卓的人,形势尚有可为。但是史书中没有记载丁原采取过任何行动。可见身处险境的丁原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三国演义》中专门安排了丁原与董卓对峙并率军对战的场景。然而史书中却并未提及丁原与董卓率军交战。董卓谋求除去丁原应该是在暗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董卓派人私下活动,买通了吕布,而丁原却毫无察觉。等到吕布把刀压在脖子上时,丁原才反应过来。然而,此时为时已晚。很快,吕布拎着他的人头投靠了董卓,他手下的并州军也一并归附了董卓。

董卓

手下有着强大并州军的丁原就这样被董卓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心腹爱将所杀。

在东汉末年治乱交际的关键时刻,本来有着影响历史进程实力的丁原就这样死了,既没能力挽狂澜匡扶社稷,

没能像袁绍、袁术、曹操一样割据一方,争雄天下。

四、丁原失败的原因分析:他为何败得这么干脆?

丁原失败的原因很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他暴露出的问题直到今天都令人警醒,值得引以为鉴。

首先,丁原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对未来的局势走向没有正确的判断。

丁原当时的身份已经不是普通的武将,而是掌握着有很强战斗力的并州军团的并州刺史,后来更是被任命为卫戍京城的执金吾。

丁原的这一身份,令当时的当权者不得不重视,何进如此,董卓也是如此。

丁原处在这样的位置,对形势缺乏判断,狐疑不定,在京城变乱之际既没有果断出手帮助何进,也没有快速反应迎接少帝,反而让远道而来的董卓抢了先手。

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丁原能够抢在董卓之前控制住局势,形势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丁原

董卓稳定住洛阳局势后,丁原失去了扶助少帝,匡扶社稷的机会,但

如果他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至少可以免除杀身之祸,并能够像袁绍、袁术、曹操一样称霸一方,成为一镇诸侯。

当时的鲍信、袁绍、袁术、曹操均看出了董卓的异志,并成功逃离虎口,而论实力的话,丁原当时比这些人强多了。

其次,丁原无识人之明,身边也缺乏为其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

丁原提拔的吕布、张杨、张辽均是当时的英杰人物,而这些人均为武人。在丁原屯驻洛阳,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也没有人向其提出建议,可见其身边并无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丁原武人出身,其赏识的、能够识别的人才也均为武人,比如吕布,张辽,张杨。吕布、张辽二人自不必说,均是武力过人、骁勇异常之人。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张杨也是以勇武著称的,当初他就是因为武勇过人而被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的。

从丁原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看,他自身的政治能力几乎为零,而身边又缺少智谋之士,这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丁原担任县吏时对于授命的任务从不推辞,且捕盗时身先士卒,说明他的性格是正直、耿直、豪爽的。此外从他把自己选拔的青年勇士张辽、张杨推荐到京城任职看,他对于有前途的年轻人也是热心培养的。为何身为一州之刺史的丁原在关键时期却无一人为其出谋划策呢?史书中并无记载,这里笔者做一推测。

剧照:丁原与吕布

丁原出身贫寒,少时与豪门大族子弟很少有来往,后来其担任的官职又均为武职,与文人士族的交往也一直很少。在汉末那个重视门阀出身的时代,出身贫寒又身为武人的丁原,很可能不为当时的士族门阀待见,甚至饱受冷眼。加之丁原耿直豪爽的性格,有点现在说的大老粗的意味,自然就与士族读书人格格不入、彼此没有好感。

丁原无识人之明。他将张辽、张杨推荐到京城做官,留在自己身边的却是吕布。从后来三人的发展看,张辽、张杨都堪称忠贞之士,做事讲原则,讲义气。而丁原最为亲近的吕布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不义之徒。

史书记载,丁原

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可见丁原虽未将吕布收为义子,但二人关系亲密却是事实。于是,在关键时期,张杨、张辽都已被何进派至外地募兵,丁原身边的吕布在董卓的利诱下,向丁原举起了屠刀。

吕布

综上所述,丁原作为一郡刺史、京城护卫,历史给予了他戡乱救国、匡扶社稷的机会,而由于其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关键时刻狐疑观望、对形势缺乏判断,最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刀下之鬼。

丁原

死,是其才不配位引发的一场悲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三国演义》中,超一流的武将无非就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原创 邓...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邓公担任了中央...
原创 他... 在三国里,流传着刘备是枭雄,曹操是奸雄,孙权是英雄。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最后建立蜀国,其中经历了千辛万...
原创 “...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中国!”在被中国收养40年后, 日本遗孤赵连...
原创 作...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溥仪成为皇位的继承者。这时的溥仪不到3岁,载沣被慈禧太...
原创 甘... 在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随便找个人打听一下就可以知道有一个完颜村,因为这地儿实在是当地比较出名的...
原创 令...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398期 令狐冲和袁承志比武...
原创 清...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王朝末日》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龙华,满...
原创 深...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掌握朝政大权是在咸丰...
原创 刘... 刘备不是只有两个儿子,只不过刘封和刘禅两个人比较出名而已。 可是,刘封和刘禅他们并不是亲兄弟。因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