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大臣身陷印度玻璃笼?时人对他多有抱怨,后人:纯粹是污蔑
创始人
2025-07-23 10:03:17
0

大多数人对于英国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英国有贵族王室,他们的一举一动充满了绅士感,给人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但事实上在清朝时期,英国的表现却并不像他们现在所呈现出的如同金毛狗一样温顺的状态,反而是如同一匹饿狼一样,对中国进行了大肆的侵略。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清朝出现了一位愿为国家效力尽忠的一品大臣叶名琛。他在40多岁的时候便成为了两广总督,政绩非凡。忠君爱国的他为保一国疆土,曾与英军据理力争,但怎奈鸦片战争爆发,他成了英军的俘虏。在被俘虏之后,他绝食而亡。英国人为了羞辱清朝,居然说叶名琛在印度的时候被关在玻璃笼中任人观赏。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特殊背景下的两国

人人都说满清误国300年,此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清朝之前,我国的其他封建时代都是世界上的大国,都是向外国出口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直到清朝的政权统治整个中国时,才实施了闭关锁国的盲目自信政策,导致中国和西方世界完全脱节。

这一封锁导致我们看不清西方世界的发展大势,一味地沉溺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直到工业革命兴起,他们完全具备了侵略中国的能力。

当时英国的工业发展很快,他们妄想通过中国这个大市场来赚钱。但是当时中国一直奉行的都是自给自足的原则,所以英国人的商品都没有轻易卖进来,而中国的商品非常精致,反而赚了不少英国人的钱。这让他们勃然大怒,采用下三烂的手段向中国输入鸦片,打开了中国大门,妄想用鸦片来统治中国,赚中国的钱。

当时的清朝面临的不仅仅有英国的鸦片侵略,还有内部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可谓是处在内忧外患,双重夹击的境地。叶名琛的出现,使这一情况有了很好的改观。他本有着良好的家世,在考取进士之后便当了官,由于政绩突出,很快就位居一品。

二、不愿低头反被俘虏

叶名琛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面对英国的私心他非常愤怒。与此同时,林则徐为了避免鸦片继续残害中国人,在广东虎门实施了销烟活动,这个举动惹怒了英国人,他们找来一个不合理的借口想要发动战争,此时的叶名琛作为官员便来到了英国人面前,据理力争。

可是怎奈当时英国就是想找个借口侵略中国,所以无论叶名琛努力多久也没能改变鸦片战争的爆发结局。在战争彻底爆发之后,这位一品大臣成为了英军的俘虏,由于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军就把叶名琛带到了印度。

英军本来打算好好利用叶名琛,但怎奈他坚决不屈服,而是义正言辞地表示自己会为国尽忠。虽然他后来没有机会再参与到清朝的政治当中,没有机会再为国家效力,但是当他得知中国在和英国的交战当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时,欣喜不已,反之在听闻中国失败之后又会叹息难过。

三、被造谣的真实情况

在日复一日的牢狱生活当中叶名琛最终吃完了自己带来的粮食,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英国人的不齿,他从来都不吃英军送来的饭。在吃完自己的粮食之后,他便绝食明志。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很快叶明琛就因绝食而死了。

对于英军来说,他们看到了落后时期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看到了宁死不屈的清朝大臣,这让英军感觉非常惶恐。为了平息内心的愤怒和恐慌,英军选择对外编造谣言,称清朝大臣叶明琛在被俘虏之后,就被放到了一个玻璃笼子当中于印度到处展览,像一只猴子一样。

消息刚传到国内时,人们还以为此事是真的,但后来却发现根本就是谣言。因为这位大臣还没有等他们带着自己在印度游行,便早已绝食离世了。这种刚烈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结语

对国家的忠心和热爱是叶名琛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敌人食物的精神支柱,纵然满清的统治并不符合国情,甚至还为国家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可叶名琛始终都没有背叛过自己的国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向英国人低头认输。小编认为这才是中国人应该有的热血和铁骨,即便是现在已经过去了数百年,人们对于这位清朝的一品大臣叶名琛仍然会铭记在心,他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当欧盟突然将两家中国边境银行列入对俄制裁名单时,这场看似针对莫斯科的金融绞杀战,实则暴露了欧洲的致命...
原创 北... 愿望成真!7月12日,天津津湾大剧院迎来了由北京老城门剧团与一级导演房蔚倾心合作的经典话剧《茶馆》的...
原创 聪...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这诗本不是形容人的,乃是作者杜甫借物言志的真挚表达。 由于冰与雪都是干净...
原创 0... 汉城,这个名字,对许多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中韩两国悠久的历史与...
原创 杜... 杜甫在世的时候,作品并不太引人注目,他本人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完全不能与顶着主角光环的李白相提...
原创 清... 我们现在通过看清宫剧,了解很多后宫妃子的生活状态。在剧中,妃子们的吃穿用度都很丰富,但是实际中并不是...
原创 苏... 安理会五常是中苏美英法,苏联解体,为什么俄罗斯直接成为了五常? 众所周知,我国本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
原创 晚... 清朝末期到民国时代,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愿意回顾的时代,那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永远的痛。在那个时...
原创 普...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就像浮萍一般,漂浮不定。1912年清政府退出政治舞台以后,溥仪也被迫从一个养尊...
原创 “...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中国一句古老的谚语。不论是在小说当中,还是在历史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