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位从地主家的放牛娃,逆袭成为万人之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着历史传奇的色彩。
也是功过参半的一生。他在位期间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又因为他的严猛治国,履兴大狱而充满争议。
或许来自于贫苦的家庭,或许是经历过元末的民不聊生,成为皇帝的朱元璋更加深刻知道要想自己的政权稳定,百姓安居,必须率领一个清正且健康的朝廷环境。
朱元璋在位期间,亲自领导六部,集军政大权为一身,这样才能维护并稳固明朝初期的政权,才能捍卫自己无上的皇威。
当然,严格的条律和手段,也是大明能传16帝,享国276年的重要前提。
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树立一个理想型的国家,他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摒弃个人感情。像他的
儿子朱桢、朱柏等人曾就因罪被废为庶人,更有亲儿子因为有谋反的嫌疑而被获罪
。
而他的女儿更不要说了,虽然贵为公主,在身份和地位上俨然享受很高的配置,但是某种程度上,她们并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她们的婚姻大事和重要的个人决断,从家庭来说,要遵从父母的安排,从国家的角度,更要成为锦上添花的工具。
安庆公主,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四个女儿,在她41岁的时候自己的夫君欧阳伦被自己的父亲赐死,她披头散发的跪在宫门外,竭力哭喊:“
你真舍得我守寡?
”
可是再悲痛的申诉都改变不了朱元璋从严治国的决心,欧阳伦最终人头落地。
欧阳伦贵为驸马,按理说应该是荣华富贵,身份地位都居于众人之上。究竟是什么样的诱惑让他敢触犯朱元璋定下的严格律法,最终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安庆公主与欧阳伦的婚事
上文提到过,皇帝的孩子当然凡事得以国事为重,安庆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皇后的女儿,并且受着皇宫里顶级的教育和培训,安庆公主的见识和气度从小就胜人一筹,加上其不俗的样貌,称得上是国色天香。
而据相关的野史记载,
安庆公主在13岁的一次庙会游玩中不小心跌落水中,被当时进京投靠亲戚的欧阳伦所救
。
在当时,安庆公主狼狈不堪,并且欧阳伦并不知道其真实身份,却愿意见义勇为,这让青春懵懂的安庆公主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关于爱情的种子。
也许是一见倾心,也许是缘分未至,25岁的安庆公主却一直未寻得如意郎君,在当时25岁已经是被称为“大龄剩女”的年纪了。
欧阳伦虽然无家世无背景,却始终胸怀大志。他想靠自己拼得一番天地,因为当时朱元璋统治的时代,让他看到有所作为并不是靠显赫的家境和身份,凭的更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他打内心感谢当时朱元璋的清明政治,他一直在默默努力,他也想被看见。
苦心人,天不负,明洪武十四年,欧阳伦进京科举考试,并顺利高中进士。
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势力过大,也一直筹谋着改变以往皇子和公主的婚嫁规则。
毕竟“强强联合”常常会滋生一些王孙贵族的非分越界想法,也会时而造成朝廷上的争端和不安。
于是,像欧阳伦这种有才学的人便开始成为了朱元璋的不二之选,他可能觉得把自己的子女许与婚配,可能让他们更能深刻的感受浩荡皇恩,从而更加安分的为朝廷卖力。
洪武十四年(1381年)欧阳伦就在朱元璋的金口玉言下,迎娶了安庆公主。
欧阳伦也因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驸马。
当然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的更风光一点,朱元璋和马皇后自然也不会薄待自己亲自挑选的驸马,所以在婚前也赏赐了欧阳伦很多珠宝,并置办家宅。
安庆公主对欧阳伦一直有着爱慕和崇拜之心,加上朱元璋的赏识,两人的爱情故事在朝廷内外一时间也被传成佳话。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传到现在的民间习俗“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传说也是因欧阳伦和安庆公主夫妇产生
。
传说是出于对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尊重,所以夫妻俩在大年初一就进宫拜见自己的父皇和母后,却因此被朱元璋批评一番,他告诫安庆公主:
既然你已为人妻,你就得先去拜见自己的公婆,这无关于身份家境,而是家庭规矩
。
虽然现在看起来某种意义上还是有点男尊女卑看法,但确实因为此,大年初二回娘家成为了中国众多家庭中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欧阳伦的驸马野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小编想的一样,欧阳伦应该感谢朱元璋的赏识,让自己完成了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欧阳伦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青年,他其实一直想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朝廷中能够展露头角,受人赏识。
可是成为驸马的他,在历史古籍中并未注明被赐于任何官职,只有在《太祖皇帝钦录》中有很多欧阳伦前往藩王地去传圣旨的记载。
这个职位,在当时说的好听点的是传圣旨的钦差大臣,说的难听点,就相当于现在辛苦的快递员了。
如此,他很难平衡自己的满怀壮志。
于是,
欧阳伦开始尝试着利用自己“出差”时候,所攒下的交通、物资、人际等人脉关系,开始经营着自己的生意门路——贩卖茶叶
。
可能有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欧阳伦不能卖点茶叶呢,这点小生意为什么会惹下杀头的重罪?
