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比于史书,在此基础上所诞生的《三国演义》更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兴趣。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喜欢的人物,那当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他的智谋与军事才能,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的迷弟迷妹。为此,还有
一幅
对联概括他的一生: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不过,如此厉害的人物也并非毫无缺点。正所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人们对于蜀汉政权失败的总结之下,诸葛亮也跌下了神坛。
关于他的缺点,其中一种说法便是他不该杀蜀汉的三位大将。如果能够存其一,或许蜀汉还能实现天下一统。
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大的看点。自己最重视的一人,
最终却要让自己亲手以军令处斩,这对诸葛亮而言是何其残忍。
但是,若从前看来,便会发现马谡被斩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在诸葛亮身上。
马谡聪明有才气,而且谈论军事也头头是道,因此当他出现在诸葛亮面前的时候,诸葛亮便深觉此人不错,或许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于是他对这个小自己九岁的人极为看重。
但刘备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临终之前劝告诸葛亮,马谡虽然
聪明
、
爱动脑子
。但更加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际能力远没有嘴里说的那么厉害。
不过,诸葛亮对这一建议可以说是置若罔闻,刘备死后不仅没有好好考查他,反而让他充当参军,时不时与他一同讨论军事。
马谡的确为诸葛亮长脸过。讨伐雍闿之时,他建议诸葛亮攻心为上,尽量让他们真心臣服,
因此诞生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成功平定南蛮。
但是,诸葛亮的过分倚重,却让马谡在还未能充实自己的能力之前,心气变得高傲起来。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国之时,将最重要的先锋一职交给了马谡。
当时,众人都觉得先锋应该给魏延、吴懿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但诸葛亮为了提拔的马谡,之执意让马谡统领军队前行。
然而
街亭之战时,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命令
,
不仅将军队驻扎在南山之上,还不听取他人建议。因着马谡的决定,马谡街亭打败,浩荡的伐魏之战就此结束。
马谡的过错十分明显,但诸葛亮要担的责不仅是执意任用马谡。他对马谡太过信任与依赖,使得马谡虽然战场经验不丰富,却因此气焰上涨,最终将自己的地位拔高,诸葛亮的命令他都只
当做
建议来参考。
不过,马谡失败之后,仍有许多人替他求情,希望诸葛亮能够网开一面,不要斩杀的马谡。虽然马谡失败了,但经此一役势必会更加沉稳,他的改变于蜀国也是一大助力。
但诸葛亮却执意斩杀了马谡
。因此,这于蜀汉后期,也是一大损失。
魏延
既然说了马谡,与伐魏有关的魏延也就出来了。
关于伐魏的先锋,当时许多人都表示让魏延担任,但被诸葛亮给拒绝了。不过,诸葛亮拒绝魏延也不是一次两次。
当魏延跟随刘备之后,相比于诸葛亮,
刘备更加能够看到他的军事才能
,为此他还将众人认为张飞必得的汉中太守之位给了魏延。
魏延强大的作战能力,
是蜀汉政权中又一强力助手
。刘备死后,魏延屡次率军抵挡曹魏的攻击,并在第四次北伐之中大败司马懿,得胜而归。
魏延所打出来的胜仗,不仅是因为他不惧敌的勇猛性格,还有他的带兵能力。因此,这样的将领本该更加大放异彩。
然而,
诸葛亮却并未如同相信马谡一般相信魏延
。北伐之时,魏延好几次向诸葛亮建议自己率小部分兵攻敌不备,都被诸葛亮拒绝了。
魏延好的一点便是,诸葛亮在的时候,即使他脾气很差,也会服从诸葛亮的指挥。只不过诸葛亮死后,事情就变味了。
魏延之死不是诸葛亮造成的,诸葛亮却难以独身而退。由于性情原因,魏延与杨仪是相看两相厌,他们二人的关系都是靠旁人从中协调。
而诸葛亮在病重之时,
却秘密让杨仪与姜维等人做撤退准备
,其中便表示让魏延断后。但魏延明明也在军中,诸葛亮对他有所安排,却不让他
入帐
一同谈话。
如果诸葛亮当着魏延与杨仪等人的面说起自己的临终计划,魏延或许还能听进去。但是他却让杨仪去带话,导致关系本就不好的二人更加不好,最后甚至互相给刘禅告状对方要谋反。
于是,在这场闹剧之中,魏延的被杀,三族被诛。
北伐大业在即,每一个重要的将领都不应该失去,但诸葛亮却因为考虑不周导致矛盾直接升级。因此,魏延之死诸葛亮算间接杀手。
刘封
除此之外,若说魏延是间接被诸葛亮所害死,那么刘封的死就是诸葛亮直接导致的。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
,曾跟随张飞、赵云等人一路征战,可谓是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刘备对于自己这个武力过人的儿子也颇为喜欢。
但是当刘封占领上庸之后,一个黑历史出现了。
关羽攻下樊城之后,曾屡次遣人让刘封派兵相助,但都被刘封以上庸不稳为理由拒绝。之后,关羽败走麦城,突围被杀。
虽然许多人认为刘封前往帮忙也不会改变关羽被杀的结局,但这一事情仍怪罪在了刘封身上。
刘封也没有因为这次怪罪而有所改变,反而因其骄傲的性格,欺凌孟达
。关于死后的第二年,孟达向刘备递交辞职信,投靠曹操。
虽然刘封性情缺陷很大,但他对汉室却极为忠心。当孟达与徐晃等人率军攻打刘封的时候,孟达曾劝说他投降,但被刘封拒绝了。战败之后,刘封回到成都,挨了一顿批。
本来刘备的指责应当让刘封有所改变,
但诸葛亮却认为刘备死后,自己制服不了刘封,于是劝说刘备将刘封杀掉。
因此这样一个因体恤军民而成为刘备扬子的刘封,就因为或成未来变数而被杀。
尾声
从此三人便可看出,诸葛亮的确并非十全十美,若是他们还在,对于蜀汉政权而言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