因为在明朝,那个落后的农业时代,朱元璋深知盐、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并且当时茶叶成为出口到其他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就像如今的石油、烟草等,必须归国家所有。
这样才能防止财富的过于集中,更是为了防止某种程度上对至高无上的皇权造成不必要的威胁。
由于欧阳伦的身份特殊,有很多边关盘查、物资清点等环节,有关部门就把该免的都免了。毕竟大家都忌惮他的身份——皇亲国戚。
生意开始越做越大,欧阳伦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欧阳伦这种从贫到富的身份等级差异变化巨大的人物,他们享受到了人上人的待遇,很怕再回到从前一无所有的日子,所以他们尽可能的积攒财富。
惹怒皇帝,欧阳伦终斩首示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欧阳伦的负责走私的家丁周保仗着这些年的安然无事,也越来越膨胀。
洪武30年(1937年),周保带领着车马经过蓝田县,当地的税吏按照常规的规矩对车马进行盘问,周保一开始还笑脸相迎,表明身份并递上了过路银两,想让税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料,税吏不但没有收下银两,还仔细对车队进行盘查,最后发现是走私车马,不仅要对物资进行扣留,并声称要上报官府,等待处理。
周保眼看着要把差事办黄了,毕竟走私这件事是没办法拿到明面上来的,这让皇帝知道还得了。
想到这里,周保自然是怒从心来,大叫税吏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于是手里的兵器便自然的挥舞起来。几人的税吏哪能抵得上周保这些专业的人马?自然个个落花流水,鼻青脸肿。
秉公执法,却差点被驸马爷的人要去性命,朗朗乾坤,也是难堵众人悠悠之口。
世上本就没有不漏风的墙。
这件事还是传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顿时火冒三丈。身为驸马欧阳伦更是顶风作案。这种人,不杀之,不以解心头之恨,不杀之,不能为整个朝廷树立警示作用。
朱元璋在盛怒之下,不顾自己的女儿求情,赐欧阳伦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当时已经41岁的安庆公主,也曾想着凭借自己的身份,能换取自己的丈夫性命
,即使不做大明的公主,自己也无所谓了。
也许是因为自己执着的爱,所以安庆公主想一人承担所有,当成是事件责任人,她也曾找到自己的母亲马皇后想替欧阳伦求求情。
马皇后虽然为自己的女儿感到痛心,但是这些年他们夫妻俩也自然是心意相通,朱元璋一向是“
触法不容情。
”即使是自己的亲女婿也不例外,终将自食其果。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赐死行为其实更多的是像贵族和功臣发出明确的警示信号:
谁也不能触碰国家的利益,谁也不能触碰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
欧阳伦虽然是第一个被封为驸马的平民,也是唯一一位因罪被处斩的驸马。
安庆公主也只能含恨守寡而老,她恨父母让自己嫁给了心仪的欧阳伦,也恨自己没能劝欧阳伦守住自己父亲的底线,也恨自己在夫君生死面前,自己做不了任何努力。
其实安庆公主没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野心,作为安庆公主的丈夫,他不该置明朝的法律于不顾,涉足茶叶走私这一领域,而这一切不过是欧阳伦自己选的不归路罢了。
当然,欧阳伦的案件也只是朱元璋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而发起的一个案件而已。
他曾为了削弱中书省的权力,指控胡惟庸谋反,也趁此机会诛杀了很多和他一起打下明朝的功臣及家属。他也曾以蓝玉案为名,严重打击了淮西勋贵团体,涉案人员数以万计。
这些都是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消除潜在威胁下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虽然达到了他的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的动荡和民心的不安。
但是总的来说,明太祖朱元璋确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虽然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皇帝,但是却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主持编修的《元史》、《大明律》都成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历史瑰宝。
他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更是奋斗和变革的一生,既有着辉煌的成就,也有着很明显的过错,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评价一代君主的标准,因为毕竟有优点有缺点才是真正意义上有血肉的人。
至于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过,每个人都有自己评价的标准,我们作为读者更不能以偏概全,只能通过历史去窥见我们未曾经历的一切,去了解历史长河中的波动,也才能更好的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参考资料:
《洪武
朱元璋的
成与败》张宏杰著